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40年:经验、理论与展望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98.00购买纸书

6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权衡,等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11

字       数:21.7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中国经济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改革放四十年来,我国国民收分配格局、收分配制度和收分配政策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本书对中国收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行客观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分配的概念体系、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探索和总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收分配变化关系的内在规律,以指导并推动中国收分配制度的一步完善和创新发展;同时,也为丰富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创新发展经济学等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收入分配实践与历史

第三节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创新发展40年

第四节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40年: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

第二章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40年:实践与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前的收入分配:制度、经验和问题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演变与实践探索

第三节 40年我国收入分配领域若干重大关系发展与演变

第三章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演变40年:总量与结构

第一节 中国总体收入分配40年:变迁与事实

第二节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变迁40年

第三节 中国地区收入分配变迁40年

第四节 中国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变迁40年

第五节 中国宏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40年

第六节 中国贫困问题与减贫战略演变40年

第四章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演变40年:动因与解释

第一节 产业结构改变与收入分配差距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与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节 城乡二元结构变化与收入分配

第四节 各种垄断因素与收入分配

第五节 再分配体制机制不完善与收入分配格局

第五章 中国收入分配思想40年:争鸣、交锋与流派

第一节 1949—1978年:我国收入分配思想与理论争鸣

第二节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按劳分配理论及其思想争论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分配理论发展及其讨论

第四节 21世纪初期:收入差距问题讨论与争论

第五节 2012年以来我国分配理论与平等问题的讨论和争论

第六节 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思想与研究流派分析

第六章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40年:历史经验与特征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重大经验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新时代,我国收入分配分类改革的成就与经验

第七章 中国特色收入分配40年发展:创新与理论

第一节 中国特色收入分配理论构建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超越新古典主义分配理论与中国特色收入分配理论构建

第三节 中国特色收入分配理论构建与完善发展经济学分配理论

第四节 中国特色收入分配理论的科学内涵

第八章 新时代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第一节 40年来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已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分配改革面临国民收入结构不平衡的新问题

第三节 新时代分配改革面临先富带动后富及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问题

第四节 新时代分配改革面临如何真正彰显公平正义的新问题

第五节 新时代分配改革面临财富差距扩大的新问题

第六节 新时代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第九章 新时代收入分配制度发展趋势:改革再出发

第一节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新趋势

第二节 经济新常态下的收入分配改革:新思维和新路径

第三节 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项关系

第五节 全面深化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联动发展

第十章 新时代促进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框架

第一节 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现象

第二节 新时代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与新趋势

第三节 新时代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发展的政策选择

第四节 推动收入分配分类施策,形成合理有序分配格局

附录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发展40年大事记(1978—2017)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