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总 序
导 言
[第一部分] 生成与差异
引 言
第一节 生成的含义
第二节 辩证法的含义
第三节 生成与辩证法的关系
第四节 《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的文本学考察
第一章 心理主义的生成
第五节 胡塞尔“哲学之路”的“起点”
第六节 心理生成主义所面临的困难之一:“第一性的”关系与“心灵的”关系
第七节 心理生成主义所面临的困难之二:“零”与“统一性”的生成
第八节 心理生成主义所面临的困难之三:“某物一般”的生成
第二章 描述性现象学的“生成”
第九节 从生成向生成中立化的过渡
第十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一: 难以还原的客观时间
第十一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二:“原印象”是现象学的辩证法还是本体论的辩证法?
第十二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三:自由、绝对主体性及其限制
第十三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四:现象学的“剩余”与“全部现象学的崩溃”
第十四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五:纯粹之“我”与“现显”77之“我”的内在困境
第十五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六:胡塞尔的“漏洞”——“原素”(hylé)地位的两难
第十六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七:“无限性”与“无定限性”的混淆
第三章 先验现象学的“生成”: 先验性与世间性
第十七节 从静态的结构描述向动态的生成分析的过渡
第十八节 “非实项的内在性”的“不可还原的悖论”
第十九节 暧昧和可疑的“生活世界”
第二十节 “否定性”的起源
第二十一节 理论兴趣与非沉思的兴趣
第二十二节 纯粹目的论观念的“二难选择”
第二十三节 “主动生成”说的两个困难
第二十四节 “被动生成”说与本体论
第四章 生成与目的论
第二十五节 先验目的论出现的必然性
第二十六节 目的论观念批判
第二十七节 原意向与后生成的“现象学循环”
第二十八节 先验主体性的生成和运动
小结 解构之第一要素的出现:差异
[第二部分] 起源与延迟
引言 《几何学的起源》与“生成”问题的重提
第五章 “远程通信”:从几何学的当下 意义到它的“初次性”
第二十九节 胡塞尔向几何学源头进行回溯的思路
第三十节 德里达对这一思路的辨明与怀疑
第六章 本我的基础性地位质疑
第三十一节 德里达的“令人惊异的转变”
第三十二节 德里达与胡塞尔的分歧:如何跨越先验之我与先验之“我们”之间的鸿沟
第三十三节 为胡塞尔一辩
第七章 语言文字的“身体化”:与“充替”概念擦肩而过
第三十四节 “书写的现象学”
第三十五节 中间地带的发现
第三十六节 单义性与“充替”概念的初露端倪
第八章 对观念的“看”与“听”:无限 延迟的“终极创建”
第三十七节 地理学和亚结构
第三十八节 康德意义上的观念及其显现的方式
第三十九节 三个影响深远的结论
小结 解构之第二要素的出现:延迟
[第三部分] 声音与充替
引言 《声音与现象》的问题域及其解读方法
第九章 在表述与指号的根源处
第四十节 表述与指号的区分
第四十一节 德里达对这一区分的反驳:“缺口”说与逆命题
第十章 声音(1):“声音”概念的诞生
第四十二节 “声音中心主义”的显性思路
第四十三节 “声音中心主义”的隐性思路
第四十四节 对这一思路的简评
第十一章 对自言自语的解构(1): 符号的充替性
第四十五节 孤独的心灵生活及其带来的解构学上的困难
第四十六节 解构学上的第一个切入口:“作为机遇性表达的我”
第四十七节 解构学上的第二个切入口:“代现”
第十二章 对自言自语的解构(2):“眨眼瞬间”与滞留
第四十八节 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与德里达对“滞留”性质的论证
第四十九节 对这一论证的合法性批判:多此一举的惊讶、沙堆及其他
第十三章 声音(2):声音与观念化的共谋性
第五十节 “超越”与“触发”
第五十一节 声音的超越性与“自身触发”性
第五十二节 从“自身触发”的解构策略到“充替”
小结 解构之第三要素的出现:“充替”
附录 从德里达与马克思的相遇看解构的边界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