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西政治哲学史(套装全6册)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81.20购买纸书

8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刘玮,韩东辉,周濂,彭永捷,干春松,梁涛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05

字       数:256.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西方政治哲学史》(*卷)由八位杰出学者撰写,内容涵盖了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章提供了西方政治思想端处的宏大背景,讨论了希腊城邦与民主思想,以及诗人、剧作家、智者和史学家的政治洞见;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聚焦于柏拉图的统一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西塞罗的法权国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阿奎那的自然法与政体理论;第七章既从宏观上考察了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巨大变革,又特别讨论了马基雅维利在其中的突出地位;第八章以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为主体,同时考察了宗教改革时代的神学—政治问题。全书既关注政治思想的历史语境,又凸显重要思想家的特殊贡献,体现了汉语学界在西方政治哲学史领域的*研究成果。<br/>【作者】<br/>刘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古希腊哲学、西方伦理和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著有《马基雅维利与现代性——施特劳斯、政治现实主义与基督教》,发表多篇有关古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中英文论文,翻译和编校多部古希腊哲学专著和论文集。<br/>
目录展开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一卷)

第一卷作者简介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无为与自然:老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老子对社会矛盾的揭露与批判

第二节 “道物论”是老子政治哲学的基础

第三节 圣人的“无为”与百姓的“自然”

第四节 多元共生与公平公正

第五节 反向的政治思维:守柔与不争

余论 老子的政治哲学是否为愚民之策和权谋之术

第二章 正名致思:孔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仁:“成己”与“爱人”

第二节 “一以贯之”与“下学上达”

第三节 孔子正名研究范式之反省

第四节 孔子正名致思的双重结构

第五节 孔子正名政治的运作模式

第六节 正名政治中的二元现象

第三章 兼爱:墨家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兼相爱,交相利”

第二节 选贤任能,尚同下效

第三节 强本节用,尚力明法

第四章 天下与国家:商鞅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政治权力及法的起源

第二节 天下之利、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

第三节 “述仁义于天下”的政治理想

第五章 民贵君轻:孟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以善为性:仁政的人性论根据

第二节 民贵君轻: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第三节 仁政与王道:政治的核心内容

第四节 “以义为利”:政治的正义性原则

第五节 “从道不从君”:士的为政原则

第六节 孟子政治哲学的反省与评价

第六章 自然与无为:庄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道与万物自然

第二节 万物自然与权力的消解

第三节 人性与制度约束

第四节 在宥天下与至德之世

第五节 天道与秩序

第六节 君无为而臣有为

第七章 天道与人道:黄老道家政治哲学

第一节 黄老道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从玄虚的“道”到可以效法的“天道”

第三节 从“道”到“名”“法”

第四节 从人性到法律

第五节 “黄”与“老”的关系

第八章 无名与有名:名家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形名”论、“正名”论、“名实”论

第二节 战国秦汉时期“名”“法”对举的普遍现象

第三节 “名”“法”对举形成的原因

余论 “名”是一种力量

第九章 隆礼重法:荀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政治、道德与政治的道德基础

第二节 德的可欲性与政治的可行性

第三节 “推恩而不理,不成仁”

第四节 “礼义之谓治”

第五节 “善者,正理平治也”

第六节 范的“奠基”与“动机”

第十章 法、术、势:韩非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好利、自为的人性基础

第二节 法与君主权力

第三节 仁义之治、礼治与法治

第四节 自然之势与人设之势

第五节 形名参同与循名责实之术

索 引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二卷)

第二卷作者简介

前 言

第一章 董仲舒论天人之际的治道

第一节 董仲舒之问题意识

第二节 元:更化的动力

第三节 天人之际

第四节 以民从君,以君从天

第五节 法天而治

第六节 德教

第七节 学校、选举与士大夫

第二章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王莽“受禅”与改制

第一节 从尧舜禅让到王莽“受禅”

