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人生十年,不可辜负的20岁到30岁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8.00购买纸书

9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美)梅格·杰伊(Meg Jay)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01

字       数:18.5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成功/励志 > 成功/激励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当下很多流行的说法告诉我们,年轻人的20多岁并不重要,是一生中可以无忧无虑,尽情挥霍,随意尝试不同选择的年纪。许多年轻人推迟婚姻和寻找稳定的工作,认为30多岁时再始稳定的生活是一样的。而实际上未来的不确定性让许多年轻人倍感压力和焦虑。在与年轻人一起工作的二十多年中, 临床心理学家梅格·杰伊(Meg Jay)博士从不会用 “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样轻松的话来安慰年轻的来访者,而是向他们指出,20多岁才是成年后的关键时期,它从不轻松,如果你不希望在30多岁的时候遭遇中年危机,那么就尽早始去做,去工作,去生活。 在本书中,作者将对于20多岁年轻人的科学研究发现与他们自己的真实故事编织在一起,为年轻人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来让他们的20-30岁“发挥更大的功效”。如果我们能足够明智地利用这段时间,我们未来一生的工作、 人际关系、人格、社交网络、身份, 甚至大脑和身体将发生极其重要、深刻的改变。<br/>【推荐语】<br/>一位30多岁的读者向我诉苦:“我真希望自己20多岁时就读过你这本书!” 人从出生到死亡会有很多经历,但真正决定未来的经历,基本上都集中在20多岁时:你人生中  80%的决定性时刻,都发生在35岁之前。  在20多岁的时候,你正处在四处漂泊和闯荡,“悬而未决”的动荡时期,你始遇到所谓的“生  命难题”:在哪里定居?以什么为业?是否要与人结为伴侣?如何结为伴侣?什么时候结为伴  侣?和谁结为伴侣?我会三十而立吗?我会成功吗?我会被爱吗?我会孤独终老吗?我的未来会  好吗?我会幸福吗?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会有意义吗?……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许你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方向、启发和目标。无论你选择躺平还是向  前,无论你现在是20岁、25岁还是30岁,有一确定无疑:你正处于自己重要的人生十年。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所谓的好或不好,但会有选择和结果。  全球万千20多岁年轻人的重要读物,  也是20多岁年轻人恰好需要的当头棒喝!  我本来对人生略感焦虑,但在读完你的书后,我不仅感觉更加心安,而且更有方向感了。  —布哈维希雅·G.,印度海得拉巴  我原以为这本书讲的是“劝君惜取少年时”之类的老生常谈,但我错了。说它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也  不为过。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如释重负。谢谢你以一种平等而尊重的方式和我们年轻一代对话。  —特莎·V.,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谢谢你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每一页都直人心。我想给我所有20多岁的朋友都一本。我感觉书  里面的内容写的就是我自己的经历,读起来很有共鸣。  —瑞恩·L-K.,美国萨克拉门托  读你的书,就像是在和你聊天一样,而且句句戳心。我现在正需要这样一本书。  —克里希纳·D.,澳大利亚悉尼<br/>【作者】<br/>梅格·杰伊 (Meg Jay ),美国知名临床心理学家,弗吉尼亚大学教育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临床心理学和性别研究博士,数十年来专注于研究成人发展和20-29岁人群。著有畅销书The Defining Decades,此书已在世界各地十几个国家出版,相关TED演讲——“为什么30岁不是新的20岁”已经被观看超过1000万次。她的作品被多家媒体引用,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以及BBC、NPR和TED。<br/>
目录展开

读者反馈

作者手记

更新版序 献给21世纪的所有年轻人

阅读指南

前言 什么是不可辜负的十年

引言 真正的人生

工作

1.身份资本

2.弱连接

3.未知的已知

4.Instagram上的完美人生

5.追求荣耀

6.定制化的人生[47]

爱情

7.台面上的话题

8.选择你的家庭

9.为爱失去自尊

10.同居效应

11.彼此合拍

12.二十九问

大脑与身体

13.为未来着想

14.一项社会实验

15.冷静下来

16.由外而内

17.融入社会

18.你的身体

19.以终为始

后记 我的未来会好吗

致谢

译者后记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