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对流层散射通信及其应用电子书

对流层散射通信是一种利用对流层大气媒介中的不均匀体对电波的前向散射作用而实现的超视距无线通信方式,由于这种通信方式具有传输容量大、跨越地球曲率遮挡、不易被侦收干扰、传播介质受核爆影响小等突出优,因而自投应用以来在无线电通信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军事通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售       价:¥

纸质售价:¥73.70购买纸书

12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张涛 等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01

字       数:19.1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航空/电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主要介绍散射通信系统的基本特征、技术演与发展趋势,共分三部分。*部分介绍对流层散射通信的信道特征、特与各类站型的发展沿革及应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散射通信站中主要分机设备的功能、原理、设计思路及技术演等情况;第三部分则对未来散射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行了探讨。 本书结合国外主要散射通信供应商和其他科研机构公发表的技术、产品资料编写而成,旨在为初涉对流层散射通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者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提供理论、设计与使用参考。<br/>【推荐语】<br/>对流层散射通信是一种利用对流层大气媒介中的不均匀体对电波的前向散射作用而实现的超视距无线通信方式,由于这种通信方式具有传输容量大、跨越地球曲率遮挡、不易被侦收干扰、传播介质受核爆影响小等突出优,因而自投应用以来在无线电通信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军事通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r/>【作者】<br/>张 涛,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微波散射通信专业部主任。长期从事散射通信设备、散射超视距组网和基于多种手段的综合通信系统集成等应用领域的技术研究及产品发,具备扎实的散射通信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先后主持完成了多个重大散射通信项目的论证、研制及生产任务,特别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单车多方向散射通信,显著提高了散射通信系统的机动性,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散射地域通信系统,可有效满足用户对超视距、低时延、网络化的机动通信保障需求。作为完成人多次获得国防科技步奖和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br/>
目录展开

前折页

内容简介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编辑委员会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丛书》编辑委员会

