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旴江医学研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45.20购买纸书

48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何晓晖,陈明人,简晖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字       数:39.0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医学/药学及工具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B江医学研究》是《?B江医学研究丛书》的总论部分,全方位概述?B江医学的地域分布、医家医籍、发展历史、形成因素、文化背景、学术特及其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中的学术成就。本书资料详实,内容丰富,考证周密,致力于提炼?B江医学学术特色,传承?B江医药技术经验,弘扬?B江医家学术精华,彰显地方医学灿烂文化。该书可为从事中医中药的研究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有益参考。<br/>【作者】<br/>*名中医、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中医院国医堂专家,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 国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013年获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省劳动模范。2012年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委、江西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抚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江西中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等。<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旴江医学概述

(一)旴江古今名

(二)旴江流域考

1.源头

1.上游

3.中游

4.下游

(三)旴江医学地域分布

(一)西汉(前206-公元25)

1.南城县

2.南昌

(二)东汉(25-220)

1.南城县

2.清江县

3.南昌市

(三)三国-晋代(220-420)

1.南城县、清江县、新建县

2.清江县

3.南昌

(四)南北朝(420-589)

1.清江县

2.抚州市(临川)

(五)隋唐(581-907)

1.南城县

2.清江县

3.宜黄县

4.南昌

5.新建县

(六)宋代(960-1279)

1.南丰县

2.南城县

3.金溪县

4.崇仁县

5.抚州市(临川)

6.丰城县

7.清江县

8.进贤县

9.南昌

(七)元代(1206-1368)

1.南丰县

2.南城县

3.黎川县

4.金溪县

5.乐安县

6.崇仁县

7.抚州市(临川区)

8.丰城县

9.清江县

1..南昌

(八)明代(1368-1644)

1.广昌县

2.南丰县

3.南城县

4.黎川县(新城)

5.资溪县

6.金溪县

7.乐安县

8.宜黄县

9.崇仁县

1..抚州市(临川)

1..东乡县

1..丰城县

1..清江县

1..进贤县

1..南昌

1..新建县

(九)清代(1616-1911)

1.广昌县

2.南丰县

3.南城县

4.黎川县

5.资溪县

6.金溪县

7.乐安县

8.宜黄县

9.崇仁县

1..抚州市(临川区)

1..东乡县

1..丰城县

1..清江县

1..进贤县

1..南昌

1..新建县

(十)民国(1912-1949)

1.广昌县

2.南丰县

3.南城县

4.黎川县

5.资溪县

6.金溪县

7.乐安县

8.宜黄县

9.抚州市(临川)

