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医千年抗疫史及新冠肺炎研究与思考电子书

总结中医抗疫几千年,细述温病临床九治法,针药结合灭新冠免疫强。

售       价:¥

纸质售价:¥36.50购买纸书

21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刘宁、刘景源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01

字       数:18.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其他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此书由新冠肺炎疫情国家中医医疗队第二批骨干队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刘宁博士和著名温病学家刘景源教授共同完成。全书共分三部分:上篇“中医温病学与疫病学发展简史”,系统介绍了数十部有关温病、疫病的古籍,而且对每一部古籍都有较详细的介绍和评;中篇“温病治法九讲”,从临床应用出发,梳理、归纳了九种温病治法(包含疫病治法);下篇“武汉抗疫阵地战的研究与思考”,则是通过武汉抗疫一线临床观察,阐述作者对新冠肺炎的中西病因、病机、治法的研究与思考,并且有真实案例分享。全书内容非常丰富,读来颇有启迪,对战胜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乃至当今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br/>【推荐语】<br/>总结中医抗疫几千年,细述温病临床九治法,针药结合灭新冠免疫强。<br/>【作者】<br/>刘宁,男,中共党员,民盟盟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硕士。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温病学家刘景源教授学术继承人,刘景源名医传承工作室主任。从业11年内门诊量高达10万3千余人次,日均门诊量近百人。2013—2015年连续3年荣获东直门医院“中药处方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第二批骨干队员,于2020年1月27日赴武汉支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新冠肺炎诊疗和救治,首批隔离病房。 刘景源,男,1943年11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为著名温病学家。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特别专项课题“历代疫病流行文献整理及献方献药研究”、2009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基于传染病中医临床应急模式的人才支撑研究”,对全国各省级传染病医院的中医人才行培训。<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

上 篇 中医温病学与疫病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战国至隋、唐时期)

(一)先秦、两汉时期非医学书籍中关于温病、疫病的记载

(二)《黄帝内经》中关于温病与疫病的记载

(三)《难经》中关于温病的记载

(四)《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关于温病与疫病的记载

(五)《肘后备急方》与《诸病源候论》中关于温病与疫病的记载

1.《肘后备急方》

2.《诸病源候论》

(六)《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中关于温病与疫病的记载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一)《伤寒总病论》与《伤寒补亡论》中关于温病与疫病的记载

1.《伤寒总病论》

2.《伤寒补亡论》

(二)金元四大家著作中关于温病与疫病的记载

1.刘完素

2.张从正

3.李杲

4.朱震亨

(三)《医经溯洄集》对温病与伤寒之区别的论述

三、形成与发展阶段(明、清、民国时期)

