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员,华为从学习标杆到走向自主创新再到世界上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它的创业历程值得广大创业企业学习。任正非从一无所有到造就中国的*创新企业,他是怎么做到的? 本书是写给处于初创期和成长过程中的中小企业看的,华为的早期研发和人才激励的细节,值得广大中小企业借鉴。本书也是给一些增长停滞、创新艰难的大型企业做对照的,华为如何度过冬天,华为手机如何成功实现转型等,都值得学习。本书更是写给那些中年失意,甚至失业的人看的,它同时也是一本励志书,讲述了任正非如何从中年失意的挫折中站起来,带领华为从一次次的失败走向成功。
售 价:¥
纸质售价:¥46.2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前言
第一篇 创业篇
第1章 第一桶金
44岁被骗200万元
“吃亏是福、上当是福、挫折是福”
资金不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
市场为先、客户为大
真诚打动客户加盟
从低端产品组装开始自主研发
没有技术怎么办
创造点燃激情的文化氛围
“做先驱不要做先烈”
小结
第2章 初尝败绩
企业活下来之后做什么
产品刚推出就没有市场
要“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引导客户需求”
山路上的装机队带来市场影响
做好市场的深度是做好服务
理想再好,应止步于竞争对手
研发就像赌博
“因为我经历的挫折比你多”
孙悟空的“救命毫毛”
方兴未艾的电信市场
“资深”竞争对手是如何起步的
小结
第3章 首个里程碑
每天都有新面孔
竞争让通信产品如海鲜上市
研发部的“红宝书”
义乌大捷:客户的支持是公司存在的理由
七天就当上了高级工程师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小结
第4章 毕业歌
C&C08:华为技术的基石
培养自主研发是正道
C&C08万门机:在弯道处开始超越
“为谁干”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竞争对手死在哪里
“游击队式”研发不可长久
“资深”竞争对手也开始腾飞
小结
第二篇 人才和资金篇
第5章 白条变股份
企业家也是政治家
高薪:一半是现金,一半是股份
不离开就一直在欠华为的钱
风险投资家加“知本家”
不拘一格降人才
荣誉给员工而不给老板
让人才敬业、乐业:集体奋斗的平台
华为“虚拟股”之实
小结
第6章 谁给华为做风险投资
如果失败只好跳楼
资金解困方式之一:技术换市场
中外合资:国外厂商经验
资金解困方式之二:广泛吸引“风险投资”
融资平台的作用:联合发展实现双赢
融资平台的运作方式:共同出资委托经营
融资平台的意义:技术拥有方与市场拥有者相结合
融资平台的结果:五年占据40%的国内市场
资金解困方式之三:卖掉一块业务给竞争对手
资金解困方式之四:在各地建区域的合资公司
资金解困方式之五:首创高科技企业“买方信贷”
资金解困方式之六:拍卖代理权
“利益共同体”是获胜的法宝
小结
第三篇 研发管理篇
第7章 中央研究部
分层式研发显优势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权力下放的同时分层控制
只有领跑世界的产品才能在世界级竞争中站稳脚跟
从初战告负到产生“黄金牛”
没有先进的管理就没有先进的研发
中研部成为全球研发的“中央”
霸主出世,思科的1995
小结
第8章 新手也能做研发
不会做“满汉全席”怎么办
如何较快地突破新产品研发
跨部门项目组产生合力优势
如何确保跨部门的研发协作
从小处做起,从零突破
代码用刚毕业的年轻人名字命名
中兴通讯与矩阵管理
小结
第9章 失败的教训
从最失败到最成功的产品
教训惨痛:“闭着眼睛”研发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1.1995~2000年,知识产权起步阶段
2.知识产权高速发展阶段
3.知识产权初具规模阶段
对竞争对手估计不足
小结
第10章 奖励去美国
在美国的技术“情报部”:兰博公司
花小钱,大收获
国际同步,管理先行
微软和思科成功在哪里
小结
第11章 研发不是赌博
“如何做科研”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研发体系的“三驾马车”
预研体系:研发的“千里眼”
诺亚方舟实验室
中试部:成熟产品的摇篮
“搭积木”快速组装新产品
对外合作:技术拿来主义
“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
小结
第12章 赢在管理
“软”实力成就差异化竞争优势
软件开发如何又快又好
就像“党”管理“军队”
技术管理的难度不亚于产品开发
不因暂时的产品成败“论英雄”
对人的评价不能靠主观估计
小结
第13章 花了波音的钱买的不是飞机
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研发面临崩溃
IBM如何从规模化后的无效率走出来
产品做成什么样,不再研发说了算
产品研发成为各部门都参与的一项投资
让“明争暗斗”的改革“暗礁”下岗
让管理如何成为“刷牙”一样的习惯
新员工求助不用再问师傅
从技术驱动跨越到市场驱动
企业富了之后买什么
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
充分发挥各路英雄作用造就最强中国企业家
小结
第14章 核心技术制胜
如何既有成本优势又有利润
在针尖领域发展凸起优势
不断将核心技术转化成产品平台
产品平台需要与时俱进
将软硬件平台IC化、货架化
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实现高性能与低成本间的平衡
贡献开源是最快的进步方式
有研发资源投入才有市场销售的持续成功
管理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小结
第四篇 竞争篇
第15章 剑挑霸王龙
第一剑:攻其不备
第二剑:改变游戏规则
后来者如何追上
第三剑:“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第四剑:做大蛋糕华为只拿1%
小结
第五篇 华为怎么度过冬天
第16章 警示:巨人倒下时身上还有温度
任正非失误成就神一样的对手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想象力
1.开放技术扶持产业链生态
2.创新增值业务,建设开放式业务平台
3.一流企业卖标准卖专利
4.高通税
5.及时换跑道确保与时俱进
盲目骄傲自大导致华为的冬天
老板勇于认错公司才能有救
1.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
2.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是扩张体系,一个是收敛体系
3.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
4.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
5.不盲目创新才能缩小庞大的机关
6.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含监控,它的目的是有效、快速的服务业务需要
7.面对变革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承受变革的心理素质
8.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
9.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
让明白事的人快速决策
“帝国”崩塌前收到的处处是好消息
小结
第17章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为什么叫业务与软件部而不是软件部
否决了六年的手机十分钟决策上
技术领域无法长期存在投机者
从单一产品到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
为技术商用主动购买样板局
华为为什么每年还要请咨询顾问
置之死地而后生
小结
第六篇 创新是革自己的命
第18章 靠缝隙市场养活自己
手机终端多年靠小小的数据卡养活
白牌定制手机之困局
曾差点作为富士康卖掉
小结
第19章 从运营商到消费者,从B2B到B2C
如何打破没有优势还要竞争的格局
华为手机转型的遵义会议
选对人做统帅是所有事业的前提
是否应赔本赚吆喝地做大规模
以消费者为本而不再以运营商为本
1.战略
2.组织、人才、激励
3.解决方案与产品
4.销售模式、渠道与品牌
分家是为资源到位能及时跟上
从主动PK小米走红到领跑中国互联网手机
没有人能够记住世界第二,只能记住第一
华为手机帝国起飞的引擎是巨大的投入
核心竞争力制胜
快速引入顶尖人才让短板成为长板
小结
鸣谢
参考文献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