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电子书

本稿研究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情况,所谓“当代”主要定义为改革放以来的四十年。至于研究内容,作者也给出了明确的定位。首先,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不是一般地讨论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而是集中描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其次,不是一般地探讨中国的美学研究,而是集中探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再次,不是本书作者尝试建构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体系,而是对40年来文艺学、美学界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比较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作者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不同面向,在论述中如数家珍,是一本很好的让读者熟悉该领域历史与现状的指南之作。

售       价:¥

纸质售价:¥68.60购买纸书

4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朱立元 等 著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01

字       数:26.3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选题是复旦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丛书之一。主要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原理、思潮、学派和学科史展研究,密切联系当代美学实践,既关注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结合、创新,重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性与时代性、本土性、民族性的结合,也重视对非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潮的研究,回答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质疑和挑战。<br/>【推荐语】<br/>本稿研究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情况,所谓“当代”主要定义为改革放以来的四十年。至于研究内容,作者也给出了明确的定位。首先,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不是一般地讨论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而是集中描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其次,不是一般地探讨中国的美学研究,而是集中探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再次,不是本书作者尝试建构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体系,而是对40年来文艺学、美学界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比较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作者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不同面向,在论述中如数家珍,是一本很好的让读者熟悉该领域历史与现状的指南之作。<br/>【作者】<br/>朱立元,男,1945年7月出生,1967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78年10月于复旦攻读文艺学研究生,1982年初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现任)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术兼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97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著作有《黑格尔美学论稿》、《真的感悟》、《美的感悟》、《善的感悟》、《美学与实践》、《受美学导论》、《现代西方美学二十讲》、《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等十余部,主编《西方美学通史》、《西方美学范畴史》等专著和《美学》、《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等教材,发表论文三百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多项。<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工程”编委会

前言

目录

导言 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三个阶段的新成果

第一节 邓小平文艺思想

第二节 江泽民文艺观和胡锦涛文艺观

第三节 习近平文艺思想

第一部分 美学

第一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上)

第一节 中国实践美学学派的历史形成

第二节 中国实践美学学派的“多声部合唱”

第三节 中国实践美学学派的“主题变奏曲”

第二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下)

第一节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美学史学科的创新建构

第二节 “文明互鉴”视野下西方美学史学科建构的新发展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时代化

第一节 自然美与马克思主义美学

第二节 生态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多重奏发展

第四章 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大众化

第一节 以审美教育塑造大众

第二节 以生活美学服务大众

第三节 以中华美学精神引领大众

第四节 几点经验的总结与思考

第二部分 文艺学

第五章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的大发展

第一节 简要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巨大成就的概述

第三节 几点经验的总结与思考

第六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重大问题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第一节 文艺与现实之关系研究的深化

第二节 关于文艺的人文性与人民性问题

第三节 文艺的民族性与时代性问题

第四节 文艺审美属性与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