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电子书

☆一本书纵观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 源起:从巫到术士,再到从事教化人民的儒士; →春秋:孔子确立了儒家的整体概念和思想框架,其弟子构成了儒家学派; →战国:儒家分成八个大派别。对后世影响深的是孟氏之儒(孟子)和孙氏之儒(荀子),前者强调心性和内圣(性善派),后者强调礼法与外王(性恶派); →秦朝:用法家言排斥儒家,儒家经典遭到严重破坏;

售       价:¥

纸质售价:¥64.00购买纸书

7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韦力

出  版  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字       数:56.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儒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中,在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从梳理儒学学派发展脉络切,纵观解读了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以时代为经,以儒家各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创为始,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嬗变的各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儒家派别的起源、继承和影响行了详尽的讲解。 通过本书,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对儒家及儒家学派史有系统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到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的底层逻辑。<br/>【推荐语】<br/>☆一本书纵观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 源起:从巫到术士,再到从事教化人民的儒士; →春秋:孔子确立了儒家的整体概念和思想框架,其弟子构成了儒家学派; →战国:儒家分成八个大派别。对后世影响深的是孟氏之儒(孟子)和孙氏之儒(荀子),前者强调心性和内圣(性善派),后者强调礼法与外王(性恶派); →秦朝:用法家言排斥儒家,儒家经典遭到严重破坏;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儒学成为官学,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之争源起; →魏晋:儒、道思想结合使得儒学的玄学化,经学衰落。王弼改变了被经学家视为金科玉律的“注不破经”观念,经学思想次被解放。 →隋朝:统一南北后,大力发展儒学,寻觅孔门后裔加以褒奖。 →唐朝:儒、释、道三家平衡。颁行《五经正义》,使得对经书的注解义疏得到统一,儒家核心经典有了标准定本。佛教完成了中国化,使得儒家受到空前的压力。 →宋朝:受韩愈和李翱思想的影响,创造出了理学、道学观念。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文本身,直探求圣人本意。到南宋时期,基本分为两大派别:朱氏理学与陆氏心学。 →金元: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跟随康王赵构南渡,是为孔门南宗;在元代儒学始终没有被确立为治国总方针,失去了汉唐以来独尊的地位。 →明朝:明初确立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王阳明则发展和宏大了心学思想,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理念,使得一些观念得到了整合。后期王门后学的束书不观、空谈心性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大儒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以实学的方法来强调经世致用。 →清朝:乾嘉以降,考据学大为兴盛,称为乾嘉学派。该派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又一大学术高峰。先有吴派,后有皖派。因考据学的弊端,常州学派(今文经学)崛起。 →晚清:因太平军的烧书之举,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本持儒家思想,出现了一批如唐鉴、倭仁、曾国藩这样的经世理学家,程朱理学在咸同年间再放异彩;为维新变法做相应的理论铺垫,康有为发挥常州今文经学派的疑古传统,全面否定古文经学派。 →民国:民族文化危机日益加深,现代新儒家学派形成。续儒家的道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家体系为本,援西儒,融会中西,谋求中国传统儒学的现代化。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等人。   ☆儒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中,在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本书,广大读者能更好地看懂到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的底层逻辑。   ☆作者韦力先生是著名文化学者,国际儒联出版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目录版本学、藏书史,中国传统文化史等。被誉为“中国当代藏书界Di一人”。   ☆本书以学派为线索,以时代为经,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创为始,首先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递变环节。   ☆硬壳精装烫金设计,富有品质感和收藏价值。<br/>【作者】<br/>韦 力 国际儒联出版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目录版本学、藏书史,中国传统文化史等,著有《觅圣记》《觅文记》《觅诗记》《书楼寻踪》《鲁迅藏书志》《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爱》等三十余部专著。<br/>
目录展开

