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人类知识演化史电子书

《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科学发展的“范式转换”模型深入人心。 但是,在小范围的科学共同体之外,象牙塔里的知识与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是否还有更多关联? 科学知识是否应承担道德责任? 自然科学只起源于西方吗? 雷恩教授用他扎实构建起来的崭新框架,为我们呈现了一份知识事关人类生存的全球图景。在“人类世”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与技术力量和谐共存;我们急需为科学做的,就是在名目繁多的政策、制度、组织中,寻找那类真正能为科学发展助力、与环境契合、与人类及其文明长久延续的目标相适应的制度,并让它们获得切实的发展。

售       价:¥

纸质售价:¥134.90购买纸书

44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于尔根•雷恩Jürgen Renn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1-24

字       数:67.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雷恩教授分别考察了文字的演变、科学在古代世界的出现、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知识的全球化、工业化等重大历史事件,最终在更广泛的知识史中重新构建了科学技术史。其研究方法借鉴了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的相关成果,也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又通过力学、化学、地质、农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将多项具体研究整合了一个大框架内。因此,本书不只是一种通俗意义上对科学的“文化史”叙事,更是通过专业、清晰、严谨的方式,对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内的具体研究行的深分析。科学被置更广泛的人类知识背景,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当前的“人类世”地质年代及其带来的多重挑战,本书还在最后部分提出了一个切实而饱含希望的建议:如果我们能够基于新兴的社会网络分析,更充分和完善地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全人类共同的“认知之网”,也许,人类自身及其文化将最终得以长久存续。<br/>【推荐语】<br/>《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科学发展的“范式转换”模型深人心。 但是,在小范围的科学共同体之外,象牙塔里的知识与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是否还有更多关联? 科学知识是否应承担道德责任? 自然科学只起源于西方吗?   雷恩教授用他扎实构建起来的崭新框架,为我们呈现了一份知识事关人类生存的全球图景。在“人类世”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与技术力量和谐共存;我们急需为科学做的,就是在名目繁多的政策、制度、组织中,寻找那类真正能为科学发展助力、与环境契合、与人类及其文明长久延续的目标相适应的制度,并让它们获得切实的发展。 而只有将我们自身暴露于各种风险和挑战中,重视地方性知识的创造性,尊重每一个体的能动性,让世界网络更可交互,我们也许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93幅生动插图,与正文论述相互映照 *18个解释框,细节知识拓展内容丰富 *书后附带术语汇编   获奖记录 作者为欧洲科学史学会Gustav Neuenschwander Prize获得者<br/>【作者】<br/>著者简介 于尔根·雷恩(Jürgen Renn),生于1956年,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人文社科部主任,马普科学史研究所、马普地球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教授,欧洲科学史学会古斯塔夫·诺伊恩施万德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期刊主编之一。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历史认识论。国内已引著作有《相对论之路》(合著,2019)、《站在巨人与矮子肩上:爱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2009)等。 译者简介 朱丹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科学哲学、生态哲学、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译著有《环境正义论》《现代环境主义导论》《绿色政治论》等,主持中国MOOC《环境伦理学》。<br/>
目录展开

推荐序

中文版序

本书的故事

第一部分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知识?

第一章 人类世的科学史

第二章 人类知识历史理论的要素

第二部分 知识结构如何变化

第三章 抽象与表征的历史性质

第四章 知识系统中的结构性变化

第五章 作用中的外部表征

第六章 作用中的心智模型

第七章 科学革命的本质

第三部分 知识结构与社会如何相互影响

第八章 知识经济

第九章 实践知识的经济

第十章 历史上的知识经济

第四部分 知识如何传播

第十一章 历史上的知识全球化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学的多种渊源

第十三章 认知网络

第五部分 我们的未来依赖何种知识

第十四章 认知演化

第十五章 “出全新世记”

第十六章 面向人类世的知识

第十七章 科学与人类的挑战

术语汇编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