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微生物。在池塘里随手掬水,取其中一滴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一个富含微米数量级硅藻的微观世界就呈现在眼前。若将硅藻颗粒挑出置于电子显微镜下,更会发现,一粒硅藻便是一座精巧的微型“宫殿”,其结构中孔洞丰富,表面“纹饰”纷呈。实际上,硅藻的种属和形态丰富多彩,并且在水体、沉积物土壤等诸多环境中均存在。因此,尽管硅藻貌似微不足道,却以其独特的微结构和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诠释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堪称奇妙。
售 价:¥
纸质售价:¥126.0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内容提要
推荐序
译者序
序言
前言
第1章 纪念Frithjof A. S. Sterrenburg:硅藻业余爱好者的重要性
1.1 简介
1.2 背景和兴趣
1.3 硅藻业余爱好者的性格
1.4 硅藻业余爱好者和收藏的重要性
1.5 硅藻业余爱好者是贸易的专家
1.6 硅藻业余爱好者作为同行评审
1.7 结束语
第2章 纪念一位朋友——Alex Volker Altenbach
第3章 硅藻之美
3.1 硅藻观察的早期历史
3.2 活硅藻
3.3 形状和结构
3.4 不同尺度下的硅藻之美
3.5 形态发生过程中的瓣膜
3.6 Jamin-Lebedeff干涉对比显微镜
3.7 结论
第4章 中国硅藻研究现状
4.1 用于能量转换和储存的硅藻
4.2 水处理用硅藻
4.3 基于硅藻壳结构的复合凹坑摩擦学性能研究
第5章 硅藻瓣膜形态发生的细胞机制
5.1 简介
5.2 瓣膜对称性
5.3 瓣膜硅化顺序
5.4 SDV中的二氧化硅
5.5 宏观形态发生控制
5.6 形态发生的细胞骨架控制
5.7 囊泡在形态发生中的作用
5.8 瓣膜胞吐作用和SDV起源
5.9 结论
第6章 聚焦离子束技术在硅藻超微结构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6.1 简介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结论
第7章 光与硅藻:光子学和光生物学综述
7.1 简介
7.2 硅藻壳独特的多尺度结构
7.3 硅藻壳的光学性质
7.4 硅藻光生物学
7.5 硅藻和光的应用
7.6 结论
第8章 硅藻的光合作用
8.1 简介
8.2 叶绿体结构反映了内共生的两个步骤
8.3 光合色素
8.4 光合器官的组织
8.5 非光化学猝灭
8.6 碳吸收和固定
8.7 结论
第9章 硅藻中的铁
9.1 简介
9.2 硅藻对铁的获取
9.3 硅藻含铁蛋白质与铁利用的经济性
9.4 铁储存
9.5 结论
第10章 硅藻与其他光合自养生物共生
10.1 简介
10.2 具有固氮球状蓝藻内共生体的硅藻
10.3 具有固氮丝状异细胞蓝藻内共生体的硅藻
10.4 附生、内源性和内生附生硅藻
10.5 鞭毛藻的藻内共生体
第11章 硅藻有性繁殖和生命周期
11.1 简介
11.2 辐射型硅藻
11.3 羽状硅藻的生命周期和繁殖
11.4 生长孢子的发育与结构
11.5 性生殖诱导
第12章 北极底栖生物的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超微结构
12.1 简介
12.2 北极的环境背景
12.3 生长随温度的函数
12.4 长期暗培养后的生长情况
12.5 长期暗培养后的细胞生物学性状
12.6 超微结构特征
12.7 结论
第13章 淡水硅藻的生态学——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13.1 简介
13.2 硅藻分布
13.3 硅藻扩散能力
13.4 硅藻生态学中的功能分类
13.5 空间生态学和集合群落
13.6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监测
13.7 结论
第14章 法医学中的硅藻:法医学中硅藻检验的分子方法
14.1 简介
14.2 尸检取证措施
14.3 溺水受害者与死于其他原因的差异
14.4 生物样品中硅藻的鉴定技术
14.5 案例研究
14.6 利用分子工具鉴定组织和水样中的硅藻
14.7 溺水受害者组织中硅藻DNA的分化
14.8 聚合酶链反应(PCR)
14.9 从一名溺水受害者的生物样本中提取硅藻DNA
14.10 硅藻诊断溺水的最佳条形码标记
14.11 DNA测序
14.12 测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数据解释技术的进步
14.13 结论
第15章 使用中的硅藻土:性质、修改、商业应用和未来趋势
15.1 硅藻土的性质
15.2 发现和古代应用的历史
15.3 硅藻土的发生和分布
15.4 硅藻土的开采和加工
15.5 硅藻土的特征
15.6 硅藻壳改性
15.7 硅藻土改性
15.8 硅藻土的制造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15.9 结论
第16章 生物医学用硅
16.1 简介
16.2 硅藻:用于治疗药物输送的天然二氧化硅微胶囊
16.3 结论
第17章 DiafuelTM(硅藻生物燃料)与电动汽车的基本比较:使印度能源独立的高潜力可再生能源再生能源
17.1 简介
17.2 关于温室气体排放(GHG)与CO2和温度关系的探讨
17.3 2015年巴黎协议的结果
17.4 印度的能源需求
17.5 批评家谈论电动汽车进入市场
17.6 电动汽车与DiafuelTM大型汽车的比较
17.7 电动汽车的发电来源
17.8 电动汽车与汽油驱动汽车的CO2排放量
17.9 耗尽地球金属来运行电动汽车与DiafuelTM丰富资源的比较
17.10 目前状况
17.11 结论
第18章 泡沫农业:硅藻生物燃料和下一次绿色革命的可扩展缩影
18.1 简介
18.2 机械性能
18.3 光学性质
18.4 表面性质
18.5 毒性限制
18.6 生物膜
18.7 细菌共生体
18.8 需求
18.9 指数增长与平稳阶段
18.10 碳回收
18.11 包装
18.12 结论
附录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