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韩非与法治(精)电子书

1.本书是夏海先生对先秦诸子研究的又一力作,与此前出版的《论语与人生》《老子与哲学》《孟子与政治》成一个系列。 2.本书一个特是并非只论韩非及其思想,而是将韩非置于春秋战国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韩非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特。其中包括韩非与孔孟思想的比较,韩非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吸收,韩非对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等。 3.本书另一大特是对比关照中西文化关于人性、法治、民本与民主的不同看法。在改革放的宏大背景下,行中西比较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古为今用,而且可以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再创中华文明的辉煌。

售       价:¥

纸质售价:¥49.10购买纸书

10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夏海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07-01

字       数:29.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夏海先生继《论语与人生》《老子与哲学》《孟子与政治》之后,又一部关于先秦诸子研究的力作,是对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研究。全书分为五个部分,计二十章。部分“韩非其人”,包括、二、三、四章,主要介绍韩非其人,以及同诸子百家尤其是法家的关系。第二部分“人性论”,包括第五、六、七、八章,以善与恶为框架,阐述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分析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认为韩非的好利恶害属于性恶论范畴。第三部分“法治论”,包括第九、十、十一、十二章,以德与法为框架,阐述韩非的法治思想,比较分析商鞅之法,认为韩非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和超越,着力补充完善了商鞅有法无术的缺陷。第四部分“术治论”,包括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以君与臣为框架,阐述韩非的术治思想,比较分析申不害之术,认为由于《申子》一书大部分佚失,只能根据韩非的论述,补充完善了申不害有术无法的不足。第五部分“势治论”,包括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章,以官与民为框架,阐述韩非的势治思想,比较分析慎到之势。<br/>【推荐语】<br/>1.本书是夏海先生对先秦诸子研究的又一力作,与此前出版的《论语与人生》《老子与哲学》《孟子与政治》成一个系列。 2.本书一个特是并非只论韩非及其思想,而是将韩非置于春秋战国的大背景下,系统梳理韩非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特。其中包括韩非与孔孟思想的比较,韩非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吸收,韩非对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等。 3.本书另一大特是对比关照中西文化关于人性、法治、民本与民主的不同看法。在改革放的宏大背景下,行中西比较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古为今用,而且可以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再创中华文明的辉煌。<br/>【作者】<br/>夏海,浙江孝丰人,法学博士。1978年中山大学哲学系学习,1982年分配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1999年考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攻读博士学位。长期坚持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近年来出版多部著作,主要有《论语与人生》《品读国学经典》《老子与哲学》《国学要义》《孟子与政治》《国学溯源》等。<br/>
目录展开

自序

第一部分 韩非其人

第一章 悲剧命运

一、司马迁记述

二、师事荀子

三、同学李斯

四、献策秦皇

第二章 法家源流

一、谈“法”色变

二、代表人物

三、思想主旨

第三章 诸子关系

一、道为基础

二、仁不足用

三、兼未必治

第四章 中西观照

一、城邦政治

二、《君主论》

三、心有灵犀

第二部分 人性论

第五章 善与恶

一、先秦人性论

二、古希腊人性论

三、相似以善

第六章 孟子道性善

一、人性之善

二、不忍人之政

三、韩非异见

第七章 荀子言性恶

一、人之性恶

二、隆礼与重法

三、韩非承继

第八章 韩非语好利

一、冰凉世界

二、正解好利

三、必因人情

第三部分 法治论

第九章 德与法

一、传统概念

二、现代法治

三、辩证关系

第十章 儒家德治

一、追根溯源

二、基本内容

三、韩非批判

第十一章 商鞅变法

一、故事寓意

二、法治思想

三、韩非承继

第十二章 韩非论法

一、唯法为治

二、人主大物

三、赏罚二柄

第四部分 术治论

第十三章 君与臣

一、历史沿革

二、儒家理念

三、法家观点

第十四章 南面之术

一、源于老子

二、秉要执本

三、运用一心

第十五章 申不害用术

一、轶事指归

二、术治思想

三、申韩关系

第十六章 韩非论术

一、法术结合

二、君主拥趸

三、纲举目张

第五部分 势治论

第十七章 官与民

一、民本源流

二、孔孟观点

三、格义民主

第十八章 慎到重势

一、评论辑录

二、势治思想

三、慎韩关系

第十九章 韩非论势

一、势以胜众

二、人设之势

三、术以护势

第二十章 集大成者

一、融合法家

二、终结百家

三、自成体系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