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寻找成事的奥秘
第一章 赴秦——挑选事业平台
一 好死不如赖活的卫国
二 大势反转的楚国
三 背道而驰的齐国
四 进退两宜,商鞅赴魏
第二章 说公——选择事业靠山
一 秦孝公和秦国,光绪帝和清帝国
(1)秦孝公的秦国岌岌可危
(2)光绪帝之前的清帝国屡战屡败
二 商鞅和康有为不同的进身之道
(1)商鞅更接近管理层,康有为不过是一腔热血
(2)商鞅有成熟的想法,康有为不过是头脑发热
三 秦孝公反复切磋,光绪帝一头雾水
(1)商鞅四说秦孝公,成大事必先磨合
(2)没有磨合,光绪帝操国事如儿戏
四 秦孝公真靠山,光绪帝不过儿皇帝
(1)真靠山必须掌实权,光绪帝想见康有为而不能
(2)靠山不仅要有绝对权力,还要足够牢固
(3)靠山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能耳朵根软
(4)具备真靠山诸多条件的秦孝公
第三章 寻结——找准问题症结
一 王安石舍本求末
(1)宋神宗最感头疼的就是缺钱
(2)变法维新,朝野盛推王安石
(3)胸有成竹力推“青苗法”
(4)“青苗法”善始恶终
(5)宋神宗力挺王安石于事无补
(6)王安石没能找准北宋王朝的症结
二 梁启超照搬西洋君主立宪无根基
(1)日俄战争,变革者似乎找到了灵丹妙药
(2)慈禧太后下旨维新,君主立宪扫除障碍
(3)君主立宪,臭棋一招
三 秦孝公的秦国症结核心
(1)春秋战国时期,国体弊端已成死结
(2)国体空虚,大臣做大是秦国衰落的症结
第四章 埋伏——做好相应准备
一 晁错单刀直入削藩被杀
(1)七国之祸,埋种于刘邦,助长于文帝
(2)君臣同心,晁错奋不顾身
(3)袁盎密计,请杀晁错
(4)侥幸平定七国之乱
(5)晁错被杀,罪有应得
二 二王八司马首罢宫市打草惊蛇
三 光绪帝裁撤六府司成孤家寡人
(1)慈禧批准裁撤六府司
(2)废八股,断天下人进身之途
(3)变革者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误解
四 商鞅不动声色四面埋伏
(1)实行什伍连坐,夺民
(2)实行成年男子为基本的家庭单位,挖潜
(3)以军功晋爵,培养新兴阶层
(4)增产免税,鼓励生产,施惠于民
第五章 变法——学会适当妥协
一 正确的行事次序
(1)悬赏移木,一箭数雕
(2)史上最早的示威游行
(3)儿童犯法,商鞅为难
二 佯攻安邑,巧取兵权
三 最后向封地这个核心问题发起总攻
四 是非颠倒的褒贬
五 答复宝宝:商鞅在渭水边杀过七百人吗?
第六章 殉秦——敢为理想献身
一 生死之间的抉择
(1)燕王哙禅位,子之笑纳
(2)易牙、襄仲自立太子,从此做大
(3)田常灭异己专权齐国
(4)伍胥逃亡吴国扬名天下
二 攻打魏国的褒贬
(1)为秦国夺取河西之地,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2)商鞅有能力把魏军杀得尸横遍野吗?
(3)魏公子卬因祸得福
三 司马迁文学手段贬商鞅
(1)找个人来骂商鞅
(2)一定要让商鞅自己承认错误
(3)一定要四面碰壁人人唾弃
(4)再编造一个谋反的证据
四 商鞅选择了为理想献身
(1)什么是商鞅为之献身的理想?
(2)远远超越时代的梦想竟然成真
(3)商鞅慷慨赴死
(4)商鞅以死换来了秦国的持续发展
第七章 蒙冤——严刑峻法的谬误
一 商鞅被诬三宗罪
二 严刑峻法、轻罪重罚的真相
(1)残酷的刑罚种类误导后人
(2)司马迁及古人的妄言误导后人
(3)后人惯性思维,张冠李戴
(4)复网友,《商君书》是后人伪作
(5)秦律制定了保护罪犯人权的法律
(6)关于秦国严刑峻法,轻罪重罚的结论
三 秦律细密,百姓动辄触法的真相
(1)商鞅的《秦律》主要是大民法
(2)《秦律》细密具体,限制了统治者的权力
四 商鞅愚民政策的真相
(1)百家争鸣与愚民政策
(2)示法于民,是最大的智民
后记 重塑大国形象,从商鞅、秦始皇开始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