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电子书

本书关于无线定位的研究成果获得2010年*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工程院孙家广院士作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61171067、61190110、61125202),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资助项目(编号2011AA0101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编号2012CB316200)。

售       价:¥

纸质售价:¥34.40购买纸书

1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杨铮,吴陈沭,刘云浩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01

字       数:1012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航空/电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以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甚至小型无线传感器节为代表的移动计算终端迅速普及,目前已超越传统的台式计算机成为互联网主要的终端设备。移动终端随着使用者的移动或网络部署的变化而随时变换位置,其位置信息对于近些年来在移动计算领域大放异彩的位置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源自作者10年来在无线定位领域科研工作的总结,包含无线定位的基础知识、技术特、解决方案以及前沿研究成果。《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按照物理测量、位置计算、数据处理这条主线来安排内容,着重讨论物理测量、单跳位置估计、基于测距的多跳定位、基于非测距的多跳定位、移动连续定位、误差控制、可定位性、室内定位和位置隐私等技术。《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面向所有对定位技术感兴趣的读者。特别地,《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可作为本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材,以及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扩展阅读材料。<br/>【推荐语】<br/>《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关于无线定位的研究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本书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奖。本书作者团队获得ACM MobiCom 2014大会**论文奖。 本书由中国工程院孙家广院士审稿并作序,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61171067、61190110、61125202),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资助项目(编号2011AA010100)和国家重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编号2012CB316200)。<br/>【作者】<br/>杨铮,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工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工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助理教授,可信网络与系统研究所助理所长,清华大学*信息系统安全重实验室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普适计算以及移动计算。累计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担任INFOCOM(2013,2014),ICDCS(2012,2013),MobiHoc2014等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以及SCI期刊的编委。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吴陈沭,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工学学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在ACMMobiCom,IEEEINFOCOM等国际会议发表多篇论文。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斯伦贝谢奖学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术新秀”称号等。2010年至今担任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辅导员,2013年获清华大学“林枫辅导员奖”。 刘云浩,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ACM中国理事会主席。2008年因传感网创新应用被香港政府授予*创新与研究特等奖。2010年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担任国际期刊《IEEETransactionsoriParallelandDistributedSystems》副主编(AssociateEditors-in-Chief)和《IEEE/ACMTransactionsonNetworking》编委。<br/>
目录展开

扉页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第1章 无线定位概述

第2章 物理测量

2.1 距离测量

2.1.1 基于信号强度的测距模型

2.1.2 基于信号到达时间的测距模型(ToA)

2.1.3 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的测距模型

2.2 角度测量

2.3 区域测量

2.3.1 单参考点的目标区域估计

2.3.2 多参考点的目标区域估计

2.4 跳数测量

2.5 邻居测量

2.6 小结

第3章 单跳位置估计

3.1 基于距离的定位方法

3.2 基于到达时间差的定位方法

3.3 基于到达角度的定位方法

3.4 基于信号指纹的定位方法

3.4.1 离线测量方案

3.4.2 在线测量方案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测距的多跳定位

4.1 计算组织方式

4.2 集中式定位算法

4.2.1 多维标度(MDS)

4.2.2 半定规划(SDP)

4.3 分布式定位方法

4.3.1 基于锚节点的网络定位

4.3.2 坐标系拼接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非测距的多跳定位

5.1 基于跳数的定位

5.2 各向异性网络中基于跳数算法的改进

5.2.1 各向异性网络中的基于PDM的定位

5.2.2 带洞网络中的染色路径

5.2.3 基于Delaunay复体的定位

5.3 基于相邻性的定位算法

5.3.1 PIT测试

5.3.2 垂直线相交

5.3.3 相对距离估计

5.4 小结

第6章 移动连续定位

6.1 概述

6.2 蒙特卡罗定位

6.2.1 粒子滤波器

6.2.2 序贯蒙特卡罗定位

6.3 凸近似定位

6.4 移动基线定位

6.5 小结

第7章 误差控制

7.1 测量误差

7.1.1 距离测量误差

7.1.2 含噪声测距结果的负面影响

7.2 误差特征

7.2.1 什么是CRLB

7.2.2 多跳定位的CRLB

7.2.3 单跳定位的CRLB

7.3 定位歧义性

7.4 位置精化

7.4.1 位置精化的框架

7.4.2 位置精化的度量

7.5 抗异常值定位

7.5.1 显式筛选

7.5.2 隐式弱化

7.6 小结

第8章 可定位性

8.1 网络可定位性

8.2 图刚性理论

8.2.1 全局刚性图

8.2.2 网络可定位性与图刚性理论

8.3 构造全局刚性图的一般方法

8.3.1 三边测量法

8.3.2 轮图

8.4 节点可定位性

8.5 小结

第9章 室内定位

9.1 室内定位的特点

9.2 室内定位技术

9.2.1 基于专用设备的定位

9.2.2 基于WiFi信号测距的定位

9.2.3 基于WiFi信号指纹的定位

9.3 新方法与新挑战

第10章 位置隐私

10.1 位置隐私概述

10.2 位置隐私面临的威胁

10.2.1 信息窃取

10.2.2 隐私泄露的后果

10.3 位置隐私保护策略

10.3.1 制度约束

10.3.2 隐私方针

10.3.3 身份匿名

10.3.4 数据混淆

10.4 基于匿名的位置隐私保护

10.4.1 k匿名

10.4.2 混合区域

10.4.3 傀儡位置

10.4.4 路径混淆

10.4.5 基于匿名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的比较

10.5 小结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