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文前插图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二次雷达系统发展概况
1.1 二次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的发明与应用
1.2 二次监视雷达发展历程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次雷达系统发展
第2章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设备组成
2.2 工作过程
2.2.1 二次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过程
2.2.2 二次监视雷达的工作过程
2.3 系统构成
2.4 目标距离和方位角测量
2.4.1 单脉冲测角原理
2.4.2 “滑窗”测角原理
2.4.3 距离测量原理
2.5 信息获取
2.6 目标位置关联
2.7 系统问题
第3章 信号波形设计和分析
3.1 模式1、模式2、模式3/A和C模式信号波形
3.1.1 询问信号波形
3.1.2 询问信号参数及容差
3.1.3 应答信号波形
3.1.4 应答信号参数及容差
3.1.5 距离数据产生
3.2 模式4信号波形
3.2.1 询问信号波形
3.2.2 询问信号参数及容差
3.2.3 应答信号波形
3.2.4 应答信号参数及容差
3.2.5 模式4信号波形分析
3.3 S模式信号波形
3.3.1 询问工作模式
3.3.2 S模式应答机
3.3.3 S模式询问信号波形
3.3.4 组合询问信号波形
3.3.5 S模式应答信号波形
3.3.6 询问旁瓣抑制原理
3.3.7 S模式信号波形分析
3.4 地—地数字调制二次雷达信号波形
3.4.1 系统的时间体系结构
3.4.2 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
3.4.3 询问脉冲字符块
3.4.4 应答脉冲字符块
3.4.5 数字调制信号波形分析
3.5 相关知识
3.5.1 二元数字信息序列
3.5.2 幅移键控调制
3.5.3 双相移键控调制
3.5.4 差分相移键控调制
3.5.5 最小频移键控调制
3.5.6 扩频信号
第4章 询问分系统
4.1 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频率配置方案
4.1.1 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
4.1.2 频率配置方案
4.2 发射机
4.2.1 发射机组成
4.2.2 主要技术参数
4.2.3 频率综合器
4.2.4 调制器
4.2.5 固态功率放大器
4.2.6 询问旁瓣抑制
4.2.7 功率自适应控制
4.3 经典接收机
4.3.1 噪声系数
4.3.2 接收机带宽
4.3.3 接收机灵敏度
4.3.4 对数中频放大器
4.3.5 接收旁瓣抑制
4.3.6 时间增益控制
4.4 单脉冲接收机
4.4.1 幅度单脉冲接收机
4.4.2 相位单脉冲接收机
第5章 信号处理
5.1 信号环境
5.2 应答信号处理方法
5.3 应答脉冲采集
5.4 应答信号处理
5.4.1 应答信号处理概述
5.4.2 假目标应答编码处理
5.4.3 应答编码报告
5.5 应答与应答相关处理
5.5.1 二次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的应答与应答相关处理
5.5.2 二次监视雷达的应答与应答相关处理
5.6 监视处理
5.6.1 目标报告与飞行航迹的相关处理
5.6.2 目标报告更新
5.6.3 飞行航迹更新
5.6.4 飞行航迹惯性滑行和终止
5.7 假目标报告处理
5.8 与一次雷达目标报告关联
第6章 应答机
6.1 组成及功能
6.2 工作原理及频率配置
6.2.1 工作原理
6.2.2 频率配置
6.3 二次雷达敌我识别系统应答机主要技术指标
6.3.1 接收灵敏度
6.3.2 动态范围
6.3.3 频率响应
6.3.4 应答延时和延时抖动
6.3.5 随机触发速率
6.3.6 应答信号抑制时间
6.3.7 应答机输出功率
6.3.8 寄生辐射
6.3.9 旁瓣抑制速率控制
6.4 二次监视雷达应答机主要技术指标
6.4.1 接收灵敏度和输出功率
6.4.2 其他技术指标参数差异
6.5 信号处理器组成和功能
6.6 自动故障检测和在线检测
6.7 应答天线
6.7.1 应答天线覆盖范围
6.7.2 机载和舰载应答天线
6.8 双天线安装
6.8.1 双天线开关切换方式
6.8.2 双天线功率分配方式
6.8.3 分集天线方式
6.9 显示控制单元
6.9.1 控制功能
6.9.2 显示功能
第7章 询问应答机
7.1 询问机/应答机组合设计方案
7.2 询问应答机一体化设计方案
7.3 典型的询问应答机
第8章 询问天线
8.1 询问天线辐射特性
8.1.1 水平方向辐射特性
8.1.2 垂直方向辐射特性
8.1.3 背瓣
8.2 询问天线主要技术指标
8.3 阵列天线设计基础理论
8.3.1 阵列天线方向特性通用表达式
8.3.2 一维线性阵列天线方向特性
8.3.3 平面圆形阵列天线方向特性表达式
8.4 机械扫描询问天线系统
8.4.1 机械扫描询问天线系统组成
8.4.2 辐射单元
8.4.3 功率分配/波束形成网络
8.4.4 旋转关节
8.4.5 询问天线安装
8.5 相控阵询问天线系统组成
第9章 系统干扰和多径干扰
9.1 系统干扰
9.1.1 串扰
9.1.2 占据
9.1.3 外部抑制
9.1.4 系统干扰小结
9.2 多径干扰
9.3 水平反射面的多径信号
9.3.1 短路径差多径信号
9.3.2 长路径差多径信号
9.4 小水平夹角反射面的多径信号
