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跟师刘渡舟、胡希恕手记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5.20购买纸书

1289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7.2

作       者:单志华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字       数:12.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是中医临床家单志华先生跟师刘渡舟、胡希恕学医暨临证四十年手记,是中医传承的一个生动文本,是作者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独立思考与临证的思辨实录。 仲景学术专题探讨为本书重部分,作者立足临床,文字强于思辨,针对仲景学说中的诸多难问题行了讨论。如用大量篇幅将《伤寒论》中的时空辨证格局作了全方位的分析探讨;对百合病与肺藏魄关系的规范与定位,对大青龙汤条文难的剖析与论证,结合临证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深层内涵剖析,师承“辨证知机论”破解《伤寒论》第181条等,学术视角新颖,颇具原创性与可读性。<br/>【作者】<br/>单志华,中医大内科专家,中医世家、名师传承。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功底深厚,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英国中医药学会会员。1999年—2010年受聘前往英国学术交流并门诊行医。擅长针灸按时取穴与辨证取穴相结合治疗各种病症;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内科妇儿科等多种疑难杂症。<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自序

目录

绪论

1.太阳表证多病传少阳半表半里证

2.“五六日”是值少阴主气之期

3.为什么值少阴主气之期而病传少阳?

4.少阴与少阳的鉴别

上篇 刘渡舟、胡希恕学术思想比较

刘渡舟、胡希恕学术思想之对比探讨

缘 起

一、师承经历、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比较

(一)刘老侧重于知识积累型

(二)胡老侧重于质疑思考型

(三)谈谈日本古方派

(四)所处学术环境不尽相同

二、对辨证论治的认识比较

(一)刘老谈辨证论治

(二)胡老谈辨证施治

(三)对“辨方证”内涵的不同理解

三、对六经与八纲的认识比较

(一)刘老以八纲统六经

1.阴阳

2.表里

3.寒热

4.虚实

(二)胡老的六经与八纲强调病位

1.阴和阳

2.寒和热

3.虚和实

四、攻邪论、火热论与食、水、瘀血致病比较

(一)刘老的攻邪论与火热论

1.攻邪论

2.火热论

(二)胡老论食、水、瘀血致病

1.食毒

2.水毒

3.瘀血

五、对柴胡剂临床应用的比较

(一)刘老对柴胡剂的认识与实践

(二)胡老对柴胡类方剂的临证经验浓缩

六、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条文见解的比较

(一)刘老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二)胡老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七、对《伤寒论》少阴病见解的比较

(一)刘老谈少阴病

(二)胡老谈少阴病

八、对《伤寒论》厥阴病见解的比较

(一)刘老谈厥阴病

(二)胡老谈厥阴病

九、对《伤寒论》脉学见解的比较举例

(一)胡老论脉诊与紧脉

1.论脉诊

2.论紧脉

(二)刘老谈《伤寒论》的紧脉

1.太阳病,脉浮紧

2.若太阳病,浮紧不去

3.若寒欲化热,则脉由紧变缓

4.阳明病的脉紧,又与太阳病不同

5.若少阴病脉阴阳俱紧,则主寒盛亡阳

6.脉若乍紧,其病为何?

7.沉紧而证候又有不同

十、结语

(一)胡老治学浅谈

(二)刘老治学浅谈

下篇 跟师临证心悟与学术专题探讨

从柴胡桂枝干姜汤看张仲景的六经辨证

一、医案五则

(一)柴桂姜汤加减救治发热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

(二)柴桂姜汤加味治愈银屑病(牛皮癣)

(三)柴桂姜汤加味治疗顽固性湿疹瘙痒症

(四)柴桂姜汤治疗荨麻疹反复发作

(五)柴桂姜汤加味治疗顽固性手癣兼便秘证

二、原文与方剂论述

(一)原文内涵的六经解密

1.“伤寒五六日”的四层含义

2.“已发汗而复下之”释义

3.“胸胁满、微结”释义

4.“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指两种转归

5.“但头汗出,往来寒热”病位

6.“心烦者,此为未解也”含义

7.原文小结

(二)方药结构的圆机活法

(三)煎服法与方后注析

三、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再论“小便不利”

(二)方中甘草、干姜的再探讨

(三)刘渡舟、胡希恕的见解

1.刘老从少阳逆传太阴的角度

2.胡老从少阳顺传阳明的角度

从《伤寒杂病论·序》看中医传承问题——兼谈《伤寒论》六经六气基本框架

一、重视中医学术的传道

二、《伤寒杂病论·序》的真实性

(一)“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的年代划线

(二)不避帝讳与“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考释

(三)“并平脉辨证”与“合十六卷”内涵剖析

(四)“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的自然与人文背景

(五)“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的普遍规律

(六)“精究方术”“余宿尚方术”的社会背景

(七)骈散结合的文体风格

(八)重视五运六气的研究

三、《伤寒论》六经六气的基本框架

(一)六经名篇次序的天文历法依据

(二)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高度

(三)五运六气对历代医家建树的重要影响

四、试谈“方证对应”问题

读《王叔和生平事迹》的思考与探讨

一、王叔和与张仲景之关系

二、《脉经》与《伤寒论》之关系

(一)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的时间划线

(二)《脉经》与《伤寒论》“遗论”比较

(三)《脉经》独有的临床与文献学价值

三、《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探讨

四、论错简重订派之非

五、对古代医家知识结构的思考

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一、《伤寒论》第58条自身义蕴诠释

(一)“阴阳自和”释

(二)此条是对单纯治病观点的一个否定

(三)矛盾与和谐是两个相互界定的范畴

(四)句法分析

(五)“自和”不等于“自愈”

(六)起首“凡病”的寓意

二、第58条与前后两条语境的结构意义

(一)“阴阳自和”内寓桂枝汤“滋阴和阳”

(二)发汗后再解表当防止“亡血、亡津液”之变

(三)王叔和深得仲景之良苦用心

(四)第59条“必自愈”与“阴阳自和”相呼应

(五)何谓“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六)得汗而解与“得小便利必自愈”属同源异流

(七)文法与结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