序言

第一章 儒学的产生及相关概念

一 儒、儒家、儒学

二 儒家创始人

三 儒家主体思想

四 儒家核心概念

五 初期分化:儒分为八

六 曾子学派:以孝为本

七 思孟学派:子思,强调中庸

八 孟子:性善论

九 荀子:性恶论

第二章 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

一 尊儒时代背景及原因

二 礼制的确定者:叔孙通

三 经学的先声:陆贾

四 从儒道之争到独尊儒术

五 经学的两大流派: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六 汉代古文经学的四次抗争

七 汉末今文经学的反击

八 郑玄遍注群经,会通今古文

第三章 魏晋玄学下的儒学

一 三国时代的儒学

二 王学郑学之争

三 易学的象数派与义理派

四 南朝经学派与北朝经学派的异同

五 南朝经学派名家

六 北朝经学派名家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注疏之学

一 南北两派儒学的统一

二 河汾学派

三 以音释义,训义兼辩

四 钦命诸儒共修《五经正义》

五 刊刻九经《石经》,平议《孝经》派别

六 盛唐三贤创新《春秋》学派

七 韩愈重立儒统

八 李翱:强调复性,开宋代理学之先河

九 晚唐五代儒学

第五章 宋代新儒学——理学

一 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

二 荆公新学

三 温公朔学

四 元公濂学

五 横渠关学

六 苏氏蜀学

七 尧夫数学

八 二程洛学

九 程门四先生

十 道南学派

十一 湖湘学派

十二 金华学派:经史并重,传承中原文献之学

十三 永嘉学派

十四 永康学派:王霸义利之辩

第六章 朱陆异同:理学与心学的顶峰

一 晦庵闽学:朱熹,性即理

二 象山心学:陆九渊,心即理

三 勉斋学派:传承儒学道统

四 沧州学派:播朱学于世间

五 西山学派:使理与数灿然于天地间

六 九峰学派:数尽万物之则,尽天下之理

七 清江学派:与朱熹同撰《小学》

八 北溪学派:心为太极

九 木钟学派:朱子传《诗》《易》弟子,以理解经

十 鹤山学派:通过实践明心致知

十一 潜庵学派:以朱子说解《诗经》

十二 巽斋学派

十三 深宁学派:汉宋并采,研经究史

十四 东发学派:四明之学宗朱氏者东发为最

十五 真氏西山学派:泛滥释老心学,归本朱子

十六 北山学派

十七 陆学在浙江的传播

十八 宝峰学派:私淑慈湖,以心理政

第七章 金元:儒学的衰落与衍圣公的确立

一 赵秉文:金朝斯文主盟

二 道统的北传

三 鲁斋学派:传理学于元廷

四 静修学派:刘因,圣贤,我也;我,圣贤也

五 草庐学派:吴澄,内主敬尊德性,外格物而致知

第八章 明初的朱学与陆学

一 曹端:月映万川,开明代理学之先

二 河东学派:以关闽诸子为法绳,以古圣贤为归宿

三 崇仁学派:南方朱学大宗,兼采陆学

四 余干学派: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

五 江门学派:奠基明代心学,静中养出端倪

六 甘泉学派:心与事应,天理自现

七 三原学派

第九章 阳明心学及其主要流派

一 悟道及悟理

二 浙中学派

三 江右学派

四 泰州学派

五 纠正王学观念之偏

第十章 清初儒学:继承与反思

一 以崇儒重道为国策

二 心学余波

三 朱学的承继

四 反击理学,倡导实学

第十一章 汉代经学的复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一 惠栋:开创吴派,一尊汉儒

二 吴派嫡传名家

三 戴震:开创皖派,以考据达义理

四 东原著名弟子

五 常州学派:今文经学崛起

六 以今文经学论政

七 章黄学派:古文经学的反击

第十二章 晚清理学

一 艮峰学派:以居敬穷理来日新其德

二 湘乡学派:重礼,事功

三 养知学派:质疑经典释读,提倡事功理财

四 葵园学派:趋重考证,编校典籍

第十三章 现代新儒家学派

一 梁漱溟:开创“新孔学”,析文化三路向

二 熊十力:体用不二,倡导大同

三 冯友兰:以逻辑分析方式创建新理学

四 贺麟:以西哲观释儒,创建新心学

五 牟宗三:创良知自我坎陷说,倡三统并建

六 钱穆:天人合一观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