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紧跟新修订,掌握新准则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深解读1项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的纵向规定,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事项,有效帮助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企业会计准则。可快速查阅准则原文,掌握法规的要求。 (2)精解经典案例,实务操作范本 精选了400多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的条文规定,呈现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展示与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指导会计工作者正确、高效处理日常会计事务。
售 价:¥
纸质售价:¥110.4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内 容 提 要
前言
第1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1 总则
1.1.1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1.1.2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1.1.3 会计基本假设
1.1.4 会计基础
1.1.5 会计要素的内容
1.1.6 记账方法
1.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3 会计要素
1.4 会计计量
1.4.1 会计计量属性
1.4.2 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1.5 财务会计报告
1.5.1 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
1.5.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第2章 存货
2.1 存货的确认
2.1.1 存货的定义
2.1.2 存货的范围
2.1.3 存货的确认条件
2.2 取得存货的计量
2.2.1 存货的计量原则
2.2.2 存货的采购成本
2.2.3 存货的加工成本
2.2.4 存货的其他成本
2.2.5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2.3 发出存货的计量
2.3.1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2.3.2 已售存货成本的结转
2.3.3 周转材料的处理
2.4 期末存货的计量
2.4.1 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特征
2.4.2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
2.4.3 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2.4.4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2.4.5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2.4.6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2.5 披露
第3章 长期股权投资
3.1 长期股权投资基础
3.1.1 准则规定
3.1.2 准则解释
3.2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3.2.1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3.2.2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3.2.3 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3.3 后续计量之成本法
3.3.1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3.3.2 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
3.3.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3.4 后续计量之权益法
3.4.1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3.4.2 权益法的核算
3.5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3.5.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3.5.2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3.6 披露
3.6.1 准则规定
3.6.2 准则解释
第4章 投资性房地产
4.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4.1.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范围
4.1.2 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
4.2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4.2.1 初始计量
4.2.2 后续支出计量
4.2.3 后续计量
4.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4.3.1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解释
4.3.2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基本准则
4.3.3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具体应用
4.4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4.5 披露
第5章 固定资产
5.1 固定资产概述
5.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5.2.1 外购固定资产
5.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5.2.3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5.2.4 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5.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5.3.1 固定资产折旧
5.3.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5.4 固定资产的处置
5.4.1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5.4.2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5.5 披露
第6章 生物资产
6.1 生物资产基础
6.1.1 生物资产的概念
6.1.2 生物资产的特征
6.1.3 不属于生物资产的特殊规定
6.2 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6.2.1 确认的基本原则
6.2.2 初始计量原则
6.2.3 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
6.3 后续计量
6.3.1 折旧
6.3.2 计提减值
6.4 收获与处置
6.4.1 基本原则
6.4.2 具体运用
6.5 披露
第7章 无形资产
7.1 无形资产的基本准则
7.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7.2.1 无形资产分类
7.2.2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原则和会计处理
7.3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
7.3.1 无形资产使用寿命
7.3.2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7.4 无形资产的处置
7.5 披露
第8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
8.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8.2.1 确认和计量原则与会计处理
8.2.2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8.3 披露
第9章 资产减值
9.1 资产减值基础
9.2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9.2.1 资产减值情形的判定
9.2.2 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9.3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9.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处理
9.4.1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9.4.2 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会计处理
9.5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9.5.1 资产组的概念
9.5.2 资产组的认定
9.5.3 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
9.6 商誉减值的处理
9.6.1 资产减值的基本原则
9.6.2 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
9.7 披露
第10章 职工薪酬
10.1 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
10.1.1 职工薪酬的概念
10.1.2 职工薪酬的分类
10.2 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10.2.1 货币性短期薪酬
10.2.2 带薪缺勤
10.2.3 短期利润共享计划
10.2.4 非货币性福利
10.3 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0.3.1 设定提存计划
10.3.2 设定受益计划的准则规定与对应解读
10.4 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0.5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10.5.1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
10.5.2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受益计划
10.5.3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长期残疾福利
10.6 披露
第11章 企业年金基金
11.1 企业年金基金概述
11.1.1 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
11.1.2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
11.1.3 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11.2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
11.2.1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流程
