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电子书

适读人群: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以及从事多相电动机控制策略及系统研究、设计、发的工程技术人员。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并对图书内容行了精心的磨。本书属于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编辑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丛书”。 本书选择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直转矩控制为中心内容,围绕电动机转矩控制策略、零序电流控制策略、提升负载能力控制策略、缺相容错不间断运行控制策略、多电动机串联驱动控制策略、降低转矩脉动控制策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转子磁悬浮控制策略等内容展研究及论述。

售       价:¥

纸质售价:¥55.30购买纸书

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周扬忠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26

字       数:14.0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大中专教材 > 成人/中高职教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围绕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瞬时转矩及多自由度控制特,对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直转矩控制系统的转矩控制策略、零序电流控制策略、提升负载能力控制策略、缺相容错不间断运行控制策略、多电动机串联驱动控制策略、降低转矩脉动控制策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转子磁悬浮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展研究。基于理论研究成果,对关键控制技术行了仿真及实验研究。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供从事多相电动机控制策略及系统研究、设计、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br/>【推荐语】<br/>适读人群: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以及从事多相电动机控制策略及系统研究、设计、发的工程技术人员。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并对图书内容行了精心的磨。本书属于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编辑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丛书”。 本书选择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直转矩控制为中心内容,围绕电动机转矩控制策略、零序电流控制策略、提升负载能力控制策略、缺相容错不间断运行控制策略、多电动机串联驱动控制策略、降低转矩脉动控制策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转子磁悬浮控制策略等内容展研究及论述。<br/>【作者】<br/>周扬忠,男,1971年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1996年7月大学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技术专业,2007年3月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2015年6月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应用电子系主任。福建省电源学会理事,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内外多种核心期刊特约审稿人。 长期从事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毕业研究生30余名。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br/>
目录展开

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丛书 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多相电动机驱动系统概述

1.1.1 多相电动机驱动系统及其特点

1.1.2 多相电动机驱动系统的应用

1.2 多相电动机驱动系统瞬时转矩控制策略

1.2.1 多相电动机矢量控制

1.2.2 多相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

1.2.3 多相电动机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比较

1.3 多相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综述

1.3.1 多相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结构

1.3.2 多自由度使用

1.4 多相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2.1 引言

2.2 多相交流电动机多平面分解坐标变换理论

2.3 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2.3.1 静止坐标系数学模型

2.3.2 旋转坐标系数学模型

2.3.3 零序轴系数学模型

2.4 对称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2.4.1 静止坐标系数学模型

2.4.2 旋转坐标系数学模型

2.5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2.5.1 静止坐标系数学模型

2.5.2 旋转坐标系数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单电动机单平面机电能量转换型直接转矩控制

3.1 引言

3.2 具有零序电流自调整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3.2.1 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3.2.2 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3.2.3 控制策略实验研究

3.3 基于三维零序空间及二维机电能量转换平面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3.3.1 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3.3.2 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3.3.3 控制策略实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单电动机双平面机电能量转换型直接转矩控制

4.1 引言

4.2 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3次谐波注入式直接转矩控制

4.2.1 基波和3次谐波机电转换能量转换分配

4.2.2 电压矢量对双机电能量转换平面及零序轴系的控制

4.2.3 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4.2.4 控制策略实验研究

4.2.5 转矩提升能力分析

4.3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5次谐波注入式直接转矩控制

4.3.1 电压矢量对双机电能量转换平面及零序轴系的控制

4.3.2 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4.3.3 控制策略实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单电动机驱动系统缺相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

5.1 引言

5.2 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绕组缺一相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

5.2.1 缺一相电动机数学模型

5.2.2 缺一相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

5.2.3 逆变器输出电压不可控部分对DTC策略的影响分析

5.2.4 电流幅值平衡型缺一相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

5.3 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绕组缺任意两相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

5.3.1 缺相隔60°电角度两相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

5.3.2 缺失两相的其他两种情况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理论概括

5.3.3 缺任意两相带负载能力分析

5.4 多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绕组缺任意三相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

5.4.1 缺A,B,C三相容错型直接转矩控制

5.4.2 缺其他三相绕组的相关结论

5.4.3 缺任意三相带负载能力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单逆变器供电多电动机绕组串联驱动系统直接转矩控制

6.1 引言

6.2 六相串联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直接转矩控制

6.2.1 绕组无故障时直接转矩控制

6.2.2 绕组缺一相时直接转矩控制

6.3 五相串联五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直接转矩控制

6.3.1 驱动系统解耦数学模型

6.3.2 具有谐波补偿的直接转矩控制原理

6.3.3 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研究

6.3.4 直接转矩控制实验研究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多相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的降低转矩脉动技术

7.1 引言

7.2 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型直接转矩控制

7.2.1 扇区划分型空间矢量调制

7.2.2 无扇区划分型空间矢量调制

7.2.3 四矢量SVPWM和无扇区划分SVPWM电压利用率比较

7.3 脉宽调制型直接转矩控制

7.3.1 脉宽调制型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7.3.2 脉宽调制型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研究

7.3.3 脉宽调制型直接转矩控制实验研究

7.4 电压矢量预测型直接转矩控制

7.4.1 电动机预测数学模型

7.4.2 具有零序电流控制的预测型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7.4.3 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7.4.4 控制策略实验研究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多相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的无位置传感器技术

8.1 引言

8.2 绕组无故障时无位置传感器技术

8.2.1 无位置传感器理论

8.2.2 观测器稳定性证明

8.2.3 仿真研究

8.3 绕组缺相时无位置传感器技术

8.3.1 缺两相定子磁链观测器(以缺A,B相为例)

8.3.2 仿真研究

8.3.3 实验研究

8.4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高频信号注入无位置传感器技术

8.4.1 电动机的高频信号数学模型

8.4.2 无位置传感器技术

8.4.3 仿真研究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多相电动机谐波平面控制转子磁悬浮技术

9.1 引言

9.2 多相定子永磁型电动机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9.3 电磁转矩及悬浮力直接控制原理

9.3.1 电磁转矩直接控制

9.3.2 悬浮力直接控制

9.3.3 最优电压矢量的挑选

9.3.4 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系统

9.4 仿真研究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