1..东乡县

1..丰城县

1..清江县

1..进贤县

1..南昌

1..新建县

(一)先秦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

1.伶伦洪崖山修真炼丹

2.萧史西山修真炼丹

3.姬子乔青云谱修真炼丹

(二)秦代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

1.华子期麻姑山修行炼丹

2.秦宫廷武士南昌修行炼丹

3.麻姑女麻姑山修行炼丹

(三)汉晋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

1.高道创教施医,开医药学之先河

2.二葛创立葛家道葛家医,奠基旴江医学及药帮

3.葛洪觅药寻方著书传世,广惠后人

(四)唐代高僧传教施医而弘扬

1.马祖创丛林,以医弘法

2.佛医仁慈,弘扬中医美德

(五)宋元崇儒尚学重医而发展

1.儒而通医大家辈出

2.宋代儒医的学术成就

3.元代儒医的学术成就

(六)明清经济文化发达而繁盛

1.发明创新引领学术进步

2.药业兴旺促进医学发展

3.戏曲繁盛推动喉科进步

4.书业发达推进学术传播

5.王府重视促进学术传承

(七)民国战乱崇洋排中而衰落

第二章 旴江医学的学术特点

(一)名医辈出 人物众多

(二)著作宏富 卷帙浩繁

(三)承前启后 学有渊源

(四)精于临证 工于专科

(五)擅长针灸 新法层出

(六)方书显耀 名方灿烂

(七)推陈出新 创新发明

(八)重视保健 养生有道

(九)昌明医德 仁风济世

(十)药业兴旺 医药相济

(一)中医理论的传承创新

1.藏象学说发挥

2.气血理论出新

3.病机学说发明

4.首提辨证论治

5.治则治法创新

6.养生机理发微

(二)临床学科的传承创新

1.中医妇科

2.中医骨伤科

3.中医外科

4.中医儿科

5.中医喉科

(三)医疗技术的传承创新

1.骨伤技术

2.产科技术

3.舌诊技术

4.针刺技术

5.灸疗技术

(四)中药方剂的传承创新

1.开创中药功效分类法

2.璀璨耀目的旴江名方

3.旴江名方古为今用

(五)中药炮制的传承创新

1.樟树帮

2.建昌帮

(六)医德医风的传承创新

1.倡导医患和谐

2.强调医德教化

3.订立医门戒律

第三章 旴江医学的学术影响

(一)中医妇科的奠基之作——《妇人大全良方》

(二)源远流长的针灸流派——席弘学派

(三)引领世界的正骨学家——危亦林

(四)中国喉科的专业先驱——范叔清与危亦林

(五)现存最早的舌诊专书——《敖氏伤寒金镜录》

(六)德医双馨的杏林楷模——龚信龚廷贤父子

(七)独树一帜的治痨专著——《红炉点雪》

(八)影响深远的教育医家——李梴

(九)别具一格的学术创新——喻昌学说

(十)辨证论治的最早记述——《证治要义》

(十一)创新分类的本草名著——《本草求真》

(十二)外科全生派代表之作——《外科真诠》

(一)对汉方医学的影响

(二)对朝鲜医学的影响

(三)对越南医学的影响

(四)旴江医籍的海外传播

1.《世医得效方》

2.《敖氏伤寒金镜录》

3.《医学入门》

4.《万病回春》

5.《古今医鉴》

6.《寿世保元》

7.其他书籍

第四章 旴江医学的形成

(一)才子之乡 人文荟萃

(二)繁荣之河 交通便利

(三)尚学之域 籍著中华

(四)尊医之俗 崇尚岐黄

(五)制药之邦 医药兴盛

(一)江山如画 钟灵毓秀

(二)鱼米之乡 物产丰盛

(三)书院教育 经久不衰

(四)儒学兴盛 名人辈出

(五)宗教重地 佛道祖庭

1.佛教禅宗的发源地

2.道教文化的发祥地

(六)戏曲繁盛 酒香悠远

1.戏曲之乡

2.酿酒之都

(一)笃志医学 心恋岐黄

(二)天资颖慧 思维敏锐

(三)心存仁义 廉洁淳良

(四)秉承家传 学有渊源

(五)以儒通医 学养深厚

(六)博极医源 深究经典

(七)兼学博采 全科发展

(八)勤于临证 历经磨砺

(九)起死挽危 蜚声医坛

(十)师承多元 良师指点

(十一)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十二)著书立说 流芳后世

(一)建昌药业 声名远扬

1.发展概况

2.建昌药帮饮片特色

(二)樟树药业 南国药都

1.发展概况

2.中药炮制传统特色

(三)旴江医药 相得益彰

第五章 旴江医学的主要学术贡献

(一)脏腑学说 高论荟萃

1.李梴的“心分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说

2.李梴发挥“左肾右命门说”

3.李梴的“心包即命门说”

4.李梴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新说

5.李梴的“脏腑相通论”

6.龚廷贤“保元说”

7.万全的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说

8.陈自明的“大凡疮疽,当调脾胃”说

9.喻嘉言“秋燥伤肺论”

1..姚荷生的“膲膜学说”

1..万友生的“阴火说”

