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李泽厚对话集·与刘再复对谈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28.90购买纸书

37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7

作       者:李泽厚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4-09-01

字       数:18.5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两个思想家的碰撞更见思想, 落基山下,所谈、所思、所念的是中国。 这不仅仅是文学、美学、哲学、历史的纵横对谈,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本书主要收录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与著名学者刘再复关于文学、美学、哲学、教育等相关问题的对话文章,展现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展示出他们独到的见解,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具有启发意义。<br/>【推荐语】<br/>1.李泽厚与刘再复的对话全集,两位思想家的思想碰撞结晶。 2.立足时代,勇敢正视与深切理解这个时代的问题,把脉、体会自己本民族深切的精神危机和意义渴求,做出自己创造性的回应。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具有启发意义。 我觉得在二十世纪这么多思想文化人士里面,有自己思想的人并不太多,而李泽厚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一系列的著作一一相继问世,几乎是独领风骚,风靡了神州大陆。任何人大概都无法否认他的著作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大价值、影响和意义。 ——何兆武(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李泽厚先生为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能解决,但他提出的问题对我们有理论也有现实的意义。如果他的问题成为我们的问题,而我们的问题又成为大家的问题,那么真正具有时代性的“公论”就为期不远了。 ——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回过头看改革放几十年的历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80年代,影响思想文化界全局的有李泽厚,……我们回顾这几十年,我们现在能举出来的就是李泽厚,这样一个全局性影响的就这一个,……我们需要李泽厚式的思想家,李泽厚式的哲学家。我们不是超越李泽厚,我们要达到他的水平,我觉得这可能是当下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很迫切的问题。 ——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80年代至今,30年来,有一个人的书出一本我一本,目录也不看,只有一个人,就是李泽厚。 ——黄子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泽厚老师的书,尽量想从当时历史是怎么发生、怎么变化的,当时人怎么想的这个角度看,所以读起来,一直都印象很深。 ——赵汀阳(中国社科院院哲学所研究院) 李泽厚作为思想家、学者给人深刻印象有两:一是他独立的个体思想方式,二是对时代深层精神大问题的把捉意识。后者极其重要,不需要刻意持守一门一户,中国问题自然会诞生中国思想与中国哲学。李泽厚风格之魅力并非流行的所谓审美生动云云解释,而是在其高度专业学术化语言深处自然质朴传达出的人文激情,这使他同时与那些肤浅的情绪宣泄和无问题意识、无人生深情的纸面讨生活学者(孔门所说“为人之学”和阳明所说“口耳相传”之学者)区别来。 ——尤西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先生是当代中国*有影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在改革放以后的十余年中,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影响了包括笔者在内的整整一代人,颇像英国的著名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法国的著名思想家让保罗萨特。……他的美学思想自成体系,可以代表中国文艺学的**成就。李先生的原创性足以使他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世界*伟大的文艺理论家之列。 —— 顾明栋(美国德州大学教授)<br/>【作者】<br/>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的非西方哲学家。<br/>
目录展开

《李泽厚对话集》

文学与艺术的情思

历史行程的二律背反

危机压顶的浮躁文化

个人主义在中国的浮沉

神化魔化,殊途同归

中国是充满潜力的

一体与多元——走出一元化的思路

文学政治一元论批判

主义与常识——邓小平的实用理性

主体论学案的回顾

世纪之交的哲学展望——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

康有为评说——改良道路的选择远见

孙中山评说——革命人格与近代精神

文学对“知识—权力”结构的拒绝

理念与情爱的冲突

中国现代诸作家评论

哲学智慧和艺术感觉

适应与反抗——时间差异与中国知识分子

教育的重心是培养人的心理本体——关于教育的对话

法治的理想和现实——简答林毓生教授

群体情绪与个体情感

鲁迅与胡适比较

21世纪应把人文教育作为教育的重心——关于人文教育的对话

走出语言学世纪

关于存在的“最后家园”

老庄哲学与海德格尔的根本区别

对沟口雄三亚洲表述的质疑

反“反二分法”与“后现代主义”

共鉴五四新文化

提倡一个并不清楚的东西是危险的——关于“民族主义”的对谈

与刘再复的美学对谈录

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鲁迅为什么无与伦比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