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电子书

“中国好书”作者贾康全新力作。 研判宏观政策,厘清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发现未来10年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机遇。 紧跟国内外经济形势,全面解读“双循环”与“两新一重”“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升级发展”“一带一路”“本土区域发展”等中国经济发展关键问题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售       价:¥

纸质售价:¥31.00购买纸书

53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贾康、刘薇

出  版  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01

字       数:19.3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2020年5月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以来,中央不断深化、细化“双循环”概念,一步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的新发展格局”。 由此,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实际,加深对双循环决策部署提出的形势背景、重大意义、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使我们在当前严峻复杂、挑战增多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中,找到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于“双循环”概念的主体内涵,条理化地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双循环”与“两新一重”“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升级发展”“一带一路”“本土区域发展”等中国经济发展关键问题的关系,以求为充分释放中国经济发展潜力、持久应对全球竞争中的挑战与风险提供有力支撑。<br/>【推荐语】<br/>“中国好书”作者贾康全新力作。 研判宏观政策,厘清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发现未来10年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机遇。 紧跟国内外经济形势,全面解读“双循环”与“两新一重”“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升级发展”“一带一路”“本土区域发展”等中国经济发展关键问题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本书既可为经济理论、宏观政策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研究参考,也可指导机关、地方工作人员研读政策、展工作,或帮助普通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机遇。<br/>【作者】<br/>贾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3年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后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刘薇,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政府预算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税收、政府投融资、政府绩效、新供给经济学。<br/>
目录展开

第一章 绪论:提出双循环的时代背景

新格局“新”在哪里

第二章 双循环的历史渊源

(一)初步发展时期:后发优势完成“原始积累”

(二)经济起飞:中国力量开创“中国奇迹”

(三)高质量升级发展:创新引领,实施供给侧改革

第三章 内循环为主体和双循环的学理逻辑

(一)“内循环为主体”与稳中求进、扩大内需方针一脉相承

(二)“内循环为主体”是对我国本土雄厚市场潜力释放更为倚重的认识框架

(三)“内循环为主体”体现了更好把握防风险、稳增长、追求升级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思维

(四)“内循环为主体”绝不意味着重回闭关锁国

(五)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相互促进”

第四章 以双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要领

(一)“内循环为主体”视角

(二)“外循环”视角

第五章 双循环与“两新一重”

(一)双循环与“新基建”

(二)双循环与新型城镇化

(三)双循环与作为重点的传统基建

第六章 双循环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一)数字经济平台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及其意义

(二)数字化平台价值认知

(三)以“新基建”直接支持的数字化平台企业的相关认识和辨析

(四)双循环中支持数字化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双循环与实体经济升级发展

(一)实体经济升级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其形态认识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实体经济的升级

(三)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六新”为重点

(四)以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八章 双循环与“一带一路”倡议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要义和实质追求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其“共赢”机制

(三)“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举足轻重的舞台

第九章 双循环与本土的区域发展战略

(一)粤港澳大湾区

(二)长三角一体化

(三)海南自贸港区

(四)京津冀协同环渤海区域发展战略

(五)东北再振兴

(六)自贸区发展中的其他区域战略

第十章 双循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与争议

(二)居安思危,如何直面“中等收入陷阱”真问题

(三)中国如何在双循环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结语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