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人生真谛——道家适性人生哲学的现代阐释(精)全二册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16.60购买纸书

16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肖玉峰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9-03-06

字       数:82.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自十九世纪末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种种危机日益呈现,一些西方著名学者如汤因比、罗素、李约瑟等人便提出应从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拯救人类的办法。在作者看来,能够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问题的,非道家之学莫属。现如今,人类如欲改善生存状况、化解种种危机以期彻底解救自己,V一途径只有回归大道,舍此别无他法。不过作者亦言明,仅凭中国古代道家已有之学说是*不可能令人信服的,因此很有必要借助相关现代知识对道行科学阐释。而对人生而言,z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须循性而行,这才是人的真实本质之所在,其次便是尽可能以正确、高效、理性、文明的方式去充分而和谐地发挥本性。道属形而上学,抽象是其主要特征,适性人生哲学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类的本质,它讨论了人类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怎么样去做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寻求“真我”。作者认为,道在中国哲学中是z高范畴,也是z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哲学概念,作为z高真理,它具有V一性和排他性。道家对道的认识思路基本正确,但说得不够清楚,而儒家对道的认识则从一始就步误区,至今犹然。本书即以道家之道(循性而行)为形而上根据,对由其贯通为形而下的适性人生哲学行了具体阐释。 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D一,清晰明确地阐述了道、心、性这些中国哲学中z为重要的概念及其关系。 第二,论证比较科学严谨,对哲学上的多数重大问题也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或思路,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哲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三,它对迄今为止人类在自我本质认识上的绝大多数主流观念都提出了质疑与探讨。<br/>【作者】<br/>文学博士,副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分获汉语言文学学士、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曾在福建泉州师范学院及重庆文理学院任教,现就职于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第一编 适性人生哲学的立论基础:终极人性理论

第一章 终极人性

第一节 泛论万物之性

第二节 终极人性的探求方法、具体内容及特征

第三节 其他人性理论的认识误区

第四节 关于人的本质

第二章 性与心

第一节 性与心的界定及区别

第二节 心与性之关系

第三节 认清现实中的心

第四节 对心本体论的评判

第三章 人性善恶论

第一节 善恶的界定及判断标准

第二节 人性的确是善的

第三节 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第四节 如何为善去恶

第四章 人类与动物之区别

第一节 人类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

第二节 人类与动物只有非本质区别

第三节 人类与动物存在本质区别论的荒谬逻辑

第四节 正确认识人类与动物之区别的重大意义

第二编 适性人生哲学的具体阐释

第五章 适性人生哲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循性而行

第二节 得其天性

第六章 适性人生哲学的核心理念:取足于内而无求于外

第一节 取足于内而无求于外的原理

第二节 取足于内而无求于外方能带给人一切真正美好的感觉

第三节 取足于内而无求于外才能让人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第七章 适性人生哲学的性质:基于终极人性的人生真谛

第一节 适性人生哲学的理论根据及完美成效

第二节 适性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第三节 万物适性是适性人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编 适性人生哲学的形而上学根据:道

第八章 道的本质内核:循性而行

第一节 道家对道的本质内核的认识历程

第二节 自然之道

第三节 循性而行之道

第四节 余论

第九章 天人合一

第一节 天人合一理念的实质:以人合天

第二节 天人合一理念的和谐观

第三节 天人合一理念的整体观

第十章 道:一种科学的人文宗教

第一节 道的宗教性质

第二节 道的科学性质

第三节 道有望成为人类统一的终极信仰

第四编 从适性人生哲学原理探求人类问题的根源及解决之方法

第十一章 失性与缮性

第一节 失性的界定及危害

第二节 缮性的意义及困难

第三节 缮性的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 弃智?

第一节 道家的弃智观及理由

第二节 启智:人类问题之缘起

第三节 文明人类的思想观念型病症

第四节 人类问题的形成过程及解决之法

第五节 道家弃智观的谬误

第六节 从智力进化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十三章 人法天地

第一节 人法天地的含义及原因

第二节 人法天地的理论根据

第三节 人法天地的方法

第十四章 绝仁弃义

第一节 绝仁弃义是道家对俗学的重点批判

第二节 浓厚的主观人为色彩

第三节 不懂真爱的仁爱

第四节 喧宾夺主的道德至上观

第五节 追求功名富贵的人生价值观

第六节 反中庸的极端主义

第七节 虚饰繁缛的形式主义

第八节 看重社会秩序而忽视个体适性的礼治

第九节 逻辑混乱的行为指导细则

第十节 昧于大义却固守小节

第十一节 小学而大用

第五编 适性人生哲学的践履

第十五章 无为

第一节 无为的性质:以适性为终极目的的人类行为规范之总则

第二节 无为的实质:顺性而为

第三节 无为的反面理解:不要有为

第四节 无为的态度:无己、无功、无名

第五节 无为的德性:不彰德、不自大、不控制

第十六章 为我

第一节 为我的实质:优先适己之性

第二节 为我与为人

第三节 为我的自然合理性

第十七章 适欲

第一节 适欲是道家对待欲望的主流态度

第二节 唯有适欲方合于人性与道

第三节 适欲之益与贪欲之害

第四节 道家适欲观的一些具体见解

第五节 加强适欲观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十八章 贵生

第一节 尊生

第二节 全生

第三节 养生

第十九章 安命

第一节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第二节 委运:以贫、穷为例

第三节 任化:以自然死亡为例

附录 道家“异常语言”的灵活解读例释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