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物与无:物化逻辑与虚无主义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24.70购买纸书

52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6.2

作       者:刘森林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字       数:27.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现代“虚无主义”问题诞生于德国,一直延续至今。本书以虚无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为中心,对从德国、俄国到中国的虚无主义话语言说的基本问题和主要人物作出自己的思考。马克思关于虚无问题的两次思考(次指责施蒂纳的“无”之“虚”,第二次指出资本势必荡除一切崇高与神圣),以及物化( Verdinglichung)、物象化( Versachlichung)与虚无的关系,构成本书的核心。
目录展开

导言 为什么要关注虚无主义与物化问题?

一、 虚无主义:贯穿于自德国古典哲学至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终

二、 虚无主义:哲学话语背后的文化质疑与文化追求

三、 虚无主义:从德国、俄国到中国

四、 物化与虚无

第一章 物与意义:虚无主义的意蕴

一、 三个语境、四个类别

二、 第四类虚无主义:尼采虚无主义的再解释

三、 虚无主义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命运的“虚无”

四、 小结

第二章 以存在替代价值: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分析

一、 存在者作为无:对价值之思的批评

二、 存在作为无

三、 无:从“畏”之启示到“死”之启示

四、 多义的“无”

五、 结论

第三章 物与意义:虚无主义意蕴中隐含着的两个世界

一、 虚无主义的现代诞生:主体性哲学中蕴含着虚无主义的种子

二、 现代“物”的发生:主体性

三、 物世界对意义世界的奠基:乌托邦的现实化

四、 “物质的反叛”:物世界的延展及其与人的世界的关系

五、 物的世界衍生何种虚无:兼论虚无主义的层次

第四章 马克思与屠格涅夫:谁来判定虚无主义?

一、 屠格涅夫:贵族气息面向“新人”资产阶级

二、 虚无主义:阶级论的与文明论的

第五章 虚无主义与马克思的两种关联

一、 马克思与灵知主义的关联

二、 内在性、形而上维度的保留与虚无主义的遏制

第六章 “无”的虚化与实化: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评

一、 引言

二、 问题的提出

三、 施蒂纳的路向

四、 马克思的批评之一:小资产阶级自我的表达,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五、 普遍性的另一维度:超验理想性

六、 “现实的人”与价值内在性

七、 “无”之“虚”与“实”:施蒂纳的意义与马克思的改造

第七章 资本与虚无:虚无主义的塑造与超越

一、 资本消解神圣:从主体性到上帝之死

二、 物的眩晕:经验神圣的虚无化

三、 无产阶级与虚无主义

四、 四个结论

第八章 实践、辩证法与虚无主义

一、 浪漫派、费尔巴哈、施蒂纳的思想实验

二、 拒斥上帝,维持辩证法

三、 辩证法与虚无主义

四、 结论:实践、辩证法与虚无主义的遏制

第九章 “ 物”的意蕴: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一、 物自身的逐渐丧失:从主体性到社会性的不断彰显

二、 作为特殊“物”的身体:如何看待重视身体的费尔巴哈与重视社会的马克思?

三、 “物”的社会性秘密

四、 物象化:对物的关注对准物背后的社会性奥秘

五、 物象化之后:符号化与社会分化

第十章 物象化与物化:马克思物化逻辑的再思考

一、 引言

二、 “物化”:从泛论到细分

三、 区分“物象化”与“物化”的三种立场

四、 “物象化”与“物化”的根本区别:反思与未反思

五、 物象化的第一种含义:人被物纠缠住,个性的丧失

六、 物象化的第二种含义:促进效率,促进主体的实现

七、 物象化社会关系的评价

八、 对马克思的双向推延:韦伯与卢卡奇

九、 简要结论

第十一章 从物化到虚无:关联与重思

一、 事化、物象化是切入问题之关键

二、 物化、事化:从技术、制度到认知方式

三、 从着眼于具体的在到追问“无”

第十二章 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文明论意义上的思考

一、 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内在关联

二、 重新理解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三、 从文明论的角度来看待西方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四、 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复兴来建构一种中国化的新形而上学

五、 与中华文明相适应的“形而上学”

六、 中国化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