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第一编 适性人生哲学的立论基础:终极人性理论
第一章 终极人性
第一节 泛论万物之性
第二节 终极人性的探求方法、具体内容及特征
第三节 其他人性理论的认识误区
第四节 关于人的本质
第二章 性与心
第一节 性与心的界定及区别
第二节 心与性之关系
第三节 认清现实中的心
第四节 对心本体论的评判
第三章 人性善恶论
第一节 善恶的界定及判断标准
第二节 人性的确是善的
第三节 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第四节 如何为善去恶
第四章 人类与动物之区别
第一节 人类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
第二节 人类与动物只有非本质区别
第三节 人类与动物存在本质区别论的荒谬逻辑
第四节 正确认识人类与动物之区别的重大意义
第二编 适性人生哲学的具体阐释
第五章 适性人生哲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循性而行
第二节 得其天性
第六章 适性人生哲学的核心理念:取足于内而无求于外
第一节 取足于内而无求于外的原理
第二节 取足于内而无求于外方能带给人一切真正美好的感觉
第三节 取足于内而无求于外才能让人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第七章 适性人生哲学的性质:基于终极人性的人生真谛
第一节 适性人生哲学的理论根据及完美成效
第二节 适性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第三节 万物适性是适性人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编 适性人生哲学的形而上学根据:道
第八章 道的本质内核:循性而行
第一节 道家对道的本质内核的认识历程
第二节 自然之道
第三节 循性而行之道
第四节 余论
第九章 天人合一
第一节 天人合一理念的实质:以人合天
第二节 天人合一理念的和谐观
第三节 天人合一理念的整体观
第十章 道:一种科学的人文宗教
第一节 道的宗教性质
第二节 道的科学性质
第三节 道有望成为人类统一的终极信仰
第四编 从适性人生哲学原理探求人类问题的根源及解决之方法
第十一章 失性与缮性
第一节 失性的界定及危害
第二节 缮性的意义及困难
第三节 缮性的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 弃智?
第一节 道家的弃智观及理由
第二节 启智:人类问题之缘起
第三节 文明人类的思想观念型病症
第四节 人类问题的形成过程及解决之法
第五节 道家弃智观的谬误
第六节 从智力进化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十三章 人法天地
第一节 人法天地的含义及原因
第二节 人法天地的理论根据
第三节 人法天地的方法
第十四章 绝仁弃义
第一节 绝仁弃义是道家对俗学的重点批判
第二节 浓厚的主观人为色彩
第三节 不懂真爱的仁爱
第四节 喧宾夺主的道德至上观
第五节 追求功名富贵的人生价值观
第六节 反中庸的极端主义
第七节 虚饰繁缛的形式主义
第八节 看重社会秩序而忽视个体适性的礼治
第九节 逻辑混乱的行为指导细则
第十节 昧于大义却固守小节
第十一节 小学而大用
第五编 适性人生哲学的践履
第十五章 无为
第一节 无为的性质:以适性为终极目的的人类行为规范之总则
第二节 无为的实质:顺性而为
第三节 无为的反面理解:不要有为
第四节 无为的态度:无己、无功、无名
第五节 无为的德性:不彰德、不自大、不控制
第十六章 为我
第一节 为我的实质:优先适己之性
第二节 为我与为人
第三节 为我的自然合理性
第十七章 适欲
第一节 适欲是道家对待欲望的主流态度
第二节 唯有适欲方合于人性与道
第三节 适欲之益与贪欲之害
第四节 道家适欲观的一些具体见解
第五节 加强适欲观教育的重大意义
第十八章 贵生
第一节 尊生
第二节 全生
第三节 养生
第十九章 安命
第一节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第二节 委运:以贫、穷为例
第三节 任化:以自然死亡为例
附录 道家“异常语言”的灵活解读例释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