11.2.2 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账务处理
11.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
11.3.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原则和范围
11.3.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流程
11.3.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
11.4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
11.4.1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
11.4.2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
11.5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
11.5.1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
11.5.2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
11.6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
11.6.1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
11.6.2 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
11.7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
11.7.1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报主体
11.7.2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构成
11.7.3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制
第12章 股份支付
12.1 股份支付的概念及特征
12.1.1 股份支付的概念及分类
12.1.2 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
12.1.3 不适用该准则的情形
12.2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2.2.1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2.2.2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2.2.3 可行权条件的分类
12.2.4 可行权条件的修改
12.3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12.3.1 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程序
12.3.2 股份支付的具体会计
12.4 披露
第13章 债务重组
13.1 债务重组基础
13.1.1 债务重组的概念
13.1.2 债务重组的核算范围
13.1.3 债务重组的方式
13.1.4 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
13.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3.2.1 债务人的处理
13.2.2 债权人的处理
13.3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具体应用
13.3.1 以资产清偿债务
13.3.2 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13.3.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3.3.4 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
13.4 披露
第14章 或有事项
14.1 或有事项概述
14.1.1 或有事项的定义
14.1.2 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
14.2 确认和计量
14.2.1 或有事项的确认
14.2.2 预计负债的计量
14.2.3 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14.2.4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14.3 披露
第15章 收入
15.1 收入的定义及核算范围
15.1.1 收入的定义
15.1.2 收入的核算范围
15.1.3 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与流程
15.2 收入的确认
15.2.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15.2.2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15.2.3 确定交易价格
15.2.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15.2.5 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15.3 合同成本
15.3.1 合同履约成本
15.3.2 合同取得成本
15.3.3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摊销
15.3.4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15.4 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15.4.1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15.4.2 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15.4.3 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15.4.4 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15.4.5 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15.4.6 售后回购
15.4.7 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15.4.8 无须退回的初始费
15.5 列报与披露
15.5.1 列报
15.5.2 披露
第16章 政府补助
16.1 政府补助概述
16.1.1 政府补助的定义
16.1.2 政府补助的特征
16.1.3 政府补助的分类
16.2 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16.2.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16.2.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6.2.3 政府补助的退回
16.2.4 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16.3 政府补助的列报
16.3.1 列报项目
16.3.2 披露信息
16.4 衔接规定
第17章 借款费用
17.1 借款费用的定义及范畴
17.1.1 定义
17.1.2 范畴
17.2 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17.2.1 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
17.2.2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17.2.3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
17.3 披露
第18章 所得税
18.1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18.1.1 资产的计税基础
18.1.2 负债的计税基础
18.1.3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18.2 暂时性差异
18.2.1 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18.2.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8.3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18.3.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8.3.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8.4 所得税费用
18.5 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18.6 所得税的列报
第19章 外币折算
19.1 记账本位币
19.1.1 外币交易的定义
19.1.2 记账本位币的定义
19.1.3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19.1.4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19.1.5 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19.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9.2.1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
19.2.2 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
19.2.3 分账制记账方法
19.3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19.3.1 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则
19.3.2 恶性通货膨胀下境外经营报表折算
19.3.3 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核算
19.4 披露
第20章 企业合并
20.1 企业合并概述
20.1.1 企业合并的界定
20.1.2 企业合并的方式
20.1.3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20.1.4 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
20.2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0.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0.2.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0.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0.3.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0.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0.4 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
20.4.1 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20.4.2 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会计处理
20.5 披露
20.5.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20.5.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20.6 业务合并
