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8.45购买纸书

22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王富春,岳增辉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01

字       数:16.9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大中专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刺法灸法学的理论、操作及应用知识。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优,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刺法灸法学》大纲、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住院医师培训大纲的要求展编写工作。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加大了古代针灸方法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古代针法的全貌,正本清源,以便更好地在现代针灸临床实践中体现对古代经典理论的传承;在“体现创新性”方面,收录了行业中现代刺灸法研究公认的*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刺灸法研究的*展;在“突出实用性”方面,将已经制定的针灸操作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纳教材,并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对针灸技术操作一步规范,以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权威的参照标准。<br/>【作者】<br/>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50部,代表作有《针法大成》、《针法医鉴》、《经络脏腑相关理论与临床》、《针灸对症治疗学》、《灸法医鉴》、《中国新针灸大系丛书》、《实用针灸技术》、《现代中医临床丛书》(计18部,1000余万字)、《中医特诊特治丛书》(计18部,1000余万字)等;完成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科技步三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步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学技术步二等奖5项,吉林省科学技术步三等奖5项,吉林省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目前主持国家973项目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博士基金项目及省部科研项目十余项。<br/>
目录展开

《刺法灸法学》编委会

《刺法灸法学》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编创委员会

专家指导委员会

编审专家组

前 言

编写说明

上 篇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刺法灸法学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刺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刺灸法的定义与分类

第四节 针灸的宜忌

【思考题】

第二章 毫针刺法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第二节 针刺前的准备

第三节 毫针的基本刺法

第四节 毫针刺法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 针刺补泻

第六节 其他毫针刺法

第七节 分部腧穴刺法

第八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思考题】

第三章 灸 法

第一节 灸法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施灸材料

第三节 灸法的分类及应用

第四节 灸感、灸量与补泻

第五节 灸法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思考题】

第四章 拔罐法

【思考题】

第五章 特种针具刺法

第一节 三棱针法

第二节 皮肤针法

第三节 皮内针法

第四节 火针法

第五节 芒针法

第六节 针法

【思考题】

第六章 特定部位刺法

第一节 耳针法

第二节 头针法

第三节 眼针法

第四节 腕踝针法

【思考题】

第七章 腧穴特种疗法

第一节 电针法

第二节 激光针法

第三节 微波针法

第四节 红外光针法

第五节 穴位磁疗法

第六节 穴位敷贴法

第七节 穴位埋线法

第八节 穴位注射法

【思考题】

第八章 古代医籍论刺灸法

第一节 《黄帝内经》论刺灸法

第二节 《难经》论刺法

第三节 其他医籍论刺灸法

【思考题】

第九章 近现代医家刺灸经验

下 篇

刺法灸法学操作训练

实训一 针刺基本功训练

实训二 毫针进针法训练

实训三 毫针行针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训练

实训四 毫针补泻手法训练

实训五 其他毫针刺法与分部腧穴刺法训练

实训六 灸法训练

实训七 拔罐法与刮痧法训练

实训八 三棱针和皮肤针训练

实训九 火针和芒针训练

实训十 电针训练

实训十一 穴位注射训练

实训十二 穴位敷贴训练

实训十三 耳针疗法训练

实训十四 头针疗法训练

实训十五 眼针疗法训练

实训十六 腕踝针疗法训练

实训十七 内经刺法训练

实训十八 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训练

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目录(第一批)

(一)中医学类专业

(二)针灸推拿学专业

(三)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四)中药学类专业

(五)护理学专业

(六)公共课

(七)中医骨伤科学专业

(八)中医养生学专业

累计评论(1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