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区域协同创新:上海、上海大都市圈和长江经济带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7.50购买纸书

2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屠启宇 林兰 等 著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01

字       数:1215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会计/金融投资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三项重课题成果的集成,视野从上海拓展到上海大都市圈、长江经济带,研究讨论了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承载区建设、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创新和上海参与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的议题。其中,上编“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区研究与规划”辨识了上海科创中心承载区增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力、竞争力和辐射力的途径,展了张江科创中心承载区的功能和板块解析,提出“十四五”时期张江科创中心承载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中编“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创新研究与规划”讨论了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与关键空间布局,展上海大都市圈不同城市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和技术预测,以及动力组织与机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支撑、不同尺度的创新空间组织研究。下编“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研究与规划”围绕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协同的现状、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引领长江经济带创新协同的模式和路径。<br/>【作者】<br/>屠启宇,男,1970年出生于上海,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创新空间规划研究。曾任哈佛-燕京学者、富布莱特学者、玛丽·居里学者。   林兰,女,1975年出生于南京,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长期从事区域创新与技术扩散、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工作。<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上编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区研究与规划

第一章 背景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 全球经济、科技发展趋势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上海 科创中心建设要求

第二章 上海科创中心承载力与承载区解构

第一节 承载力内涵解析

第二节 承载区功能解构与空间解构

第三章 国内外重要科创型区域的经验借鉴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重要科创型区域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国内外典型科创区域的成功经验启示

第四章 上海科创中心承载区发展现状

第一节 承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承载区“心城园” 空间体系分析

第三节 承载区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

第五章 上海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思路

第一节 承载区建设重点方向

第二节 承载区建设实施路径

中编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创新研究与规划

第六章 区域尺度创新空间规划的理论与工具

第一节 科技创新层的构建

第二节 战略支撑层的构建

第三节 空间组织层的构建

第四节 区域划分与研究工具箱

第七章 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构成

第一节 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第二节 江苏三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第三节 浙江三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第四节 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创新现状总体评价

第八章 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创新格局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框架

第二节 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创新发展主要统计指标

第三节 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与空间格局

第四节 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美国大都市区创新发展态势与经验

第一节 纽约都市区创新发展趋势与区域协同特点

先进制造业发展及网络协同

第二节 芝加哥大都市区

第三节 密歇根州推进大都市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与特点

第十章 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预见

第一节 各城市战略新兴产业规划

第二节 物联网产业

第三节 机器人产业

第四节 人工智能产业

第五节 大数据产业

第六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

第十一章 上海大都市圈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与空间布局优化

第一节 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第二节 科技创新空间布局优化

下编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研究与规划

第十二章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的基本态势

第一节 区域协同创新内涵及重要意义

第二节 上海在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第三节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科技协同创新现状与问题

第十三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的国际对标分析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的国际对标选择

第二节 美国大都市连绵区中心城市网络协同模式

第三节 美国大都市区先进制造业网络分布发展特征

第四节 欧、日创新中心城市发展特点及产业协同趋势

第五节 基于国际对标的上海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方向

第十四章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创新的主要举措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