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图解厚黑学大全集电子书

《厚黑学》是作者用奇特的思维方式写成的一本奇书,它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一些正统思想,在思想史上更是影响深远。

售       价:¥

纸质售价:¥28.50购买纸书

70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7.1

作       者:李宗吾

出  版  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字       数:32.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厚黑学》是作者用奇特的思维方式写成的一本奇书,它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冲了当时的一些正统思想,在思想史上更是影响深远。甚至连林语堂、柏杨、李敖、南怀瑾等学问大家也都对其赞不绝。【推荐语】<br/>《厚黑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奇观,畅销数。李宗吾将历史的根本付于笔端、大白天下,评价古今人士的成功秘笈不过是“脸厚心黑”。用犀利的文笔、辛辣的言语品评世间万物和古今之人,此番比鲁迅还早的高论不得不值得世人学习、研究和传承。 中国乃礼仪之邦,国人自古好面子,该说的不说,绕来绕去,既丢了大好的时机,又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如此看来,讲话还是需要技巧的,没有*应变的本领,说不定就会惹祸上身,所以厚黑学要用到无形无色,既能讨得别人欢心,又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才是真正的厚黑之学。 《图解厚黑学大全集》广泛收集了李宗吾的大量论文和专著,其中包括《厚黑学》、《厚黑原理》、《厚黑丛话》、《厚黑别论》、《社会问题之商榷》、《中国学术之趋势》等篇章,收录了张默生、林语堂、南怀瑾、柏杨等文化名流对李宗吾其人、其书的深度解读,并配有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图解,让您在*短的时间内领略厚黑的思想精髓,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的“厚黑学大全集”。<br/>【作者】<br/>李宗吾(1879年2月3日~1943年9月28日),四川富顺自流井(今四川自贡市自流井)人。原名世全,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圣人。25岁时思想大变,认为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为宗吾。早年曾加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四川大<br/>
目录展开

编者序 厚黑殿堂,唯吾独尊

第一部 厚黑学

自序 闲来无事话厚黑

一.绪论 厚黑是天性中的固有之物

二.厚黑学论 古人深知其精髓所在

三.厚黑经一切都因人而异

四.厚黑传习录 官场中的厚黑妙用

五.结论 厚黑不可以赤裸裸

附:古文体原版《厚黑学》

第二部 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

自序一 我的思想出发点

自序二 心理变化也有规律可循

一.性灵与磁电 心理现象与磁电现象相似

二.孟荀言性之争点 人性之初究竟是善还是恶

三.宋儒言性误点 没有去除一己之私

四.告子言性正确 人性善恶皆可

五.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 凡物都有极限

六.人事变化之轨道 事物发展都有相应规律

七.世界进化之轨道 上升的螺旋式

八.达尔文学说之修正 种源论讲解的是禽兽社会

九.克鲁泡特金学说之修正 不提倡无政府主义

十.我国古哲学中含有力学原理 中西学说可以相互借鉴

十一.经济、政治、外交三者应采用合力主义 齐心合力才能强大

第三部 厚黑丛话

自序 我也不敢强自立异

致读者诸君 真理不必出自我口

厚黑丛话卷一 宗吾学说的诞生

厚黑丛话卷二 学说要义

厚黑丛话卷三 吾学与力学的关系

厚黑丛话卷四 用我的观点看圣人

厚黑丛话卷五 古今的政治外交

厚黑丛话卷六 脸厚心黑的妙用

第四部 厚黑别论

自序 宗孔子不如宗自己

我对于圣人之怀疑 不可盲目崇拜

怕老婆的哲学 怕妻可成功

六十晋一妙文 厚黑圣人低调庆生

第五部 社会问题之商榷

自序 对于社会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公私财产之区分 只有个人脑力体力归私

二.人性善恶之研究 可谓无善无恶

三.世界进化之轨道 曲折中前进

四.解决社会问题之办法 处理好土地问题

五.各种学说之调和必先寻出本源

第六部 中国学术之趋势

自序一 心理变化随着力学变化而改变

自序二 任何思想都有自己的规律

一.老子与诸教之关系 分分合合

二.宋学与蜀学 融合贯通

三.宋儒之道统 破除门户之见

四.中西文化之融合 化解根本冲突

附录一 名家谈李宗吾与《厚黑学》

狂人李宗吾

评李宗吾《厚黑学》

论《厚黑学》

一颗思想界的“彗星”

怪诞寂寥的李宗吾

狂狷嘲世一教主

附录二 宗吾与孔子

宗吾家世

亲访宗吾答客问

孔子办学记

累计评论(1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