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天柱史略 : 一个文化边陲的内地化发展历程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8.3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龙宇晓, 秦秀强

出  版  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01

字       数:31.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历史普及读物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由概述和发展轨迹、民族文化、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风物景观、风味饮食等主要篇章组成。发展轨迹篇着重描写在天柱境内考古发掘的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文化遗址,以及明代军屯、建县始末、县名由来与历史发展沿革;民族文化篇叙述侗苗民族源流、明清民族融合等史实,重介绍天柱林粮间作、稻渔并作等农耕文化模式,以及科举教育、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享营中国文坛艺苑的天柱籍作家、艺术家群体;历史人物篇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在天柱这片热土涌现出来的人物,如首任知县、苗族翰林、侗族士、辛亥义士龙昭灵,北伐先锋王天培、抗日骁将吴绍周等等;名胜古迹篇包括雄关故垒、宗祠瑰宝、廊桥遗韵、 摩崖石刻、歌场芳踪、传统村落、古刹名山等内容。书末附有《天柱大事记》及参考书目。<br/>【作者】<br/>龙宇晓,侗族,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复旦大学等中外著名学府受过民族史、民族学、信息科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专业科班训练,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美国 UCLA 加州人口研究中心信息部主任、加拿大温莎大学莱迪图书馆研究馆员、美国康科迪亚大学“富布莱特学者”(Fulbright Scholar)、贵州大学教授暨中国本土知识与文化产权研究所所长、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民族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暨山地民族学讲座教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研究基地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海内外学术职务,现为复旦大学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山地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择取生命的符码》等多部学术著作。秦秀强, 侗族,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担任天柱县文化馆副馆长、县文联主席、县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凯里学院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文书抢救整理与研究”课题组研究人员),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助理主任等职。主编出版《天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天柱民族建筑博览》(贵州大学出版社,2015)、《清水江文书·天柱古碑刻考释》(上、中、下三册,贵州大学出版社,2016)等地方文史著作多部,还出版《踏歌而行的依兰》(明天出版社,2002)等中篇小说。在《民族研究》《学术论坛》《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1993年3月22日,《贵州民族报》记者以《浓墨重彩写春秋——侗族青年学者秦秀强素描》一文介绍其事迹;同年选《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br/>
目录展开

内地化·史论关系·地方文史研究的地方和非地方视野——读《天柱史略:一个文化边陲的内地化发展历程》有感(代序)

引论 天柱:一个文化边陲的内地化轨迹及其历史逻辑

第一章 “峝苗砥柱”:一个地方俗语词的历史地理内涵

第一节 建制沿革历史钩稽

第二节 “峝苗”由来考辨

第三节 湘西黔东结合部

第四节 黔东第一关

第二章 远古神韵:从考古遗存看史前至秦汉的天柱早期文明

第一节 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址

第二节 商周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及其遗存

第三章 土著与王朝之间:中古天柱史迹及其后世影响

第一节 王朝拓殖与土著内附:天柱内地化的源起

第二节 侗族先民“仡伶”的崛起

第三节 “侗款”:血缘兼地缘关系的侗族社会组织

第四节 飞山公和飞山庙:安边保民的英雄祖先隐喻

第四章 从卫所到县治:近古天柱内地化的定局跃迁

第一节 元、明、清在天柱及其周边设置的土司与流官

第二节 “反苗”与“平苗”:建县的前奏和协奏

第三节 官方就“纳粮向化”问题与苗民互动对话

第四节 “侗乡四里”与“三苗里”的由来

第五节 置县到治县:天柱县域内地化的治理及其成效

第五章 族际互嵌与区域融合:清代天柱侗苗社会的内地化发展

第一节 南明小朝廷的盘踞及其影响

第二节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峰

第三节 中国近代教育家曾廉与天柱县最后一所儒学堂

第六章 土著资源的内地化开发——清代天柱人工营林和木材贸易

第一节 “外三江”木行及其木材交易

第二节 人工造林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第三节 木材采运及其管理

第四节 近代天柱木材产业工人大罢工

第五节 驰名全国的“皇木”采办基地

第六节 林权纠纷:惊动嘉庆皇帝的“木头官司”

第七章 土著之身的中华认同:清代天柱的精英阶层与家国意识

第一节 正统科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乾隆时期侗族诗人欧阳仕瑃千里迢迢赶考路

第三节 被尊称为“宋青天”的苗族翰林宋仁溥

第四节 满腔热血:参加“公车上书”的天柱籍四举人

第八章 抗粮与起义:咸同年间的土著化与内地化混奏插曲

第一节 揭竿而起:贫苦农民抗粮

第二节 织云举义:姜应芳的起义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第三节 左右为难:文武全才杨昌江“便水斩曹”

第九章 边缘走入中心: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中的天柱义士群

第一节 李世荣:“断指一挥书血泪,赢得三军战袍红”

第二节 在武昌起义中荣获“开国纪念手枪”的王天培

第三节 “千古功名未足夸”——天柱辛亥革命志士龙昭灵

第四节 辛亥革命对天柱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的影响

第五节 北伐先锋王天培与“将军门第”三英杰

第六节 赤子热血:轰轰烈烈的北伐军天柱子弟兵

第十章 民族大义:天柱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卓越贡献

第一节 请缨抗战:功勋卓著的吴绍周将军

第二节 赴汤蹈火的天柱籍抗日将士

第三节 刘耀斌的抗战笔记和他缴获的日军地图

第四节 南北转战的新四军老战士龙贤昭

第五节 天柱后方人民支前抗战永垂青史

第六节 积极宣传动员群众的天柱抗战文艺

第十一章 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柱的翻天覆地变迁

第一节 红色记忆:在飘香热土播下的革命火种

第二节 凤城黎明:西南地区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县城

第三节 清匪反霸: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四节 龙均爵:共和国“救火英雄”

第五节 艺苑繁花:当代天柱籍作家群、艺术家群的崛起

第六节 天堑通途:通高速公路飞越擎天石柱

第七节 同步小康:美丽的凤城旧貌换新颜

第十二章 多元一体的中华之隅:天柱民族文化特色与格局

第一节 多元包容的天柱清水江木商文化

第二节 多元合流、异彩纷呈的婚姻习俗

第三节 天柱文书:文化涵化的文明之果

第四节 碑刻:镌嵌在石头上的历史记忆

第五节 宗祠:“汉姓祖先”情结与中华文化认同

第六节 “四十八寨歌场”:跨越多重边界的民族文化呈现

结语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