总序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对流层散射信号的基本特征

1.2 对流层散射通信的特点

1.3 散射通信站的设计原则与相关标准

1.4 本书内容概要

参考文献

第2章 射通信站型的历史沿革与分类应用

2.1 散射通信站型的历史沿革

2.1.1 第一阶段—以散射固定站型为主的远程战略通信应用

2.1.2 第二阶段——散射车载站型的出现及其战术通信应用

2.1.3 第三阶段—轻量化散射站型的出现及多样化通信应用

2.2 固定站型

2.2.1 应用领域

2.2.2 站型特征

2.2.3 技术特征

2.2.4 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2.2.5 典型应用

2.3 车载站型

2.3.1 应用领域

2.3.2 站型特征

2.3.3 技术特征

2.3.4 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2.3.5 典型站型介绍

2.3.6 典型应用

2.4 可搬移站型

2.4.1 应用领域

2.4.2 站型特征

2.4.3 技术特征

2.4.4 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2.4.5 典型站型介绍

2.4.6 典型应用

2.5 背负站型

2.5.1 应用领域

2.5.2 站型特征

2.5.3 技术特征

2.5.4 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2.5.5 典型站型介绍

2.5.6 典型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散射通信基带设备

3.1 散射信号处理原理与特殊性

3.2 分集合并技术

3.2.1 分集技术

3.2.2 合并技术

3.2.3 分集合并技术实例

3.3 散射通信的波形设计

3.3.1 调制与成形

3.3.2 解调技术

3.3.3 同步技术

3.4 信道编码

3.4.1 信道误码特征及信道编码方式选择

3.4.2 信道编码的理论性能

3.5 复分接技术

3.5.1 复分接的作用

3.5.2 码速调整技术

3.5.3 帧同步技术

3.5.4 码速调整与散射通信设备组网

3.7 国外对流层散射调制解调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3.7.1 美国

3.7.2 日本

3.7.3 国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4章 无线收发机设计

4.1 接收机结构

4.1.1 超外差接收机

4.1.2 零中频接收机

4.1.3 超低中频接收机

4.2 发射机结构

4.2.1 两次变频发射机

4.2.2 零中频发射机

4.3 收发机结构

4.3.1 全双工概要

4.3.2 全双工CDMA/FDMA结构

4.3.3 全双工注意事项

4.4 无线电架构与设计

4.4.1 超外差结构

4.4.2 直接变频结构

4.5 接收机系统分析与设计

4.5.1 接收机灵敏度与噪声系数

4.5.2 接收机系统核心器件基本要求

4.5.3 接收机系统性能评估

4.6 自动增益控制

4.6.1 自动增益控制技术

4.6.2 AGC环路模型

4.7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4.7.1 相位噪声的影响

4.7.2 频率稳定度的表征

参考文献

第5章 功率放大器

5.1 功率放大器简介

5.2 功率放大器的关键指标及其测试

5.2.1 工作频带

5.2.2 输出功率

5.2.3 效率

5.2.4 增益和增益幅频特性

5.2.5 1dB压缩点输出功率

5.2.6 三阶互调

5.2.7 杂散

5.3 功率放大器的技术原理及设计

5.3.1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类型

5.3.2 二端口网络

5.3.3 稳定性

5.3.4 单级晶体管放大器设计

5.3.5 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合成技术

5.4 国内外散射功率放大器现状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6章 散射通信设备中的滤波器

6.1 滤波器的分类

6.2 滤波器基本理论

6.2.1 概述

6.2.2 最平坦型低通原型滤波器

6.2.3 切比雪夫低通原型滤波器

6.2.4 只有一种电抗元件的低通原型滤波器

6.2.5 阻抗定标和频率变换

6.2.6 串联和并联谐振电路

6.2.7 微波谐振器

6.2.8 谐振腔的激励与耦合

6.2.9 耦合谐振器带通滤波器

6.3 散射通信系统中滤波器的设计与选择

6.3.1 矩形波导腔体滤波器

6.3.2 圆波导腔体滤波器

6.3.3 同轴腔体滤波器

6.3.4 同轴线低通滤波器

6.3.5 其他几种滤波器

6.4 散射通信系统中滤波器和双工器的应用

6.4.1 滤波器应用

6.4.2 双工器应用

6.5 散射通信系统中滤波器的最新发展

6.5.1 可调滤波器

6.5.2 机电一体化

参考文献

第7章 对流层散射通信天线技术

7.1 天线基础

7.1.1 基本天线参量

7.1.2 天线方向图

7.1.3 天线增益

7.1.4 波束宽度

7.1.5 天线口径

7.1.6 旁瓣抑制

7.1.7 前后比

7.1.8 极化

7.1.9 频带宽度

7.2 天线类型

7.2.1 天线的辐射特性

7.2.2 常用天线类型

7.3 散射通信天线关键指标设计

7.3.1 电气指标

7.3.2 伺服指标

7.3.3 机械结构指标

7.3.4 天线的其他指标

7.4 散射通信反射面天线

7.4.1 反射面天线工作原理

7.4.2 正馈反射面天线

7.4.3 偏馈反射面天线

7.4.4 卡塞格伦天线

7.4.5 偏馈格里高利天线与环焦天线

7.4.6 角分集天线

7.5 国外散射通信天线现状及实例

7.5.1 固定站天线

7.5.2 车载天线

7.5.3 便携天线

7.6 散射通信天线发展趋势

7.6.1 轻型化天线

7.6.2 相控阵天线

7.6.3 超材料天线

参考文献

第8章 散射链路规划软件设计

8.1 传统散射链路规划方法的局限性

8.2 散射链路规划软件的现状

8.2.1 国外发展现状

8.2.2 国内发展现状

8.3 散射链路规划软件的基本架构

8.4 GIS高程数据的获取

8.5 散射链路规划软件基本流程

8.5.1 链路几何参数的计算

8.5.2 传播损耗的计算

8.5.3 设备能力和衰落余额计算

8.5.4 传播可靠度的估算

8.6 散射链路规划软件的典型应用

8.6.1 站址选择

8.6.2 网络规划

8.7 散射链路规划软件的发展方向

8.7.1 传播能力计算的精准化

8.7.2 站址选择功能的智能化

8.7.3 链路开通过程的自动化

8.7.4 网络仿真业务的体系化

参考文献

第9章 未来散射通信站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展望

9.1 多模式通信应用与发展

9.1.1 VHF频段多模式通信

9.1.2 微波、散射、卫星通信多模式应用

9.2 多功能一体化应用与发展

9.2.1 雷达/散射通信一体化应用

9.2.2 侦、干、探、通、攻、管、评一体化应用

9.3 VHF/UHF电台赋能通信应用与发展

9.3.1 赋能原理

9.3.2 典型应用

9.4 散射动中通应用与发展

9.4.1 散射动中通关键技术

9.4.2 散射动中通应用领域展望

9.5 基于信道认知和自主决策的无人值守散射站传输应用

9.5.1 无人值守散射站的相关技术

9.5.2 典型应用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