1..张海峰的“补脾必先开胃”说

(二)气血理论 新说纷呈

1.喻嘉言“气聚散说”

2.喻嘉言“大气说”

3.喻嘉言“人身四阳说”

4.陈自明“妇人以血为本”说

5.李梴“血为百病之胎”说

6.陈自明“医风先医血”说

(一)宗法岐黄 推崇李杲

(二)脾胃为本 重视中焦

1.脾胃为五脏主

2.水谷之精,以为气血

3.脾为消化之器

4.脾体阴而用阳,胃体阳而用阴

5.正乃胃气真气

6.脾居于中,和合四象,中理五气

7.胃中真阳,津液所胎

8.心气和则脾土荣昌

9.脾胃为呼吸之总持

1..九窍必得胃气乃通利

(三)脾胃内伤 百病由生

1.胃气弱则百病生

2.脾实者,高粱之疾

3.脾不和乃化为痰

(四)治病用药 脾胃为要

1.调理脾胃为医中王道

2.察安危全在于胃气

3.调脾胃者,不知中和之道,偏之为害

4.善用药者,必以助胃药助之

5.凡善调脾胃者,当惜其气

6.补脾滋肾之剂,务居燥湿得宜

7.调经专以理气补脾胃为主

8.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理也

9.大凡疮疽,当调脾胃

1..补脾必先开胃

1..舒肺达肝以调胃

(五)养生益寿 保养脾胃

1.保全脾胃可长生

2.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

3.养脾胃之法,节其饮食而已

(一)方书宏富 影响深远

1.《妇人大全良方》

2.《新编备急管见大全良方》

3.《黎居士简易方论》

4.《世医得效方》

5.《瑞竹堂经验方》

6.《寿域神方》

7.《种杏仙方》

8.《鲁府禁方》

9.《寿世仙丹》

1..《济世碎金方》

(二)名方璀璨 流传古今

1.良方温经汤

2.二妙散

3.柴苓汤

4.八珍汤

5.石斛夜光丸

6.调经种玉汤

7.温清饮

8.升降散

9.通导散

10.乌鸡白凤丸

11.清上蠲痛汤

12.清燥救肺汤

13.其他

(三)古方今用 推陈出新

1.旴江名方的药理研究

2.旴江名方的开发研究

(一)重视人文修养

(二)注重医德培育

(三)广开习医途径

(四)倡导全科教育

(五)考究传授技巧

(六)精编入门教材

(七)提倡学术交流

(八)推广病人教育

(一)大医大德 仁心仁术

(二)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

(三)医技高超 精术立德

(四)谦和辞让 博采众长

(五)注重实践 求真求实

(六)贫富同视 医患相敬

(七)贵义贱利 博施济众

(八)不炫虚名 不行嫉妒

(九)奉方献术 造福后世

(一)养心为先

1.治心当先 和气忍让

2.情欲无涯 守常勿妄

3.慎动保气 慎独中和

4.怡情养心 自然和谐

5.女子情绵 修心养身

(二)惜精保元

1.保元养生

2.七损八益

(三)脾胃为本

1.实元气当调脾胃

2.养脾胃当节其饮食

(四)食而有节

1.节制饮食

2.食有地宜

3.食有时宜

4.食有所宜

5.饮酒有度

(五)起居有常

1.顺应四时

2.休作有时

3.衣着得法

4.居处宜人

(六)术数益寿

1.打坐调息

2.按摩导引

(七)药食延年

1.药物养生

2.食物养生

(八)针灸保健

(九)小儿养育

1.小儿初生

2.小儿喂乳

3.小儿食养

4.小儿起居

(十)老年颐养

1.老年六戒

2.补益脾肾

3.眼睛保养

(十一)妇人调养

1.经行时调理

2.经间期调摄

3.孕胎期保养

4.产褥期调护

(十二)婚育保养

1.男当娶女当嫁

2.宜晚婚

3.房室有节

4.受孕宜时

5.节育有方

(一)旴江医案的特色与影响

1.学养深厚 学验俱丰

2.医文并茂 文采流芳

3.学术珍品 影响深远

(二)《易氏医案》

1.首重脉诊

2.治重脾胃

3.调气开郁

4.力挽误治

(三)《寓意草》

1.创“议病式”

