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心身关系问题研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6.40购买纸书

5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费多益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01-01

字       数:128.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心身关系是始终伴随着人类、深探讨人类自身存在的一个古老而基本的命题。尽管当代心身难题的讨论仍然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但是旧的话题已注新的内容。现代科学的发展为人们理解心灵与身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因袭多年的传统哲学观念带来挑战和冲。本书汇集了作者15年来对心身关系的心得,立足当代哲学重新思考心身难题,从本体论、认识论与知识论、价值论三个方面探讨了相关的纷争与实质。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时下时髦的以神经科学或认知科学方式讨论问题的途径,该书注重形而上学的追问、考查和剖析,呈现出一种清新而厚重的古典气质。<br/>
目录展开

序 言

本体论

笛卡尔的遗产

一、笛卡尔的挑战

二、机械论对后世的统治

三、活力论:摆脱“笛卡尔羁绊”

四、“存在巨链”与持续的心身之谜

感受质:纷争中的焦点

一、意识经验中的时间倒置

二、决定论与因果性

三、感受质的本体论问题

四、“私人性”的非还原物理解释

意识何以成为“有意识的”?

一、理论主张与核心原则

二、理论启示与证据支持

三、质疑、辩驳与回应

四、可行的进路

从“无身之心”到“寓心于身”

一、身体、社会象征与价值符号

二、身体、世界与嵌入心灵

三、诉诸“体验的心灵”

四、生态效度与心灵衍化

五、身体意象、负载幻象与自我认同

寓身性进路:一种可能的方案?

一、寓身认知的理论主张与循证研究

二、感受质与寓身性

三、他心沟通与主体间性

四、心灵实在与身体实在

心身难题的概念羁绊

一、心身概念的不可通约

二、作为互换视角的“心”与“身”

三、心身连续

实在的两种秩序

一、心身问题的形而上学

二、作为内在性存在的身体与生命

三、心身关系与两种实在

认识论与知识论

他心感知如何可能?

一、模仿:联结他人与自我

二、经验的直接投射

三、因果性考察

四、知识论特征

个人同一性

一、还原论立场

二、实在论批判

三、记忆作为历史“剧场”

四、心理标准

五、物理标准

六、“非人称”与连续性

七、持续的多元重构

情感增强的个人同一性之争

一、自我认同中的情感标准

二、真实自我的叙事性与感受质

三、自我的客体化

四、选择的潜能与选择的独立性

同中之异:心智的表观遗传视角

一、表观遗传:创造性地适应

二、心智的表观遗传

三、“心智遗传” 的误读与澄清

四、因果性分析

先验认知结构从何而来?

一、认知装置的心理起源

二、适应性与领域特殊性

三、超越自然选择与先天模块

意志自由的心灵根基

一、自由意志“判决性实验”及其纷争

二、自由意志的本质性规定

三、行为启动模式中的无意识

四、作为阐释机制的意识

五、意志自由:文明的阶梯

知识的确证与心灵的限度

一、内在论的困境与信念范围的不可及性

二、外在论的困境与知觉的非自明性

三、知觉与知觉信念

四、依赖于模型的经验自我校正

知识的信念假设

一、基础信念的倒退

二、信念辩护的取代

三、内在状态的可直接访问性

四、蕴藏于“知”的信念

知识的精神分析

一、客观性何以能够“精神分析”?

二、精神分析如何净化与升华?

三、为何最终走向“去精神分析化”?

价值论

意义的来源

一、作为内部进程的意义与意义的公共性维度

二、意向网络与惯例

三、复合意义与内在论的精致化

话语心智

一、语言作为“世界经验”

二、话语作为心理本体

三、认知研究的隐喻描述

情感依赖的理性与推理

一、情感在何种意义上是理性的

二、理性选择:“满意”而非最优

三、情感影响推理的神经基础与进化解释

四、情感影响推理的可能机制

五、 情感:一种内化的行动

情绪的因果性探析

一、情绪的感受质

二、情绪与行为

三、情绪的意向性

四、情绪的评价性

情绪的内在经验与情境重构

一、情绪作为一种认知评价

二、非认知情绪与现象学考察

三、无意识层面与情绪的自主性

四、情绪与典范场景

情绪的社会形塑

一、情绪的建构主义主张

二、价值的内化与约定

三、范式转换与情绪的再建构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