第二节 经典诠释与秩序建构

第三节 再辨德与位

第四节 得天下与治天下——政权合法性的建立与维系

第三章 《白虎通义》的教化哲学

第一节 三统论

第二节 礼乐论

第三节 纲纪论

第四章 《太平经》的自然政治哲学

第一节 自然政治哲学

第二节 自然政治哲学渊源

第三节 《太平经》的自然思想

第四节 太平之世的政治理想

第五节 “致太平”的施政原则

第六节 政治实践——黄巾起义

第五章 王通的正统论与道统论

第一节 王道正统论

第二节 王道道统论

第六章 韩愈的仁义道统论和文化中国说

第一节 唤醒儒家的古文运动

第二节 世存经典辨华夷

第七章 王安石的新外王政治哲学

第一节 北宋儒学的整体规划与引庄入儒——王安石政治哲学的历史、思想背景

第二节 天道性命与礼乐刑政——王安石的政治哲学建构

第三节 孔孟之道与孔荀之制——王安石政治哲学的定位与评价

第八章 司马光的礼治政治哲学

第一节 国家治乱本于礼

第二节 礼治秩序

第九章 朱熹的天理秩序

第一节 天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第二节 亲亲、尊尊——理想家庭秩序的设计

第三节 格正君非的政治设计

第十章 南宋浙东学派的经世哲学

第一节 观察浙东学派的新视角

第二节 浙东学派的法度论

第三节 治人主体的政德养成问题

第四节 浙东学派的历史观和浙东道论中的认识论与本体论取向

第十一章 黄宗羲的分权政治哲学

第一节 以三代之治为理想目标的政治设计

第二节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具体落实

第三节 民主启蒙还是传统民本:围绕黄宗羲政治思想的论争

索 引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三卷)

第三卷作者简介

前 言 断裂中的重构:近代中国政治哲学问题及其效应

第一节 近代中国政治哲学之正当性问题

第二节 近代中国政治哲学之群独问题

第三节 近代中国政治哲学之进化论问题

结 语

第一章 教化、国家与大同:康有为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孔教与现代民族国家

第二节 如何构造一个新的国家:康有为对现代中国内部结构的思考

第三节 三世说和大同论:儒家的历史哲学与普遍主义

第二章 探索民族革命:章太炎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儒术”为“革命”合法性溯源

第二节 “革命”的展开(上):建立“宗教信心”

第三节 “革命”的展开(下):构建“齐物平等”的政治哲学

第四节 民族主义的形式和质料

第三章 梁启超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三世之义与梁启超的变革思想

第二节 日本思想与梁启超的政治哲学

第三节 强权与自由权

第四节 民族国家构建与道德革命论

第五节 种族竞争与国家利益

第六节 牺牲个人以利社会 牺牲现在以利将来

第七节 为生存竞争的权利自由论

第八节 私德与国民国家的建构

第九节 对国家理性的摸索

第十节 宪政与自由

第十一节 求助于先圣哲伟大之心力

第四章 天演与立宪:严复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世变之亟:古今中西之变下的新时势

第二节 圣人与时势

第三节 革命、改良与新经学

第四节 新经学——天演政治学

第五节 开明专制与立宪

第五章 革命与建国:孙中山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早年探索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革命共和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民族革命

第四节 民权主义与政治革命

第五节 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

第六节 建国方略——民主建国的行动纲领

第七节 晚年转向

索 引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一卷 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

第一卷作者简介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早期希腊政治思想:城邦与公民

第一节 城邦与希腊政治思考的开端

第二节 正义、优良秩序与平等

第三节 戏剧与政治思考

第四节 智者的探索

结 语

第二章 柏拉图论统一城邦

第一节 苏格拉底与城邦

第二节 柏拉图的政治困境

第三节 统一共同体:《理想国》

第四节 统一共同体:《礼法》

结 语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论最佳政体

第一节 伦理的政治哲学与政治的伦理学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对前人理论的批评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对现实政体的经验研究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

结 语

第四章 西塞罗与法权国家

第一节 希腊化政治观念

第二节 西塞罗的法权国家思想

结 语

第五章 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与世界历史

第一节 基督教化的罗马帝国

第二节 原罪与善恶

第三节 尘世政治的价值

第四节 基督徒皇帝:奥古斯丁的君主之鉴

第五节 道成肉身与千年王国

结 语 政治奥古斯丁主义:中世纪的修改

第六章 阿奎那论自然法与政体

第一节 法的种类与自然法

第二节 如何理解阿奎那的自然法

第三节 阿奎那论政体

第四节 政教关系与宗教不宽容

结 语 阿奎那自然法与政治观念的影响

第七章 马基雅维利与文艺复兴政治思想的流变

第一节 文艺复兴的公民人文主义

第二节 马基雅维利的“新方法与新秩序”

第三节 塔西佗主义与国家理性学说

结 语

第八章 宗教改革时代的“神学—政治”:路德与加尔文

第一节 路德的神学突破

第二节 上帝的“左手”和“右手”:路德的两个国度学说

第三节 路德两个国度学说的变种:再洗礼派

第四节 加尔文神学焦点的转移

第五节 加尔文对此世两个国度的转化

第六节 后世加尔文主义者的两种走向

结 语

索 引

后 记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 从霍布斯到黑格尔

第二卷作者简介

导 言

第一章 自然、自由与服从:霍布斯论自由的恰当意义

第一节 恰当的方法

第二节 自由的定义

第三节 自然的自由和臣民的自由

第四节 驳斥经典共和主义自由理论

第五节 自由与服从

第二章 自然法、财产权与上帝:论洛克的正义观

第一节 正义与自然法

第二节 正义与财产权

第三节 上帝的正义

第四节 不正义的根源

第五节 正义与慈善

第六节 洛克正义观的政治思想史意义

第三章 理性自由与政治自由: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

第二节 契约与国家

第三节 政治与宗教

第四节 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困难

第四章 政治的语法: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发现国家与发现社会

第二节 自然和谐与社会形塑

第三节 休谟的政治哲学

第四节 是自然和谐还是扩展秩序?

