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电子书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下,在江西瑞金召*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选举产生了领导机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革命先驱们为统一领导全国革命运动,克勤克俭,宵衣旰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虽然实际存在只有三年的时间,但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积累了经验,准备了干部,奠定了基础。

售       价:¥

纸质售价:¥83.20购买纸书

8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舒龙、凌步机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4-01

字       数:56.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1931年11月,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帮助下,中国共产党于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中国历史上*个人民政权的形式,展了各方面工作。由于军事和联合战线的需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7年宣布取消。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全面、客观地记叙了这一历史过程。<br/>【推荐语】<br/>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下,在江西瑞金召*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选举产生了领导机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革命先驱们为统一领导全国革命运动,克勤克俭,宵衣旰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虽然实际存在只有三年的时间,但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积累了经验,准备了干部,奠定了基础。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完整地记录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方方面面,生动反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萌发、成立到发展的全部过程,论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就、经验和教训,是党和人民*早积累的建国兴邦的宝贵财富。<br/>【作者】<br/>舒龙,男,江西电视台导演,作家。凌步机,男,江西省赣州市的党史办公室主任。均是苏区史研究专家,著述甚丰。<br/>
目录展开

第一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的基础

一、 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

1. 中国共产党对政权问题的认识

2. 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国苏维埃政权的最早尝试

3. 毛泽东的红色政权理论

二、 土地革命初期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 赣西南和闽西根据地

2. 信江(赣东北)根据地

3. 湘鄂赣根据地

4. 广东东江根据地

5. 琼崖苏区

6. 湘鄂边和湘鄂西根据地

7. 鄂豫皖根据地

8. 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第二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一、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的决定

1. 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和全国红军代表大会

2. 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初步筹备

3. 李立三盲动错误的发展及其被纠正

4. 一苏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成立后的筹备工作

5. 王明“左”倾路线的强制推行

6. 一苏大会因中央苏区第二、三次反“围剿”而一再延期

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的选定

2. 一苏大会代表的选举与中央政府组成人员候选名单的酝酿

3. 一苏大会各项文件的起草与会务准备

4. 毛泽东受到“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打击

5. 一苏大会的召开

6.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第三章  中央苏区的巩固和二苏大会的召开

一、 中央苏区的巩固

1. 打土围,扫“白点”

2. 红军主力主动出击

3. 毛泽东被迫离开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

4.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5. “左”倾路线在中央苏区进一步贯彻

二、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1. 二苏大会的筹备

2. 二苏大会的召开

第四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版图和人口

一、 中 央 苏 区

二、 湘 赣 苏 区

三、 湘 鄂 赣 苏 区

四、 闽浙赣(赣东北)苏区

五、 鄂 豫 皖 苏 区

六、 川 陕 苏 区

七、 湘 鄂 西 苏 区

八、 湘鄂川黔苏区

九、 琼 崖 苏 区

十、 广西右江苏区

十一、 闽 东 苏 区

十二、 西 北 苏 区

十三、 鄂 豫 陕 苏 区

第五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的领导和政权建设

一、 苏区党的组织系统与领导机构

1. 苏区党的最高领导机构

2. 各省党的领导机构

3. 中共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

4. 中共对群众团体的领导

二、 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机构

1. 苏维埃政权的政治制度和目标

2. 中央权力机构

3. 中央行政机构

4. 地方政权系统

第六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建设

一、 军事领导机构

二、 红军的发展和壮大

1. 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

2. 湘鄂赣苏区的主力红军

3. 湘赣苏区的主力红军

4. 闽浙赣(赣东北)苏区的主力红军

5. 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主力红军

6. 湘鄂西苏区的主力红军

7. 琼崖苏区、东江苏区和广西左右江苏区、闽东苏区的主力红军

三、 地 方 武 装

1. 赤卫队

2. 模范赤卫队

3. 少先队

4. 游击队、赤色警卫队、红军独立部队

四、 战 争 动 员

1. 战争动员体制

2. 兵员动员

3. 支前保障

4. 防空防毒

第七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土地改革

一、 中共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1. 中共早期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革命的认识

2. 共产国际与中共土地革命方针的确立

3. 中共早期土地政策

4. 中共土地革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

二、 分 田 运 动

1. 中央苏区

2. 赣东北(闽浙赣)苏区

3. 湘赣和湘鄂赣苏区

4. 湘鄂西苏区

5. 鄂豫皖苏区

6. 广西右江苏区

7. 其他苏区

三、 土地改革对农民的影响

四、 苏维埃共和国的土地管理机构

第八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建设

一、 中央国民经济部的设立和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

二、 苏 区 的 农 业

1. 组织耕田队和劳动互助社,发动和组织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帮助农民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

2. 组织犁牛站和犁牛合作社,解决耕牛不足的困难

3. 进行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良土壤、植树造林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条件

4. 以粮为主,同时发展多种经营

5. 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三、 苏 区 的 工 业

四、 苏 区 的 商 业

五、 苏区的粮食工作

六、 苏 区 的 财 政

七、 苏 区 的 金 融

第九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制建设

一、 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法令的制定与颁布

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法令的类型

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显著特征

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的缺陷

二、 苏维埃共和国的司法机构

1. 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

2. 国家政治保卫局

3. 最高法院和临时最高法庭

4. 省、县、区裁判部

5. 军事裁判所

6. 检察员

7. 劳动感化院

8. 劳动法庭

三、 苏维埃共和国的工农检察与审计

1. 工农检察工作

2. 审计工作

3. 反贪污浪费运动

第十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劳动、内务、总务、民族和外交工作

一、 中央劳动部的设立及劳动政策、劳动管理

二、 中央内务部的设立及邮电、交通工作

1. 中央内务部的设立

2. 邮电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3. 交通事业

三、 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及机关后勤保障工作

四、 苏维埃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

五、 苏维埃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

第十一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一、 苏区的教育事业

1. 教育方针和政策

2. 教育领导机构

3. 教育工作的成就

二、 苏区的文化事业

1. 文学艺术

2. 新闻出版

3. 图书馆、博物馆

三、 苏区的卫生和体育事业

1. 军队和政府卫生系统

2. 医疗卫生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3. 体育活动和竞赛

第十二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导机关的战略转移

一、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2. 博古、李德消极防御

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导机关被迫“大转移”

1. 被迫准备战略转移

2. “大转移”的实施

三、 红军主力撤离后的中央苏区

四、 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成立

五、 苏维埃体制的转换

六、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三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与中共苏区执政的历史经验

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局限性

1. 历史地位

2. 历史局限性

二、中共苏区执政的历史条件、具体实践与历史经验

1. 中共苏区执政的历史条件与实践

2. 中共苏区执政的历史经验

附  录

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事记

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各苏区领导人名录

三、 修订版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修订版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