第21章 租赁
21.1 租赁概述
21.2 租赁的分类
21.3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21.3.1 承租人对租赁资产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21.3.2 承租人对使用权资产的后续计量
21.3.3 承租人对租赁负债的后续计量
21.3.4 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21.3.5 其他有关事项的会计处理
21.3.6 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21.4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21.4.1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21.4.2 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21.4.3 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21.5 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21.5.1 售后租回业务
21.5.2 转租赁
21.5.3 生产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21.6 租赁的列报和披露
21.6.1 承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21.6.2 出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第22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2.1 金融工具概述
22.2 金融工具确认与终止确认
22.2.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
22.2.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22.3 金融工具的分类
22.3.1 金融资产的分类
22.3.2 金融负债的分类
22.4 嵌入衍生工具
22.4.1 嵌入衍生工具的定义
22.4.2 混合合同
22.5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22.5.1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原则
22.5.2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22.6 金融工具计量
22.6.1 初始计量
22.6.2 后续计量
22.7 金融工具的减值
22.7.1 金融工具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则
22.7.2 金融资产信用减值的客观信息
22.7.3 预期信用损失
22.7.4 判断事项
22.8 利得和损失
22.8.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
22.8.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
22.8.3 股利收入
22.8.4 其他规定
第23章 金融资产转移
23.1 金融资产转移与终止确认
23.1.1 金融资产转移
23.1.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一般原则
23.1.3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23.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
23.3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
23.3.1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
23.3.2 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
23.3.3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
23.4 衔接规定
第24章 套期会计
24.1 套期会计概述
24.1.1 套期的定义
24.1.2 套期的分类
24.1.3 套期会计方法
24.2 套期工具
24.2.1 套期工具的定义与范围
24.2.2 指定套期工具
24.3 被套期项目
24.3.1 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
24.3.2 确定被套期项目的注意事项
24.3.3 项目组成部分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24.3.4 项目组成部分与项目总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24.3.5 被套期项目的组合
24.4 套期关系评估与套期会计
24.4.1 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
24.4.2 套期有效性
24.4.3 套期关系再平衡
24.4.4 套期关系的终止
24.5 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
24.5.1 公允价值套期
24.5.2 现金流量套期
24.5.3 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
24.5.4 套期关系再平衡
24.5.5 一组项目套期
24.6 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第25章 原保险合同
25.1 原保险合同概述
25.1.1 保险合同的定义
25.1.2 原保险合同
25.1.3 混合风险工具的分拆
25.2 原保险合同收入
25.2.1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条件
25.2.2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计量
25.2.3 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
25.3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
25.3.1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内容
25.3.2 保险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
25.4 原保险合同成本
25.4.1 原保险合同成本的定义及其会计处理
25.4.2 损余物资
25.4.3 代位追偿款
25.5 列报
第26章 再保险合同
26.1 再保险合同概述
26.1.1 再保险合同的定义及特征
26.1.2 再保险合同基本业务
26.2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26.2.1 基本定义
26.2.2 应收分保准备金
26.2.3 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
26.2.4 赔付成本
26.2.5 存入分保保证金
26.2.6 纯益手续费
26.3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26.3.1 分保费收入的确认
26.3.2 分保费用
26.3.3 分保赔付成本
26.3.4 存出分保保证金
26.4 列报
第27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
27.1 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定义及核算范围
27.1.1 核算范围
27.1.2 相关定义解释
27.1.3 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核算概述
27.2 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27.2.1 初始计量
27.2.2 矿区权益的折耗
27.2.3 矿区权益的减值
27.2.4 矿区权益的处置
27.3 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27.3.1 基本原则
27.3.2 会计处理
27.4 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27.5 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27.5.1 定义及核算范围
27.5.2 井及相关设备的折耗计提
27.5.3 其他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适用准则
27.6 油气资产的确认及计量
27.6.1 油气资产相关定义
27.6.2 油气资产折耗方法
27.6.3 油气资产减值处理
27.7 弃置义务
27.8 披露
第28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8.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28.1.1 会计政策概述
28.1.2 会计政策变更概述
28.1.3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8.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28.2.1 会计估计与会计估计变更
28.2.2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28.2.3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28.2.4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28.3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28.3.1 前期差错概述
28.3.2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28.3.3 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第29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9.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29.1.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29.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29.1.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类
29.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29.2.1 基本处理原则
29.2.2 具体会计处理
29.3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29.4 披露
第30章 财务报表列报
30.1 财务报表概览
30.2 资产负债表列报
30.2.1 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及内容
30.2.2 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分类
30.2.3 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格式和填列方法
30.2.4 资产负债表填列说明
30.3 利润表列报
30.3.1 利润表的定义及内容
30.3.2 利润表列报总要求
30.3.3 利润表项目列报
30.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
30.4.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定义
30.4.2 所有者权益表列报的基本原则
30.4.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格式及说明