(一)温疫学派

1.《温疫论》——第一部疫病学专著,疫病学形成的标志

2.《尚论篇》与《医门法律》对温病、疫病的阐发

3.《广瘟疫论》对《温疫论》的发挥

4.《伤寒温疫条辨》论伤寒与温病之辨

5.《松峰说疫》论多种疫病

6.《疫疹一得》论疫病发斑疹

7.清代的其他疫病学著作

(二)温病学派

1.《伤暑全书》论暑病

2.《证治心传》——一部几被淹没的温病学、疫病学重要文献

3.《温热暑疫全书》论温、热、暑、疫

4.《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温病学形成的标志

5.《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辨治的代表文献

6.《温病条辨》——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作

7.《温热经纬》——优秀的温病学文献集注

8.清代的其他温病学著作

9.民国时期的温病学著述

四、发扬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古代温病学文献的整理出版与人才培养

(二)对温病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三)临床诊疗上的应用与研究

中 篇 温病治法九讲

一、辛凉轻解法

(一)辛凉平剂银翘散在风热外袭、卫外失司证治疗中的应用

1.银翘散的主治证及其病机

2.银翘散的方剂组成

3.银翘散的煎法、服法及剂型对疗效的影响

4.辛凉轻解法并非汗法,银翘散也非发汗之剂

(二)辛凉轻剂桑菊饮在风热外袭、肺失宣降证治疗中的应用

(三)银翘散与桑菊饮的方证鉴别

二、清气法

(一)辛寒清气法在里热蒸腾证治疗中的应用

1.热邪壅肺证

2.肺胃热炽证

(二)苦寒泄热法在里热郁闭证治疗中的应用

三、补气固脱、回阳救逆法

(一)肺胃热炽,津气两伤证

(二)虚脱亡阳证

四、通下法

(一)通下法在温热病肠腑热结证治疗中的应用

(二)通下法在温热病肠腑热结兼证、变证治疗中的应用

1.肠腑热结兼痰热结胸证

2.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证

3.下后邪气复聚之证

(三)通下法在温热病血热蓄血证治疗中的应用

(四)通下法在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

五、清营凉血法

(一)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法在营分证治疗中的应用

(二)凉血散血法在血分证治疗中的应用

(三)清气法与清营凉血法在气营两燔证、气血两燔证治疗中的综合应用

1.清气凉营法在气营两燔证治疗中的应用

2.清气凉血法在气血两燔证治疗中的应用

六、分消走泄法

(一)叶天士关于和解表里法与分消走泄法的论述

(二)和解表里法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

(三)分消走泄法的代表方剂——温胆汤

(四)俞根初对分消走泄法临床应用的发展

(五)吴鞠通对分消走泄法临床应用的发展

附:祛湿法的组方遣药规律

(一)辛温宣透、芳香化湿药

(二)辛温开郁、苦降燥湿药

(三)淡渗利湿药

(四)健脾醒胃药

(五)理气行滞药

七、开窍法

(一)清心豁痰开窍法在温热病神昏治疗中的应用

(二)芳香化浊开窍法在湿热病神昏治疗中的应用

(三)温热病痰热蒙蔽心包证与湿热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的证治鉴别

八、息风法

(一)凉肝息风法在温热病肝热动风证治疗中的应用

(二)滋阴息风法在温热病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证治疗中的应用

1.真阴耗损证

2.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证

(三)息风法在温热病气分证、营分证动风治疗中的配合应用

1.气分无形热盛引动肝风证

2.气分有形热结引动肝风证

3.热灼营阴引动肝风证

4.痰热蒙蔽心包引动肝风

(四)息风法在湿热病湿热动风证治疗中的应用

九、滋阴法

(一)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证

(二)热邪已退,肺胃阴伤证

(三)液亏肠燥证

(四)真阴耗损证

下 篇 新冠肺炎的研究与思考

一、生命的宿敌——病毒的前世今生

(一)生命的宿敌——病毒

(二)人类认识病毒的开端

1.东方

2.西方

(三)病毒与人类疾病

1.Smallpox——天花

2.Ebolavirus——埃博拉出血热

3.HIV——艾滋病

4.麻疹病毒——麻疹

5.RV——狂犬病

6.乙脑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

7.HBV——乙肝

8.HCV——丙肝

9.VZV——水痘/带状疱疹

10.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

(四)冠状病毒

二、病毒无情人有情——一位中医眼中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斗争

(一)认识生命的不同角度

(二)诊治疾病的不同思维模式

1.诊断方法

2.治疗理念

(三)对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的认知过程

(四)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流行性乙型脑炎

2.2003年流行的SARS

(五)对冠状病毒类疾病的思考

(六)对此次冠状病毒治疗的意见

1.治疗

2.预防

三、武汉抗疫阵地战的研究与思考

(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

(二)发病机制与多脏器损害

(三)病程进展与人体免疫机制

(四)治疗理念和思路

(五)中医诊疗方案

1.阴盛阳虚型

2.阳盛阴虚型

3.平和质型

(六)针灸

(七)谨慎使用解热镇痛药

(八)预防

(九)部分重症患者肺部CT图像(图3-2~图3-5)

附一:刘宁博士答网友问题

附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医义不容辞——2020年1月23日刘景源教授接受环球网访谈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