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选译自麻省理工出版社的刊物《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该刊物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设计思想前沿研究论文,在国际设计领域有很大影响力。经麻省理工出版社授权,辛向阳教授带领的设计哲学团队从该刊物选译论文,结集陆续出版,旨在深化设计研究、推进知识创新,为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领域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启发。丛书适合设计院校教师、研究生、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企业管理人员阅读。
售 价:¥
纸质售价:¥48.7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设计无学科 Design Without Discipline
1.引言
2. 设计职业的严肃性
3.(设计)学科的消解
3.1 设计学科界限的破裂和模糊化
3.2 设计作为当代设计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
4. 学科性
5. 失去学科性的设计
6. 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科学家、工程师和设计师 The United States in World WarⅡ:Scientists,Engineers,Designers
1.引言
2.二战初期的美军
3. 二战早期的采购和生产
4.航空技术进步
5.小型军用物资
6.科学研究与发展局
7.运筹学
8.第一代计算机
9.结论
面向社会开放技术:介乎跨学科和民众参与之间 Opening Up Technologies to the Social:Between Interdisciplinarit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1.引言
2.设计与科学技术研究的开放路径
3. 呼吁跨学科联系
4.从民众参与到开放社会行动计划
5. 结论
何谓参与?设计引领通往交叉学科框架之路 What is Participation?Design Leads the Way to a Cross-Disciplinary Framework
1. 引言
2. 跨学科参与的关联面
参与的深度:把概念关联起来
3. “参与广度”维的扩展
4. 深度、广度和范围的整合
5. 第四维:产出内容中的参与证明
6.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范例
7. 以生态保护为目的的设计范例
8. 结论
设计对话:本能愉悦修辞框架 Design Dialogue:The Visceral Hedonic Rhetoric Framework
1. 引言
2. 情感、情感认知和设计
3. 情感和情感认知
3.1情感认知:反应的三个层次
4. 情感设计框架:探索和合成
4.1 香农和蒙罗(Mono)模型
4.2 科里尼、牟垂尔和克拉克森(2004)的模型
4.3 设计对话框架
5. 设计对话中的外部影响和干扰
对设计团队和信息的影响
对生产质量的影响
对感知能力的影响
环境干扰
个人特征
文化影响
间接因素
视觉参照的影响
6. 情感设计对话中缺失的联系:本能愉悦修辞
6.1 本能愉悦的文献
6.2 研究空白
6.3 本能愉悦修辞设计框架
7. 结论
设计思维支持:信息系统与推理 Design Thinking Support:Information Systems Versus Reasoning
1. 引言
2. 信息系统对设计的支持
3. 设计思维的理论
3.1 设计中的推理
3.2 设计表达和指导原则
3.3 基于推理和原则的设计过程
4. 人类设计思维的合理解释
4.1 理性问题解决
4.2 皮尔斯的科学研究过程
4.3 溯因、演绎和归纳
4.4 对皮尔斯理论的批评
5. 设计思维的信息系统支持分析
5.1 替代推理模式
5.2 实验工具
5.3 自动推理体
6. 讨论和结语
环境关系设计:从含糊性到织造性 DesigningEnvironmentalRelations:FromOpacitytoTextility
1. 引言
2. 错误的逻辑
3. 设计:清除障碍的障碍
4. 学科障碍
4.1 产品设计
4.2 建筑设计
4.3 公共空间设计
5. 从含糊性到织造性
6. 结语:设计人类学在认识和造就世界中的作用
设计行动主义的颠覆性美学:设计调和艺术和政治 The Disruptive Aesthetics of Design Activism:Enacting Design Between Art and Politics
1. 引言
2. 设计研究中的设计行动主义框架
3. 介于美学和政治范畴之间的设计行动主义
3.1 漫步
3.2 居住
3.3 游玩
3.4 园艺和回收利用
4. 设计行动主义新框架
5. 结语
设计与精神性:与智慧经济相适应的物质文化 Design and Spirituality:Material Culture for a Wisdom Economy
1. 引言
2. “精神性”的消亡和新兴的回归
3. 关于精神性的视角:世界观、需求和意义
3.1 世界观
3.2 人类需求
4. 意义的层级
5. 精神性的理解
6. 精神性、冥想和创造性过程
7. 对设计的启发
8. 面向智慧经济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