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数字电视显示技术
扉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数字电视工程丛书》编委会
总序
前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电子显示的特点
1.2 模拟电视的发展
1.3 数字电视的发展
1.4 电视制式的参数
1.4.1 扫描参数
1.4.2 色重现参数
1.5 数字电视对显示器件的要求
1.5.1 图像显示所求的功能和性能
1.5.2 数字电视所需的显示条件
1.5.3 数字电视的显示参数
1.5.4 数字电视采用的电视制式
1.6 高清晰度电视
1.6.1 高清晰度电视的提出
1.6.2 HDTV的发展
1.6.3 数字电视中容易混淆的几个问题
1.6.4 标准清晰度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参数的区别
1.6.5 高清晰度电视的基本要求
1.6.6 高清晰度电视的显示器
1.6.7 数字广播时代高清晰度电视显示器应具备的条件
1.7 数字电视显示器件的分类
1.8 数字电视显示器件的比较
1.8.1 直观式和背投式CRTTV
1.8.2 LCDTV
1.8.3 PDPTV
1.8.4 DLP投影电视
1.8.5 LCoS背投电视
1.8.6 TFT-LCD投影电视
1.8.7 各种数字电视显示技术的比较
1.9 显示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发展方向
第2章 显示技术基础
2.1 图像和视觉
2.2 人的视觉系统
2.2.1 眼睛的构造
2.2.2 眼睛中像的形成和探测
2.2.3 人眼的亮度视觉特性
2.2.4 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
2.2.5 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
2.3 色度学基础
2.3.1 色度学简介
2.3.2 颜色的基本特性
2.3.3 颜色的混合
2.3.4 CIE标准色度系统
2.3.5 色差表达式
2.4 与设备相关的颜色模型
2.4.1 RGB颜色模型
2.4.2 CMY颜色模型
2.4.3 色调、饱和度、明度(HSV)颜色模型
2.5 颜色的显色系统
2.5.1 孟塞尔颜色系统
2.5.2 自然颜色系统
2.5.3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空间
2.6 色域的映射
2.6.1 色域
2.6.2 色域映射算法
2.6.3 色域扩展
2.7 常用测色仪器及原理
2.7.1 颜色的测量
2.7.2 颜色测量原理
2.7.3 测色的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
2.7.4 几种测色仪器
2.8 图像质量和评价
2.8.1 图像质量评价的意义
2.8.2 图像评价设计系统的模型
2.8.3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第3章 彩色显像管显示技术
3.1 概论
3.2 自会聚荫罩式彩色显像管工作原理及结构
3.2.1 自会聚荫罩式彩色显像管
3.2.2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特点
3.3 彩色显像管技术及性能
3.3.1 玻壳技术
3.3.2 提高对比度技术
3.3.3 电子枪技术
3.3.4 偏转线圈技术
3.3.5 荫罩技术
3.3.6 阴极射线管(CRT)的主要技术参数
3.4 彩色显像管发展趋势
3.5 彩色显像管的制造
3.5.1 引言
3.5.2 彩色显像管工厂内的制造步骤
3.5.3 荫罩加工
3.5.4 屏加工
3.5.5 锥加工
3.5.6 管子装配和低熔点玻璃封接
3.5.7 电子枪封口
3.5.8 排气
3.5.9 整管工艺
3.5.10 外涂层
3.5.11 管子―偏转线圈匹配(ITC)
3.5.12 包装
3.5.13 成本与效率考虑
第4章 液晶显示技术
4.1 概论
4.1.1 液晶显示器的发展
4.1.2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的发展
4.1.3 液晶的分类
4.1.4 液晶的光电特性
4.1.5 液晶的电光效应
4.2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及结构
4.2.1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4.2.2 彩色液晶显示器的结构
4.2.3 液晶显示器的组成部件
4.3 液晶电视驱动技术
4.3.1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基础
4.3.2 TN、STN和TFT型液晶显示器比较
4.4 液晶电视技术指标
4.4.1 面板技术
4.4.2 响应时间
4.4.3 亮度和对比度
4.4.4 可视角度
4.4.5 色彩数
4.4.6 分辨率
4.5 大屏幕液晶电视
4.5.1 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的优点
4.5.2 广视角技术
4.5.3 LCD技术参数的若干问题
第5章 等离子体显示技术
5.1 概述
5.1.1 等离子体显示屏中的等离子体
5.1.2 PDP的发展历程
5.1.3 PDP展望
5.2 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结构及工作原理
5.2.1 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结构
5.2.2 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工作原理
5.2.3 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发光机理和发光效率
5.2.4 各种新型结构PDP
5.3 等离子体显示屏制作工艺
5.3.1 等离子体显示屏的制作工艺流程
5.3.2 前基板的制作工艺
5.3.3 后基板的制作工艺
5.3.4 总装工艺
5.3.5 PDP制作工艺特点
5.4 等离子体显示屏彩色和灰度级显示方法及驱动技术
5.4.1 PDP彩色的实现方法
5.4.2 PDP多灰度级显示的实现方法
5.4.3 ADS——寻址与显示分离的子场驱动方法
5.4.4 AWD——寻址并显示的驱动方法
5.4.5 ALIS——表面交替发光驱动法
5.4.6 CLEAR——高对比度、低功耗寻址驱动、降低动态假轮廓的驱动法
5.4.7 Super-CLEAR方法
5.4.8 动态图像显示质量——动态伪轮廓
5.4.9 驱动电路
5.4.10 能量恢复电路
5.5 等离子体显示屏放电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5.5.1 流体模型简介
5.5.2 放大单元放电特性研究
5.6 等离子体电视
5.6.1 等离子体电视特点
5.6.2 PDP电视与LCD电视若干技术参数的比较
5.6.3 提高等离子体电视图像性能的几种方法
第6章 投影电视技术
6.1 概论
6.1.1 投影技术的发展
6.1.2 投影电视的分类
6.1.3 背投电视的技术原理
6.1.4 背投影机的市场和优缺点比较
6.1.5 投影机的常规性能指标
6.1.6 投影机的光路系统
6.2 投影仪的主要部件
6.2.1 光源
6.2.2 照明光学系统
6.2.3 色分离及色合成光学系统
6.2.4 色分离及色合成用的光学组件
6.2.5 投影镜头
6.2.6 屏幕
6.3 CRT投影电视
6.3.1 投影方式分类
6.3.2 CRT投影仪的构成
6.3.3 投影型HDTV
6.4 液晶投影电视
6.4.1 液晶投影电视工作原理
6.4.2 液晶投影电视的关键部件
6.4.3 液晶投影电视的主要性能
6.5 LCoS投影电视
6.5.1 反射型液晶光阀
6.5.2 LCoS的驱动方法
6.5.3 LCoS背投的优势
6.5.4 LCoS研发中存在的问题
6.6 DLP投影电视
6.6.1 光开关的原理
6.6.2 数字化光处理器
6.6.3 DLP工作原理
6.6.4 DLP技术的优势
6.6.5 DLP技术的发展
6.6.6 背投电视的优缺点比较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