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网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那么智联网与传统物联网的区别是什么?到底有哪些技术挑战?如何构建一个智联网?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各行各业?这些问题的系统探索和解决是智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这正是本书编写的目标所在。本书编写团队基于多年来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行业的研究实践,特别是负责或参加的数十项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项目,兼以广泛调研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国内外先研究成果编写了本书,以阐述智联网相关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售 价:¥
纸质售价:¥85.3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前折页
内容简介
《物联网在中国》(二期)编委会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编辑委员会
前言
第1章 智联网技术概述
1.1 从传感到智联:物联网的三个时代
1.1.1 传感网
1.1.2 物联网
1.1.3 智联网
1.2 智能传感器:物理信息桥梁
1.2.1 基本概念
1.2.2 结构组成
1.2.3 常见类型
1.2.4 主要特点
1.2.5 发展趋势
1.2.6 应用场景
1.3 传感网技术:感知连接时代
1.3.1 自组网
1.3.2 RFID
1.3.3 MAC协议
1.3.4 路由协议
1.3.5 定位
1.3.6 时间同步
1.4 物联网技术:万物互联时代
1.4.1 认知无线电
1.4.2 分布式调度[32]
1.4.3 数据融合[33]
1.5 智联网技术:万物智能时代
1.5.1 雾计算
1.5.2 边缘计算
1.5.3 海计算
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智联网技术架构
2.1 智联网系统架构
2.1.1 物联网体系结构
2.1.2 端网云架构
2.1.3 端边云架构
2.2 云边端智能技术
2.2.1 云端智能
2.2.2 边缘智能与物端智能
2.2.3 智能终端处理器
2.3 智能化网络系统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智能化物端系统
3.1 智能体与自动机器学习
3.1.1 智能体功能与结构
3.1.2 自动机器学习概述
3.1.3 自动机器学习流程
3.1.4 深度神经网络超参数优化
3.1.5 元学习[13]
3.1.6 神经进化
3.2 模型设计与加速
3.2.1 轻量网络设计
3.2.2 网络剪枝
3.2.3 低秩分解
3.2.4 知识蒸馏
3.2.5 权重量化
3.3 边缘智能化技术
3.3.1 边缘智能技术概述
3.3.2 边缘智能软件部分
3.3.3 边缘智能硬件部分
3.3.4 异构边缘智能系统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智能网络与协同
4.1 智能网络延迟管控
4.1.1 工业无线网络标准与规范
4.1.2 MAC协议对实时性的支持
4.1.3 实时和可靠的调度方法
4.1.4 高速接入与传输技术
4.1.5 时间敏感网络
4.2 智能网络抗毁技术
4.2.1 研究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4.2.2 网络受损类型
4.2.3 网络抗毁性测度
4.2.4 网络抗毁策略
4.2.5 故障检测与修复
4.3 智能网络协同技术
4.3.1 异构群体智能技术
4.3.2 异构群体协同技术
4.3.3 异构群体研究及应用
4.4 多智能体博弈技术
4.4.1 多智能体博弈概念
4.4.2 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
4.4.3 复杂场景下的多主体博弈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智联网应用挑战
5.1 智能对抗与智能安全
5.1.1 智能安全与对抗攻击
5.1.2 人机智能与人机对抗
5.2 智能算法的测评技术
5.2.1 智能算法测评分类
5.2.2 测评标准规范
5.2.3 指标归纳(分类)
5.2.4 公认数据集及竞赛
5.2.5 AIoT测试标准AIoT Bench
5.3 智能算法在网络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5.3.1 泛化能力
5.3.2 算法收敛性
5.3.3 算法可解释性
5.3.4 模型训练成本
5.3.5 物端设备资源限制
5.4 智联网技术应用畅想
5.4.1 消费级
5.4.2 工业级
5.4.3 宇航级
5.4.4 军工级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折页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