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颜德馨衡法养生新论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0.60购买纸书

8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严夏,王大伟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06-01

字       数:19.5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临床医学/护理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心血管疾病指现代医学之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此类疾病一般属于中医学之胸痹、眩晕、怔仲等范畴。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据2009-2010年对全国13省(市) 50171名18岁以上居民的调查,高血压患病率为29.6%,男性31.0%,女性27.7%;而冠心病是威胁人类身心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被喻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尽管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也通过各种器械植手段及药物来治疗和防治其发生,但结果仍未尽人意。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精神或躯体或者是心与身在人的生命系统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全部活动。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有学者从身心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有出了有益的探讨[3]。这种方法与中医学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观念不谋而合。 中医养生,气通血和,形与神俱,身心健康,方为正道。人之一生,唯气与血。气为阳,血为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愈滞。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气血流畅,五脏安和,自然百病不生。一旦气血失调,人体即发生各种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总结出“调气和血,燮理阴阳”、“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的治疗大法,并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颜德馨教授在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观,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理论,并认为气血以充足、温通、平衡为贵,自创“衡法”,处方用药多从“通”字着眼,以达到治病求源的治疗目的。 心系疾病不离气血。气血流畅,百病不生;气血乖违,则气滞、血瘀、痰生、火起、风动,诸症从生。风火痰瘀闭阻窍络,影响血运,以致清明受扰,灵机逆乱,发为眩晕、头痛诸证;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扰乱心神,则见心悸、心烦不得卧;如阳虚阴凝,瘀血阻络,心脉不通,心失所养,则可见心悸、胸痛诸症,甚或卒然胸中大痛,发为真心痛。若气虚不足,血不上达,则易致神明失养,神无所寄,心失所养,而见心悸、怔仲等。 本人跟从颜德馨老中医学习,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颜老现有的气血一元论之“衡法”理论,做了有益的补充,提出气通血和的“衡法”极致表现为“有神”,尤其以心神为要,不但重视调治气血的各法,而且重视气血运行所在,纳了针灸外治在温通经脉气血的作用,并具体提出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体质等,在药物衡法,饮食衡法,情志衡法,四时衡法,针灸外治衡法,体质衡法这六方面,从气血着手,为其拟一全面多元立体的健康处方,共同提高临床疗效。以达到真正的气通血和,形与神俱,身心健康。运用衡法调气血以养心神、治未病。 目前人们对中医养生的重视加强,然而由于中医养生学科的范围大,内容多,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特别是没有体现出中医“因人施养”的指导思想,造成了许多盲目跟风的现象,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方法。另外一方面,从具体的养生方案而言,大部分偏于一家之言,缺乏体现中医精髓的心血管专科综合养生方案以指导临床实际。 中医养生必须先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颜德馨老中医的“衡法”思想,其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中庸、和谐、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并且“衡法养生”在心血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学认为心的生理功能与气血的关系密切,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血失衡,心神失养。可见在心血管领域,衡法养生具有其他理论不可比拟的优势。本人结合心血管疾病,创立“衡法”调气血的六大综合养生方案,现把笔者多年临床养生经验整理出版。<br/>【作者】<br/>严夏: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学术继承人、全国名中医薄氏腹针发明人薄智云教授弟子,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市急诊分会常委、广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颜德馨衡法养生新论》编委会

