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1.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何以难以定义
二、哲学应如何定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
2.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
一、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功能
3.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困境”
一
二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
5.论与时俱进与哲学繁荣
一、把与时俱进变为自觉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二、两个正确处理,三种眼光
三、哲学工作者的价值导向
6.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导作用与当前面临的“哲学困境”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式
三、哲学思维的创造性
7.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和哲学工作者的使命
一、真理没有新旧,“老祖宗”不能丢
二、马克思主义不能空谈,必须运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8.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之路
一、在哲学各学科的互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
三、追求学术水平,坚守思想阵地
9.哲学三论
一、哲学不应成为一盘一炒再炒的冷饭
二、哲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三、哲学与哲学家
10.我对哲学的几点浅见
一、人学可以是哲学,但哲学不能归结为人学
二、哲学不能归结为自我意识,而应该是被把握在哲学思维中的时代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类哲学,它的最大贡献是从类进到社会
11.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一、以认识或客观对象为标准为什么不可能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逻辑证明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12.哲学家的哲学意义和历史使命
1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
一、没有关于本体论的理论,就没有哲学
二、主客体认识关系中的本体论困境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世界观科学性的基础
14.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与当代价值
一、否定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
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逻辑表述、理论阐述和实际应用问题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
15.论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唯物史观
一
二
三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与实践性
一、应该面对群众,宣传群众
二、应该面对现实,走理论结合实际的道路
三、要正确把握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17.关于主题和主体性的问题
一、一个应予以重视的事实
二、主体和主体性
三、历史的主体和客体
18.关于历史的主体和客体问题
一、社会的本质
二、社会生活的本质
三、人类对社会认识的深化:从历史的表层到深层结构
四、唯物史观的使命和功能
19.论社会规律的特点和主体的选择
20.经济浪潮中的哲学
21.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
一、不要谈人变色,但要区分不同语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但要防止误读
三、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超越纯逻辑推论
22.论人道主义的历史演变
一、人道主义的兴起
二、从法国启蒙学派到德国古典哲学
三、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特色
23.论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趋向
一、哲学人类学的兴起和分化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趋向
24.人本主义问题散议
一、把人的问题与人本主义混为一谈是理论的误区
二、唯物史观不是物本主义
三、不能简单地把唯物史观归结为关于人的学说
四、唯物史观并不否认人的历史主体地位
五、唯物史观和人本主义历史观在人的问题上的观点和方法是根本对立的
六、非理性主义是现代人本主义的特点
25.毫不动摇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立足当代,面对现实,不断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质量
三、课堂不是论坛,我们应该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26.论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自然科学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
二、社会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27.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学者的责任
一、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
二、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作用方式
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28.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社会制约性和理论依据
一、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吹响了自然科学革命的号角,也敲响了社会学说科学性的丧钟
二、向自然科学和技术片面倾斜对人类自身的危害
三、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中包括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9.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
二
三
30.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一个值得商榷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展现
二、主体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保持社会稳定和同一性的精神加固器
三、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建设
四、摆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位置
五、西方社会不可能依靠东方文化摆脱危机
31.论文化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一、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二、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级性问题
三、文化发展的本质是创造
32.历史进步中的传统与当代
33.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交流作用
二、对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道德教化作用
三、在社会主义中国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34.寻求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和谐
一、自然科学不是科学的唯一模式
二、人文知识的科学性何以可能
三、人文科学的特点
四、寻求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和谐
五、人文科学创新的可能性和途径
35.重视人文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文科学内容个性化问题
二、人文科学的科学与价值
三、人文科学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36.哲学与人生
一
二
三
3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生人才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从哲学素质同其他素质的相互关系来看哲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三、认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
38.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
二、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三、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39.人生观问题的时代特征
40.人生三论
一、论失败
二、论后悔
三、论命运
41.生命中的有限与无限
42.五十学《易》,可以无过矣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