30.5 附注
30.5.1 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
30.5.2 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及顺序
30.6 案例
30.6.1 资产负债表
30.6.2 利润表
30.6.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30.6.4 附注
第31章 现金流量表
31.1 现金流量表概述
31.1.1 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概念
31.1.2 现金流量表内容与结构
31.1.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程序
31.2 现金流量表编制
31.2.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编制
31.2.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编制
31.2.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编制
31.2.4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31.3 现金流量表附注
31.3.1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
31.3.2 企业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披露
31.4 披露
第32章 中期财务报告
32.1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
32.1.1 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
32.1.2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32.2 确认和计量
32.2.1 基本原则
32.2.2 会计政策
32.2.3 会计估计
32.2.4 重要性
32.2.5 会计计量
32.2.6 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2.2.7 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2.3 合并财务报表
32.4 比较财务报表
32.5 附注
第33章 合并财务报表
33.1 合并财务报表基础
33.1.1 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及解释
33.1.2 合并范围的确定
33.1.3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33.1.4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
33.1.5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33.1.6 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
33.2 合并日财务报表的编制
33.2.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33.2.2 合并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3.3 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33.3.1 合并资产负债表
33.3.2 合并利润表
33.3.3 合并现金流量表
33.3.4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33.3.5 案例分析
33.4 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33.4.1 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33.4.2 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33.4.3 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
33.4.4 其他特殊交易
第34章 每股收益
34.1 基本每股收益
34.1.1 分子的确定
34.1.2 分母的确定
34.2 稀释每股收益
34.2.1 基本计算原则
34.2.2 可转换公司债券
34.2.3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34.2.4 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34.2.5 多项潜在普通股
34.2.6 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
34.3 每股收益的列报
34.3.1 重新计算
34.3.2 列报
第35章 分部报告
35.1 分部报告概述
35.2 报告分部的确定
35.2.1 业务分部
35.2.2 地区分部
35.2.3 分部合并的条件
35.2.4 报告分部的确定
35.3 分部信息的披露
35.3.1 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35.3.2 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35.3.3 分部信息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总额信息的衔接
35.3.4 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35.3.5 其他披露要求
第36章 关联方披露
36.1 关联方披露的基本规定
36.2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36.2.1 关联方关系认定的一般原则
36.2.2 关联方关系界定的例外情况
36.3 关联方交易
36.4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第37章 金融工具列报
37.1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
37.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37.2.1 金融工具的分类
37.2.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列示
37.2.3 金融工具的列示
37.3 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
37.3.1 可回售工具
37.3.2 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
37.3.3 特殊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其他条件
37.3.4 特殊金融工具在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37.4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37.5 收益和库存股
37.5.1 发行方对利息、股利、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37.5.2 库存股
37.5.3 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37.6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抵销列示
37.7 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
37.7.1 一般性规定
37.7.2 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37.7.3 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37.7.4 套期会计相关披露
37.7.5 公允价值披露
37.8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
37.8.1 定性和定量信息
37.8.2 信用风险披露
37.8.3 流动性风险披露
37.8.4 市场风险披露
37.9 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
37.9.1 金融资产转移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
37.9.2 已转移但未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37.9.3 已整体终止确认但转出方继续涉入已转移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37.10 衔接规定
第38章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8.1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概述
38.2 首次执行日的确认与计量
38.2.1 首次执行日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和期初资产负债表
38.2.2 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38.2.3 首次执行日采用未来适用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38.3 首次执行日会计列报
38.3.1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
38.3.2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附注
第39章 公允价值计量
39.1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39.2 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39.2.1 现金流量折现法
39.2.2 多种方法估值
39.3 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39.3.1 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39.3.2 估值前提的确定
第40章 合营安排
40.1 合营安排概述
40.2 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40.2.1 共同经营合营方利益份额的确定
40.2.2 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确认
40.3 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
第41章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1.1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
41.2 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概述
41.3 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概述
41.4 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概述
41.5 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
第42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2.1 持有待售概述
42.2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
42.2.1 初始计量
42.2.2 后续计量
42.2.3 终止经营
42.2.4 列报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