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地缘、学缘,在“士绅社会”向“知识人社会”的近代转型中, 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地理版图是何种样貌? 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变迁如何推和制约了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 聚焦知识分子聚散分群的地理纽带,重现知识分子文化生产的空间网络 许纪霖、瞿骏、宋宏、王晓渔、王儒年、唐小兵、储德天、郑志峰两代学人耕耘,造知识分子社会史论域拓之作
纸质售价:¥91.8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初版序言(2008)
一、都市空间网络
二、管理型公共领域与批判型公共领域
三、都市知识分子的特征
四、知识分子共同体与公共交往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一、从“士绅社会”到“知识人社会”
二、“知识人社会”的公共网络:学校、社团与传媒
三、为何重建社会重心失败?
第二章 士人、城市与权力:清末沪上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一、日常生活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私谊网络
二、认同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会社网络
三、政治变迁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集会网络
四、印刷与权力:清末知识分子交往的传播网络
第三章 岂有文章惊天下:五四时期京沪知识分子的公共生活
一、从上海到北京:《新青年》(1)知识群体与北京大学
二、从政团到社团:《改造》派知识群体的凝聚与介入
第四章 分歧与底线:1920年代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一、1920年代前中期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二、1920年代后期上海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第五章 疏离与融合:1930年代的知识分子与上海地方社会
一、“左联”知识分子:居无定所的漂泊者
二、“开明书店派”知识分子:植根上海社会的文化移民
三、上海地方名流:跻身城市精英的另类知识分子
第六章 十字街头的象牙塔:1930年代北平知识分子的交往世界
一、胡适派学人群与北平自由知识分子的交往网络
二、传统、现代交往的双重面相与京派文人的交游网络
三、《大公报》与北平知识群体的媒介网络
第七章 地缘、学缘与惯习: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共同体
一、联大的公共空间
二、联大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与自我认同
第八章 重建社会重心:战后知识分子的同人群体
一、储安平与《观察》群体
二、《时与文》群体
三、胡适与《独立时论》群体
四、吴景超与《新路》群体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附表7
附表8
附表9
附表10
参考文献
一、专著
二、编著
三、译著
四、外文著作
五、报刊/馆藏资料
六、论文/文章
再版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