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尼采/海德格尔研究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导言
前言
第一次讲演
第二次讲演
第三次讲演
第四次讲演
第五次讲演
天与地,以及诗人的位置
一、 尼采+荷尔德林=海德格尔?
二、 天与地:海德格尔如何发现世界?
三、 神人之间:作为半神的诗人
四、 最后的诗哲神话?
从“本真的历史”到“效果的历史”
一
二
三
海德格尔之后的“大地”政治话语
1. 家园,一种信念
2. 永不在家了
3. 须到家外找家了
4. 在不在家处回家:栖居
5. 什么是大地?什么是栖居?
6. 艺术与技术、形而上学的关系
7. 家园:全球资本的羊圈
8. 热 土
9. 端坐者与游牧者
10. 技术与艺术
11. 技术与遗产
12. 我们必须接受新的“自然状态”
13. 大 地
14. 大地之法
15. 如何讲出我们今天的大地故事?
16. 新农业、新经济和新文化
17. 小 结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现代性批判的四重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一、 走近康德:倾听现代性批判的先声
二、 康德现代性批判的四重维度
三、 康德现代性批判的当代启示
论纽伦堡讲稿在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一、 关于整个思辨体系
二、 关于逻辑学
三、 关于自然哲学
四、 关于精神哲学
五、 结 语
黑格尔对自然权利及“契约国家”的批判
一、 契约国家的特征
二、 对自然权利学说形式主义的批判
三、 对英国现实问题的五个批判
四、 结 论
论黑格尔哲学的享乐主义实质
一、 “哲学的千年王国”的筹划
二、 理性王国的享乐主义实质
三、 黑格尔哲学的享乐主义的特点
四、 结束语
德国现代哲学
胡塞尔现象学:叙事伦理的奠基与预演
本雅明气息(Aura)理论新诠
一、 Aura当译为气息
二、 艺术作品的气息及其凋敝
三、 人类知觉的新任务
四、 触犯:艺术作品的社会化
五、 眼的饱足、手的解放和大众的涣散
六、 历史的凝止和艺术的政治化
论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
一、基督教的启示神学如何可能?
二、 毕竟在的照亮状态和此在对于神圣奥秘的在先把握
三、 作为自由恩典的启示和作为自由承纳的倾听
四、 上帝启示的神圣逻各斯和圣言的倾听者
五、 基督教的启示神学之形而上学奠基
在碎片中破土
引 言
一、 心理溯源
二、 美学课题
三、 社会景观
结 语
德语诗学与文化研究
透明的翻译:西方诗歌翻译所涉及的句法问题和翻译哲学
一、 “语感”的语法和修辞基础
二、 翻译的任务与策略:以荷尔德林后期诗歌为例
论德国流亡文学研究中的政治化倾向问题
一、 引言:流亡文学研究的时代烙印
二、 《汇集》风波的评价误区
三、 流亡作品与作家政治立场
四、 流亡、“内心流亡”的政治内涵及流亡作家多样性
五、 结 语
用德语的帛裂之声作诗
一、 导 言
二、 主题、母题与形式
三、 诗文诠释
四、 结 语
格拉斯《剥洋葱》的文本真实性与历史真实性
一、 自传姓“历”还是姓“文”?
二、 自传中的真实性
三、 文本真实性与历史真实性
图像与文本
一、 图像与文字的关联
二、 可能的文本意义
三、 逆推的思想与美学趣味
歌德研究专题
歌德的立体全身塑像
一、 《歌德谈话录》何以偏偏出自艾克曼笔下?
二、 自白与自述:歌德的“全身塑像”和又一部《诗与真》
三、 《歌德谈话录》的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
四、 歌德的生死观:奋发有为,精神永生
五、 另眼看歌德:不可忽视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歌德学概念的溯源及其学术建制内生成
一、 “歌德学”:从概念提出到学科意义
二、 赫尔曼·格林《歌德》的筚路蓝缕意义与时代背景制约
三、 学术史的代际传承视域:以文学史建构为中心
从市民家庭到公共生活
色彩是“光的业绩,业绩和苦难”
一、 歌德为何研究色彩问题
二、 《色彩学》的产生
三、 《色彩学》的主要内容
四、 歌德的色彩观及其思想基础
黑塞对歌德“对立统一”思想的接受与发展
编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