国医大师颜德馨简介

主编简介

前言

第一章 衡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衡法溯源

一、衡法的学术源流

(一)唐代以前气血理论的起源与形成

(二)唐宋金元时期气血理论的发展

(三)明清时期气血理论的充实和完善

二、衡法的创立

第二节 气血平衡

一、气的生成与运动

二、血的生成与运动

三、气血平衡,百病不生

(一)气血平衡以养神

(二)气血平衡以扶正

第三节 气血失衡

一、气失衡

(一)气虚

(二)升降失常

二、血失衡

(一)血虚

(二)血瘀

(三)血热

(四)出血

三、气血失衡

(一)气滞血瘀

(二)气虚血瘀

(三)气不摄血

(四)气随血脱

(五)气血两虚

第四节 总 结

(一)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

(二)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第二章 衡法养生理论及应用

第一节 药物衡法

一、衡法在心系疾病中运用的经验

(一)法贯一元论,衡法调气血

(二)辨气血阴阳,论治心系疾病

二、衡法常用方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

(一)益心方

(二)心衰1号方、心衰2号方

(三)膏方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三、常用中药配伍在衡法养生中的应用

附:医案故事

第二节 饮食衡法

一、饮食衡法的理论内涵

(一)谨和五味

(二)食量有节

(三)寒温有度

(四)调和四气

(五)因时制宜

二、饮食衡法的实践指导

(一)食物的四气分类

(二)冠心病患者的四季饮食药膳

(三)体质药膳衡法

(四)临证医案两则

附:医案故事

第三节 情志衡法

一、情志衡法理论内涵

(一)情志与气血

(二)情志与五脏

(三)情志致病以心为显著

二、情志养生衡法实践指导

(一)常动形体不动心,“不时御神”,动静结合

(二)高下不相慕

(三)少私寡欲

附:医案故事

第四节 针灸外治衡法

一、针灸相关学说

(一)经络学说

(二)“子午流注”法

二、经络的作用

三、针灸补泻恢复阴阳平衡

四、针灸外治衡法调心脏气血

(一)针灸调补畅运气血

(二)其他外治法调心脏气血

(三)子午流注法指导经络调节气血

(四)针灸外治衡法调心脏气血的治则

附:医案故事

第五节 四时起居衡法

一、四时衡法

(一)春“生”

(二)夏“长”

(三)秋“收”

(四)冬“藏”

二、起居之运动衡法

(一)传统运动的形式

(二)现代运动的形式

附:医案故事

第六节 体质衡法

一、气虚体质

二、阳虚体质

三、阴虚体质

四、湿热体质

五、痰湿体质

六、气郁体质

七、平和体质

八、血瘀体质

九、特禀体质

附:医案故事

第三章 心血管疾病的衡法养生

第一节 高脂血症的衡法养生

一、高脂血症概述

(一)病因

(二)病机

二、高脂血症的衡法养生指导

(一)四时起居衡法

(二)饮食均衡

(三)情志养神

(四)针灸按摩调治

(五)药物调衡

三、不同体质高脂血症的衡法养生

(一)气虚质高脂血症

(二)痰湿质高脂血症

(三)湿热质高脂血症

(四)血瘀质高脂血症

(五)阳虚质高脂血症

四、高脂血症病例二则

第二节 高血压的衡法养生

一、高血压概述

(一)分类

(二)诊断

(三)高血压的筛查

(四)辨证分型

二、高血压的衡法养生指导

(一)四时起居调摄

(二)饮食均衡

(三)情志养神

(四)运动调治

(五)药物调衡

三、不同体质高血压的衡法养生

(一)阴虚质高血压

(二)痰湿质高血压

(三)湿热质高血压

(四)血瘀质高血压

(五)阳虚质高血压

(六)气郁质高血压

四、高血压病例二则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衡法养生

一、心律失常概述

(一)分类

(二)诊断

(三)检查

(四)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五)衡法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二、心律失常的衡法养生指导

(一)健康教育指导

(二)四时调摄

(三)饮食均衡

(四)针灸调治

(五)药物膏方养生

三、不同体质心律失常的衡法养生

(一)气虚质心律失常

(二)气郁质心律失常

(三)阴虚质心律失常

(四)阳虚质心律失常

(五)痰湿质心律失常

(六)血瘀质

四、心律失常病例二则

第四节 冠心病的衡法养生

一、冠心病概述

(一)分类

(二)诊断

(三)检查

(四)辨证分型

二、冠心病的衡法养生指导

(一)健康教育指导

(二)四时养生

(三)饮食调护

(四)针灸疗法

(五)音乐养生

三、不同体质冠心病的衡法养生

(一)中医体质与冠心病

(二)冠心病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

四、冠心病病例二则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衡法养生

一、心力衰竭概述

(一)分类

(二)诊断

(三)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四)衡法在心力衰竭论治中的应用

(五)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护理

二、心力衰竭的衡法养生指导

(一)教育指导

(二)四时起居调摄

(三)情志养神

(四)饮食均衡

三、不同体质心力衰竭的衡法养生

(一)气虚质心力衰竭

(二)阳虚质心力衰竭

(三)痰湿质心力衰竭

(四)血瘀质心力衰竭

(五)阴虚质心力衰竭

四、名家经验

五、总结

六、心力衰竭病例二则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