第五节 政治作为特殊德性的正义

第五章 自由、公意和民主:卢梭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自由:卢梭的核心关怀

第二节 公意:政治自由的保障

第三节 成熟的公民:公意实现的微观基础

第四节 民主政府:公意实现的制度条件

第六章 效用、计算与自由:英国功利主义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边沁的功利主义:政治与法律哲学

第二节 密尔:平民教育、言论自由与代议制

第三节 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之争

第七章 贵族、民主与自由:道德哲学家托克维尔

第一节 民主革命:美国与法国

第二节 民主社会的两种形态

第三节 家庭革命与自由民主社会秩序的重建

第四节 宗教与自由民主社会的灵魂

第五节 结语:道德哲学家托克维尔

第八章 革命、宪政与启蒙:论康德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公民宪政的理念

第二节 康德反对革命权利的五种论证

第三节 对康德反对革命权利理论的一致性的辩护

第四节 对康德赞赏法国大革命立场的一致性的辩护

第五节 启蒙与公民宪政理念的实现

第九章 黑格尔与近代自然法理论的终结

第一节 从自然法到法哲学

第二节 从自然状态到市民社会

第三节 从社会契约到自由的实现

第四节 从合理性到现实性

索 引

致 谢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 20世纪政治哲学

第三卷作者简介

序 言

第一章 自由与多元论:伯林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自由及其滥用

第二节 价值多元论与当代政治哲学

第三节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

第二章 奥克肖特的政治哲学:涯涘无尽之知、道德个体性、法治联合体

第一节 哲学及经验模式

第二节 “最远离我们所需要者,莫过于国君应是哲人”[1]

第三节 政治上的理性主义:奥克肖特与哈耶克[*]

第四节 道德个体性

第五节 法治联合体与巴别塔

结 语

第三章 卡尔·施米特的宪政理论

第一节法治国-民主政体的法理学

第二节 宪法的守护者

第三节 合法与合法性

第四节 危机时代的魏玛法理学:施米特与海尔曼·海勒

第五节 国家、运动、人民

第六节 “自由的宪法”

结 语

第四章 论施特劳斯及其政治哲学[*]

第一节 关于施特劳斯的两个神话

第二节 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

第三节 政治哲学、隐微论与文明理想

第四节 三种政治理念中的施特劳斯

第五节 哲学的天真及其危险

结 语

第五章 汉娜·阿伦特与政治经验的诠释

第一节 阿伦特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

第二节 阿伦特的行动理论

第三节 革命经验的重温

结 语

第六章 社会正义与理想制度:罗尔斯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哈耶克与罗尔斯论社会正义

第二节 财产所有的民主制: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 正义第一原则与财产所有的民主制

第七章 辉煌的失败:对哈贝马斯民主法治国理论的方法论批判

第一节 商谈伦理学与规范性事业的重构

第二节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第三节 法律的重要性:两种有效性的张力

第四节 商谈伦理学与基本权利体系的重构

第五节 民主法治国的分权逻辑

第六节 对司法权运作样态的考察:自我检验

第七节 “计划经济”的幽灵:系统与生活世界的矛盾

结 语

第八章 威廉姆斯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批评理性主义与道德主义

第二节 康德时刻与政治哲学

第三节 多元与竞争的政治

第四节 现实主义、偶然性与“他者”问题

第五节 何为“政治”,如何“自主”?

第六节 政治自主性主张争议种种

结 语

第九章 G.A.柯恩:平等的虔诚信徒[*]

第一节 平等的必然性阶段

第二节 平等的逻辑可能性阶段

第三节 平等的规范可能性阶段(一):平等与自由的冲突

第四节 平等的规范可能性阶段(二):平等与自我所有权的冲突

第五节 平等的“现实可能性”阶段

第六节 平等的“唯一性”阶段

结语:平等主义还是后果主义?

第十章 佩蒂特:从“无支配自由”到“论辩式民主”

第一节 “整体论的个人主义”与共和主义

第二节 超越“两种自由”的“无支配自由”

第三节 共和主义的“论辩式民主”

第四节 对佩蒂特的一些批评

第十一章 瞻前顾后的社群主义

第一节 瞻前顾后的社群主义

第二节 罗尔斯、拉兹与社群主义

第三节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之争与新法兰克福学派的转型

索 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