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转折时代的汉语文学电子书

·精选25篇文章,4个主题,勾勒20世纪中叶汉语文学星图 ·集结一流学者与学术新锐,展现汉语言文学研究的高水平和新思路

售       价:¥

纸质售价:¥54.60购买纸书

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赵稀方、霍艳 编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01

字       数:36.5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聚焦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汉语文学,试图破现代、当代和华文文学之间的界限,跨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区域边界,探讨这一时期文学与历史的复杂关系,理清转折发生的线索,思考其深远意义及对当下汉语文学发展的影响。 全书精选论文25篇,分为四个主题:转折时代的汉语文学、左翼运动及其文学实践、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不同地区的文学生产与文化运动。作者均为该领域的一流学者,其中不乏年轻一代的学者,代表了近年来现当代文学领域研究的高水平和新思路。<br/>【推荐语】<br/>·精选25篇文章,4个主题,勾勒20世纪中叶汉语文学星图 ·集结一流学者与学术新锐,展现汉语言文学研究的高水平和新思路<br/>【作者】<br/>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室主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专家。著有《小说香港》《后殖民理论》《历史与理论》《翻译与现代中国》等著作。 霍艳,青年学者、作家,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我们的时代,他们的文学》。<br/>
目录展开

序言

转折时代的汉语文学

中国和世界的1950年代——汉语新文学“构成性规则”的初步发现

分割中的流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总体性——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汉语文学的再审视

文学“统战”与当代文学在新中国的重建——以《亦报》场域中的沦陷区三家梅娘以及周作人、张爱玲为例

历史转折与文化政治——以赖和接受史为中心

书写如何重构文类?——以“十七年”(1949—1966)的对口相声为例*

左翼运动及其文学实践

“群众创造”的经验与问题——以“《穷人乐》方向”为案例

试析1950—1960年代台湾青年的“虚无”,重新理解“现代主义与左翼”——以陈映真、王尚义为线索(1)

美国“左翼进步文学”在1950年代中国文坛的译介——以《译文》为例(1)

左派文人视野中的英殖历史再现——汉素音与《餐风饮露》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

从“日语”到“中文”(1)——论吕赫若小说中的认同与背离及语言转变的意义

离散张爱玲与“恒常中国性”——转折年代的“张爱玲现象”

中国舞台的歧途——萧乾关于国家未来的“乌托邦”构想

“流动”的主体和知识分子改造的“典型”——20世纪四五十年代转变之际的丁玲

论沈从文土改期间的创作矛盾

废名1950年代的思想转变与创作意愿的升沉

不合时宜的“政治美学”——朱光潜1948年前后的书生议政及其失败

不同地区的文学生产与文化运动

战时台湾文坛的一个结构性探讨(1)

冷战结构下的香港文学(1)

1949前后——香港文艺横切面考察(1)

《文艺新潮》——文学理想乐园与自由民主精神之重建(1)

五四女性文学传统之传承与转化——以台、港《纯文学》中《近代中国作家与作品》专栏为讨论范围(1)

重返江湖,所为何事?(1)——上官鼎《雁城谍影》的“抗战”书写(2)

校园、纸张与民国时期北平文坛的沉浮——一项基于历史地理因素的期刊考察

“二战”后波兰与欧洲的文学与文化——传统与社会变化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