2.法遵《伤寒》

3.治重脾胃

4.善治急症

5.力挽误治

6.特色治法

7.用药特点

(四)《谢映庐医案》

1.穷究脉理

2.善治疑难

3.博采众方

4.体证合参

5.纠正误治

6.用药经验

(五)《医案偶存》

1.机圆法活 随证灵变

2.准确辨证 纠正误治

3.议病议药 效法嘉言

第六章 旴江医学的专科成就

(一)陈自明的妇产科学术贡献

1.阐述妇科生理病理

2.注重妇科辨证论治

3.讲究药物用法和炮炙

4.重视妇科护理方法

5.倡导优生优育

(二)万全的妇科学术成就

1.治妇人病注重调理脾胃

2.调月经病重视情志体质

3.疗妊娠病倡导安胎祛邪

4.理产后病兼顾补虚行滞

5.孕育胎儿倡导优生优育

(三)龚廷贤的妇科学术成就

(一)骨折脱位整复

1.脊柱骨折脱位

2.四肢骨折脱位

(二)骨科用药

1.麻醉药的应用

2.内服用药

3.外用药物

(三)手术治疗

(一)陈自明的外科学术成就

1.痈疽病因穷本溯源

2.痈疽辨证条分缕析

3.痈疽治法内外合用

(二)危亦林的外科学术成就

1.治疗疮肿重敷掺洗法

2.博采古方传五世秘药

3.勇于探索创手术治疗

(三)龚廷贤的外科学术成就

1.《万病回春》

2.《寿世保元》

3.《龚氏廷贤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

(四)邹岳的外科学术成就

1.兼收并蓄,温凉有度

2.注重经络辨证用药

(五)龚居中的外科著作

(一)旴江针灸源流

(二)旴江医家针法特点

1.重视针刺补泻

2.擅用八脉交会穴

3.注重针刺调气

4.倡导五官针法

(三)旴江医家灸法特点

1.诸病用灸

2.卒病用灸

3.热证用灸

4.养生用灸

5.善用脐灸

(四)旴江著名针灸医家

1.席弘

2.龚居中

3.李梴

4.龚廷贤

5.危亦林

6.陈自明

7.黄石屏

8.鲁之俊

(五)旴江针灸的学术影响

1.旴江针灸的传承与发展

2.旴江针灸的国际影响

(一)时空分布状况

1.医家状况

2.医门状况

3.时间分布状况

4.空间分布状况

(二)传衍状况

1.家传

2.师承

3.私淑

(三)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2.空间分布规律

(一)病证认识

1.陈自明详述症候,首创乳岩

2.喻嘉言倡导石水与瘕统一

(二)病因认识

(三)病机认识

1.李梴:发病以痰气互结为主

2.陈自明:乳岩因于肝脾郁怒、气血亏损

3.喻嘉言:鼓胀其本在脾虚,其标在水停、血瘀、气滞

4.喻嘉言:邪热陷于榮卫,滋生恶疮

(四)辨证思路

1.气血辨证

2.循经辨证

3.脏腑辨证

4.以脉辨证

5.火热辨证

(五)转移认识

1.五行传变转移

2.转移季节相关性

3.局部组织转移

4.六腑间传变转移

5.腹膜转移

6.六经传变转移

(六)治疗策略

1.内治思路

2.外治思路

(七)用药特色

1.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2.巧用引药,循经化裁

3.五脏辨证用药

4.善用毒药,中病即止

(八)预后认识

附 录

一、旴江医学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主要参考书目

(二)当代研究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