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第三版)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9.00购买纸书

4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杨耕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

出版时间:2022-03-01

字       数:29.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把唯物主义历史观置放到西方近代历史哲学、现代历史哲学与后现代历史哲学这样一个广阔的理论背景中,重新审视、重新阐释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性质、内容和功能,明确提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是说明人类历史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之初,重在探讨历史本身的运动规律这一历史本体论的问题,而对如何认识历史运动这一历史认识论的问题只是有所论述,但未充分展、详尽论述,因此,唯物主义历史观具有凝重的历史本体论色彩,历史认识论只是以胚胎、萌芽的形式存在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形态中;现代实践、科学以及历史学、哲学本身的发展日益突出历史认识论问题,同时又为解答历史认识论问题提供了普遍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历史认识论因此构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唯物主义历史观应深探讨、全面论述历史认识论,并使之与历史本体论有机结合,从而成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高度统一的现代历史哲学。<br/>【推荐语】<br/>该书是中国学者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代表作。作者杨耕教授立足现代实践、科学和哲学,在“重读马克思”中,理论空间、雕塑思维个性,形成了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造性探索和独特性观。该书首次提出历史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当代的理论生长,并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高度统一的现代历史哲学,这些新的阐释无疑极富启发意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观去真实地探讨经典作家的文本,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观去审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希望创建出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br/>【作者】<br/>杨耕: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与研究》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哲学)组长。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代表作为《关于马克思哲学理论主题和体系特征的再思考》《重新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其革命性变革》《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理论基础和理论结构的再思考》《德里达:从解构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0部,代表作为《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等7项;先后获教学成果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奖项8项。<br/>
目录展开

导 言

第一章 历史哲学:从缘起到后现代

一、 历史哲学的形成及其合法化

二、 现代历史哲学的三大流派及其异同

三、 后现代历史哲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第二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概念的由来及其实质

二、 唯物主义历史观属于历史哲学范畴

三、 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范畴

四、 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

五、 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

第三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理论基础的演变

一、 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历史进程

二、 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维逻辑

三、 《哲学的贫困》: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四、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及其演变

第四章 社会与自然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与现实基础

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 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

四、 实践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五、 人对自然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六、 实践:人类社会和人类世界的本体

第五章 个人与社会

一、 “有生命的个人”和“社会的个人”

二、 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三、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 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及其关系

五、 “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

第六章 社会的本质与社会有机体的特征

一、 实践: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 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社会有机体

三、 考察社会有机体的四种角度

四、 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规律

第七章 社会结构与实践活动

一、 社会结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和交往活动的制度化

二、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三、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四、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八章 社会历史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何谓“自然历史过程”

三、 经济规律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然规律

四、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在何种意义上与自然历史过程“相似”

五、 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与派生形态

六、 人类总体历史的发展进程与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

七、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九章 历史规律的形成与特征

一、 客观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区别

二、 历史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三、 历史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活动的选择性

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五、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规律的否定及其失误

第十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取向

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 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

三、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方法论意义

四、 价值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五、 社会主义在东方国家首先实现的历史性必然性

六、 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七、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十一章 历史科学方法范式的根本转换

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历史科学方法的独立化

二、 实践反思法和历史科学方法范式的根本转换

三、 社会有机体方法和辩证方法

第十二章 历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一、 历史科学研究中的课题设计

二、 历史科学研究中的资料分析

三、 历史科学研究中的模型解释

第十三章 科学抽象:历史认识中唯一的分析工具

一、 科学抽象法的内涵

二、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基本环节

三、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根本原则

第十四章 “从后思索”:历史认识的根本途径

一、 “从后思索”法的提出

二、 “从后思索”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三、 “从后思索”法的基本内容

四、 “从后思索”法的现代意义

附录一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

附录二 历史唯物主义现代形态的建构原则

一、 理论出发点:实践

二、 理论生长点:历史认识论

三、 理论职能: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的统一

附录三 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访杨耕博士

附录四 历史哲学:在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点上——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形式

附录五 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

一、 法国唯物主义中的机械唯物主义派及其特征

二、 法国唯物主义中的人本唯物主义派及其特征

三、 重新审视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