9.4.1 短路径差多径信号
9.4.2 长路径差多径信号
9.5 大水平夹角反射面的多径信号
9.5.1 短路径差反射信号
9.5.2 长路径差反射信号
9.6 多径干扰小结
第10章 系统设计
10.1 工作距离
10.1.1 无线信号传输方程
10.1.2 附加损耗
10.1.3 询问和应答信道设计
10.1.4 数字调制二次雷达信道设计
10.2 目标检测概率和识别概率
10.2.1 信噪比与噪声系数
10.2.2 单次询问目标检测概率
10.2.3 “滑窗”处理与目标检测概率
10.3 系统容量
10.4 方位分辨力和方位角测量精度
10.4.1 方位分辨力
10.4.2 方位角测量精度
10.5 距离分辨力和距离测量精度
10.5.1 距离分辨力
10.5.2 距离测量精度
10.6 询问重复频率
10.6.1 询问重复频率设计
10.6.2 跨周期应答和群占据
10.7 询问天线安装高度
10.8 一次雷达与二次雷达之间的互耦
第11章 二次雷达设备配置
11.1 二次监视雷达设备配置及选址原则
11.1.1 机场建设需求
11.1.2 环境适应性
11.1.3 建设可行性
11.1.4 规划前瞻性
11.2 二次雷达敌我识别系统设备配置原则
11.3 地面作战平台设备配置方案
11.4 空中作战平台设备配置方案
11.5 海上作战平台设备配置方案
11.5.1 分散配置方案
11.5.2 集中配置方案
第12章 S模式报文及协议
12.1 询问报文和应答报文
12.2 奇偶校验
12.2.1 循环冗余校验编码
12.2.2 AP字段和PI字段的生成
12.2.3 上行链路编码器和译码器
12.2.4 下行链路编码器和译码器
12.2.5 下行链路纠错译码
12.3 全呼叫报文
12.3.1 全呼叫询问报文(UF=11)
12.3.2 全呼叫应答报文(DF=11)
12.4 监视报文及协议
12.4.1 监视询问报文(UF=4/UF=5)
12.4.2 监视应答报文(DF=4/DF=5)
12.4.3 全呼叫闭锁协议
12.5 标准长度监视通信报文
12.5.1 监视通信询问报文(UF=20/UF=21)
12.5.2 监视通信应答报文(DF=20/DF=21)
12.5.3 标准长度通信协议
12.6 扩展长度报文的传输
12.6.1 上行ELM(UF=24)
12.6.2 下行ELM(DF=24)
12.6.3 多站上行ELM传输协议
12.6.4 多站下行ELM传输协议
12.7 空—空服务和信标处理
12.7.1 空—空监视短询问报文(UF=0)
12.7.2 空—空监视长询问报文(UF=16)
12.7.3 空—空监视短应答报文(DF=0)
12.7.4 空—空监视长应答报文(DF=16)
12.7.5 空—空处理协议
12.7.6 间歇信标捕获
12.7.7 扩展长度间歇信标报文(DF=17)
第13章 二次雷达新技术
13.1 混合监视技术
13.2 数字调制二次雷达技术
13.2.1 数字基带信号设计
13.2.2 敌我识别模式数字调制询问信号波形
13.2.3 敌我识别模式数字调制应答信号波形
13.2.4 信号处理
13.2.5 性能分析
13.3 态势感知工作模式技术
13.3.1 信标态势感知
13.3.2 询问-应答态势感知
13.3.3 空—地态势感知
13.3.4 信号波形
13.3.5 性能分析
13.4 混扰和串扰抑制技术
13.4.1 混扰抑制技术
13.4.2 串扰抑制技术
13.5 时间同步与数字加密
13.5.1 时间代码与系统时
13.5.2 询问信号传输参数加密
13.5.3 询问信道中的信息加密和解密
13.5.4 应答信道中的信息加密和解密
13.5.5 加密产生的物理现象
13.6 技术展望
13.6.1 系统功能更加完善
13.6.2 系统性能更加先进
13.6.3 系统安全性和电子对抗能力显著提高
13.6.4 降低系统内部干扰的措施针对性更强
第14章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
14.1 引言
14.2 系统概述
14.2.1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14.2.2 系统功能
14.3 设备配置及性能要求
14.3.1 机载系统
14.3.2 地面站系统
14.3.3 机载天线系统
14.4 主要应用及典型应用方案
14.4.1 应用概述
14.4.2 典型应用方案
14.5 扩展长度间歇信标增强接收技术
14.5.1 当前的扩展长度间歇信标接收技术
14.5.2 改进的同步脉冲检测技术
14.5.3 比特数据和置信度判决改进技术
14.5.4 增强误码检错和纠错技术
14.5.5 小结
14.6 S模式1090 ES报文
14.6.1 报文的主要内容
14.6.2 报文的基本结构
14.7 发展展望
第15章 空中交通警戒与防撞系统
15.1 引言
15.2 TCAS II组成和工作原理
15.2.1 TCAS计算机单元
15.2.2 S模式应答机
15.2.3 S模式TCAS控制面板
15.2.4 天线
15.3 驾驶舱显示
15.3.1 TA信息显示
15.3.2 RA信息显示
15.3.3 语音告警
15.4 目标监视
15.4.1 S模式监视
15.4.2 C模式监视
15.4.3 混合监视
15.5 避撞概念
15.5.1 告警预留时间
15.5.2 保护范围等级系数
15.5.3 保护范围
15.6 避撞逻辑系统
15.6.1 跟踪
15.6.2 发布TA信息
15.6.3 威胁目标检测
15.6.4 发布RA信息
15.6.5 TCAS/TCAS协调
15.6.6 空—地通信
15.7 未来的防撞系统
附录A S模式询问报文一览表
附录B S模式应答报文一览表
附录C S模式字段定义
附录D S模式子字段定义
附录 E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