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内地化·史论关系·地方文史研究的地方和非地方视野——读《天柱史略:一个文化边陲的内地化发展历程》有感(代序)
引论 天柱:一个文化边陲的内地化轨迹及其历史逻辑
第一章 “峝苗砥柱”:一个地方俗语词的历史地理内涵
第一节 建制沿革历史钩稽
第二节 “峝苗”由来考辨
第三节 湘西黔东结合部
第四节 黔东第一关
第二章 远古神韵:从考古遗存看史前至秦汉的天柱早期文明
第一节 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址
第二节 商周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及其遗存
第三章 土著与王朝之间:中古天柱史迹及其后世影响
第一节 王朝拓殖与土著内附:天柱内地化的源起
第二节 侗族先民“仡伶”的崛起
第三节 “侗款”:血缘兼地缘关系的侗族社会组织
第四节 飞山公和飞山庙:安边保民的英雄祖先隐喻
第四章 从卫所到县治:近古天柱内地化的定局跃迁
第一节 元、明、清在天柱及其周边设置的土司与流官
第二节 “反苗”与“平苗”:建县的前奏和协奏
第三节 官方就“纳粮向化”问题与苗民互动对话
第四节 “侗乡四里”与“三苗里”的由来
第五节 置县到治县:天柱县域内地化的治理及其成效
第五章 族际互嵌与区域融合:清代天柱侗苗社会的内地化发展
第一节 南明小朝廷的盘踞及其影响
第二节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峰
第三节 中国近代教育家曾廉与天柱县最后一所儒学堂
第六章 土著资源的内地化开发——清代天柱人工营林和木材贸易
第一节 “外三江”木行及其木材交易
第二节 人工造林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第三节 木材采运及其管理
第四节 近代天柱木材产业工人大罢工
第五节 驰名全国的“皇木”采办基地
第六节 林权纠纷:惊动嘉庆皇帝的“木头官司”
第七章 土著之身的中华认同:清代天柱的精英阶层与家国意识
第一节 正统科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乾隆时期侗族诗人欧阳仕瑃千里迢迢赶考路
第三节 被尊称为“宋青天”的苗族翰林宋仁溥
第四节 满腔热血:参加“公车上书”的天柱籍四举人
第八章 抗粮与起义:咸同年间的土著化与内地化混奏插曲
第一节 揭竿而起:贫苦农民抗粮
第二节 织云举义:姜应芳的起义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第三节 左右为难:文武全才杨昌江“便水斩曹”
第九章 边缘走入中心: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中的天柱义士群
第一节 李世荣:“断指一挥书血泪,赢得三军战袍红”
第二节 在武昌起义中荣获“开国纪念手枪”的王天培
第三节 “千古功名未足夸”——天柱辛亥革命志士龙昭灵
第四节 辛亥革命对天柱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的影响
第五节 北伐先锋王天培与“将军门第”三英杰
第六节 赤子热血:轰轰烈烈的北伐军天柱子弟兵
第十章 民族大义:天柱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卓越贡献
第一节 请缨抗战:功勋卓著的吴绍周将军
第二节 赴汤蹈火的天柱籍抗日将士
第三节 刘耀斌的抗战笔记和他缴获的日军地图
第四节 南北转战的新四军老战士龙贤昭
第五节 天柱后方人民支前抗战永垂青史
第六节 积极宣传动员群众的天柱抗战文艺
第十一章 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柱的翻天覆地变迁
第一节 红色记忆:在飘香热土播下的革命火种
第二节 凤城黎明:西南地区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县城
第三节 清匪反霸: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四节 龙均爵:共和国“救火英雄”
第五节 艺苑繁花:当代天柱籍作家群、艺术家群的崛起
第六节 天堑通途:通高速公路飞越擎天石柱
第七节 同步小康:美丽的凤城旧貌换新颜
第十二章 多元一体的中华之隅:天柱民族文化特色与格局
第一节 多元包容的天柱清水江木商文化
第二节 多元合流、异彩纷呈的婚姻习俗
第三节 天柱文书:文化涵化的文明之果
第四节 碑刻:镌嵌在石头上的历史记忆
第五节 宗祠:“汉姓祖先”情结与中华文化认同
第六节 “四十八寨歌场”:跨越多重边界的民族文化呈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跋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