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机制电子书

1.作者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老师,曾在美国做交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鸿沟,目前在学校主要教授数字鸿沟方面的课程。 2.与其他类似图书不同的是,此书对数字鸿沟的形成机制行了分析,对政策发展提出了建议,并且有理论作为支撑,有血、有肉、有理论、有实操、有基础、有高度。 3.与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紧密契合。

售       价:¥

纸质售价:¥62.40购买纸书

34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陈思祁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字       数:10.3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航空/电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数字鸿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很广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推国家信息化建设和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目前在解决区域数字鸿沟问题上仍然面临多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数字鸿沟行更加全面、深的分析。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区域数字鸿沟的相关研究中还没有人对以上问题行系统性的解释,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行各自的阐述。 通过对数字鸿沟形成机制行深研究,本书提出了数字鸿沟形成机制模型,分析了数字鸿沟的成因、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对以上问题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因此可以认为本书的研究对推动我国数字鸿沟政策建设、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br/>【推荐语】<br/>1.作者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老师,曾在美国做交换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鸿沟,目前在学校主要教授数字鸿沟方面的课程。 2.与其他类似图书不同的是,此书对数字鸿沟的形成机制行了分析,对政策发展提出了建议,并且有理论作为支撑,有血、有肉、有理论、有实操、有基础、有高度。 3.与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紧密契合。<br/>【作者】<br/>陈思祁,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现任重庆邮电大学教师,重庆市电子商务重实验室核心成员,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近3年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其中省部级重项目1项。作为主研人参与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软科学项目“中国信息化测度”项目2项,连续5年撰写“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区域比较研究”。<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字鸿沟概念的提出

1.1.2 区域数字鸿沟的概念

1.1.3 区域数字鸿沟的测度

1.1.4 我国区域数字鸿沟形成机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字鸿沟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2.1.1 数字鸿沟研究进展

2.1.2 数字鸿沟研究方向的转移

2.1.3 数字鸿沟形成机制研究方法综述

2.2 面板数据分析法研究综述

2.2.1 面板数据的概念

2.2.2 格兰杰因果检验理论综述

2.3 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2.3.1 系统动力学介绍

2.3.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数字鸿沟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

3.1 数字鸿沟概念辨析

3.1.1 数字鸿沟的复杂性

3.1.2 数字鸿沟的动态性

3.1.3 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

3.2 各政府组织所使用的数字鸿沟概念模型

3.2.1 APEC的电子商务准备程度指标体系

3.2.2 ICT-OI的概念框架

3.2.3 NRI整体框架

3.2.4 OECD的三阶段模型

3.3 数字鸿沟的层次模型

3.3.1 接入层次模型

3.3.2 各层次的接入类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鸿沟形成机制概念模型的实证研究

4.1 数字鸿沟七大形成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

4.1.2 数据处理和指数计算

4.2 基于七大指数的区域数字鸿沟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4.2.1 社会、经济、政策和技术等接入意愿对ICT接入的影响

4.2.2 ICT接入、ICT使用和ICT技能的相互影响关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鸿沟形成因素的因果关系及静态分析

5.1 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实现方法

5.1.1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定义

5.1.2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适用条件

5.1.3 格兰杰因果检验在面板数据中的实现

5.1.4 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现步骤

5.2 数据平稳性检验

5.2.1 平稳检验的方法

5.2.2 对ICT使用指数的平稳性检验

5.2.3 对ICT技能指数的平稳性检验

5.2.4 对ICT接入指数的平稳性检验

5.2.5 对社会指数的平稳性检验

5.2.6 对经济指数的平稳性检验

5.2.7 对政策指数的平稳性检验

5.2.8 对技术指数的平稳性检验

5.2.9 小结

5.3 数据协整检验

5.3.1 协整检验的方法

5.3.2 协整检验的结果

5.4 格兰杰因果检验

5.5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的数字鸿沟静态模型构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数字鸿沟形成机制的动态模型

6.1 基于面板数据的动态回归模型构建方法

6.1.1 动态回归模型的构建方法

6.1.2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构建方法

6.1.3 动态面板模型的构建方法

6.2 基于面板数据的数字鸿沟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6.2.1 ICT使用的动态回归模型

6.2.2 ICT接入的动态回归模型

6.2.3 ICT技能的动态回归模型

6.2.4 政策环境的动态回归模型

6.2.5 经济环境的动态回归模型

6.2.6 社会环境的动态回归模型

6.2.7 技术环境的动态回归模型

6.2.8 小结

6.3 数字鸿沟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6.3.1 数字鸿沟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6.3.2 无调控状态下两地区间数字鸿沟系统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6.3.3 无调控状态下全国数字鸿沟系统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6.3.4 不同调控状态下两地区间数字鸿沟系统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政府ICT投资政策分析

7.1 政府ICT投资政策分析模型选择

7.1.1 政府ICT投资博弈问题的提出

7.1.2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适用性

7.1.3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特征及分类

7.2 政府实施ICT投资调控的纵向均衡研究

7.2.1 前提假设

7.2.2 中央政府的目标

7.2.3 地方政府的目标

7.2.4 收益函数的建立

7.2.5 二人主从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模型的建立

7.2.6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于ICT投资的纵向均衡分析

7.2.7 小结

7.3 政府实施ICT投资调控的横向均衡研究

7.3.1 前提假设

7.3.2 中央政府的目标

7.3.3 地方政府的目标

7.3.4 收益函数的建立

7.3.5 一主多从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模型的建立

7.3.6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于ICT投资的横向均衡分析

7.3.7 小结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对弥合我国区域数字鸿沟的综合建议

8.1 弥合数字鸿沟应确立的原则

8.1.1 平等原则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出发点

8.1.2 系统有机的原则是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

8.2 数字鸿沟政策的思维框架

8.3 弥合数字鸿沟的宏观政策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回顾

9.2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附录

附录A 2002—2010年我国31个地区七大指数值

附录B 七大指数两两协整检验结果

附录C 数字鸿沟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过程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