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日本佛教史纲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佛教文化研究领域的早期代表著作。作者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对佛教传人日本到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行了深的研究,揭示了日本佛教史的纲要和主要内容、佛教在日本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影响。 如今距首版已逾百年,《日本佛教史纲/宗教文化译丛》在日本学术界和佛教研究领域仍占据重要地位。 本书作者村上专精(1851-1929)是日本近代佛教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东京大学印度哲学教授、大谷大学校长等职。明治维新以后,他借鉴西方人文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日本佛教,主要著作有《大日本佛教史》《日本佛教史纲》《真宗全史》《因明学全书》等,被誉为明治时期佛教启蒙者和佛教史研究先驱。

售       价:¥

纸质售价:¥65.90购买纸书

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村上专精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06-01

字       数:20.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日本佛教文化研究领域的早期代表著作。作者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将佛教传日本到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行了系统深研究,揭示了日本佛教史纲要和主要内容、佛教在日本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影响。当今距首版已逾百余年,世界范围内对日本佛教的研究已有相当大的推,但本书在日本学术界和佛教研究领域仍占据重要地位。<br/>【推荐语】<br/>本书是日本佛教文化研究领域的早期代表著作。作者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对佛教传人日本到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行了深的研究,揭示了日本佛教史的纲要和主要内容、佛教在日本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影响。 如今距首版已逾百年,《日本佛教史纲/宗教文化译丛》在日本学术界和佛教研究领域仍占据重要地位。 本书作者村上专精(1851-1929)是日本近代佛教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东京大学印度哲学教授、大谷大学校长等职。明治维新以后,他借鉴西方人文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日本佛教,主要著作有《大日本佛教史》《日本佛教史纲》《真宗全史》《因明学全书》等,被誉为明治时期佛教启蒙者和佛教史研究先驱。<br/>【作者】<br/>村上专精,博士,兵库县冰上郡船城村野山人,号“天爱痴人”“不住”,后号“舟山”。父野山教觉寺广崎宗铠,母松原氏。生于嘉永四年[1851]四月二日,六岁诵净土三部经,不久从柿芝町行云寺冈村波州受《大学》《中庸》,又从兵库县天田郡野花村教念寺矢野乾明、播州姬路善教寺结诚义导等修汉学。明治四年[1871]二十一岁时,新潟县北蒲原郡水原町无为信寺武田行忠讲师之门,学唯识,在越后前后四年。明治七年[1874]四月到爱知县碧海郡重原村万福寺,五月人京都大谷派高仓学寮,因学寮发生纷扰,未几复归万福寺。明治八年为爱知县宝饭郡御马村觉寺村上界雄之养子,第二年继同寺席位。明治十年[1877]春,从云英晃耀学《因明大疏》。十三年[1880]一月三十岁时,京都教师学校,第二年七月,于高仓学寮结业,十五年[1882]五月,被任为“副讲”,讲授《唯识述记》。十七年三月,成为五等教师,七月,任越中高冈教校长,第二年四月辞任,在三河丰川妙严寺讲《因明大疏》《成唯识论》及《唯识二十论述记》等。二十年[1887]一月,受聘任东京“曹洞宗大学林”讲师,九月,任哲学馆特约讲师,第二年三月升为四等教师。二十二年[1889]三月于神田区今川小路创办佛教讲话所,六月发行月刊《佛教讲话集》杂志,从事传教。第二年一月,著《日本佛教一贯论》,七月任浅草大谷教校长,九月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特约讲师,讲授印度哲学,时年四十岁。二十年[1887]十一月著《因明学全书》,二十五年[1892]升为三等教师,又任净土宗本校特约讲师。二十六年[1893]补任“拟讲”。二十七年[1894]四月,与境野哲海、鹫尾顺敬等发行《佛教史林》月刊,佛教史研究之端。七月,大谷教学校改称第二中学寮,任第二中学寮长。二十九年[1896],兴起大谷派本愿寺改革之论,因参与此论议,第二年一月被削去学衔及教职。八月,著《大日本佛教史》和《日汉佛教年契》。三十年[1897]复职,任东京真宗中学校长。翌年八月,任侍讲,在浅草本愿寺为法嗣大谷光演和大谷莹亮讲本宗及外宗教典。九月著《日本佛教史纲》二卷。…… 村上博士所著除前记外,尚有《佛教道德新论》《佛教三大宗摘要》各一卷,《文类聚钞百二十题抉择记》二卷,《佛教忠孝编》《真俗二谛辨》《村上博士佛教讲演集》《女子教育管见》《自省录》《自信录》《女性训》《教理和实践》《诚之道》《佛教概论》《通俗修养论》《实践修身讲话》各一卷,《女子修身启蒙》四卷,《六十一年》《一切经的由来》《道元和亲鸾》《成功的时机》《大乘起信论讲话》《人生之路》《和平的宗教》《亲鸾的宗》《愚秃钞的愚秃草》《真宗的面目在那边吗》《随想录》《科注大乘起信论》《科注原人论》《大乘起信论达意》《俱舍论达意》《真宗要领》《安心立命谈》《佛教因果理法论》《佛教伦理》《立志论》各一卷(以上已出版);还有手稿本:《印度佛教史》三卷、《中国佛教系统论》九卷、《日本佛教发达史》十一卷、《佛教唯心论》五卷、《大乘论》四卷、《佛教概论》四卷、《禅宗史》三卷、《德川时代史》二卷等。 译者简介: 杨曾文,山东省即墨县人,佛教史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己退休。著有《中国佛教史》、二、三卷(合著)、《佛教的起源》、《神会语录研究》、《日本佛教史》,及编校《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等书。杨氏治学勤奋,先后曾游学日本、美国等地。对于中日佛教学术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br/>
目录展开

“宗教文化译丛”总序

中译本序

译者前言

自 序

总 论

第一期 三论宗和法相宗时代[552—784]

第一章 佛教的传入及物部、中臣二氏与苏我氏的斗争

第二章 推古朝的兴佛和圣德太子的出世

第三章 三论、成实两宗的传入

第四章 三论、成实两宗的起源及其教义

第五章 法相宗的传入及该宗的高僧

第六章 法相、俱舍两宗的起源及其教义

第七章 大化革新以后的趋势

第八章 东大寺及国分寺的建立

第九章 华严宗的传入和起源及其教义

第十章 戒律宗的传入及鉴真和尚的事迹

第十一章 戒律宗的起源及其教义

第十二章 皇室、贵族的皈依和营建诸寺(一)

第十三章 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第十四章 关于佛教的制度(一)

第二期 天台宗和真言宗时代[784—1192]

第一章 天台宗和真言宗的创立以及两宗的入唐求法

第二章 南都佛教的大势

第三章 传教大师及其门徒

第四章 天台宗的起源及其教义

第五章 睿山戒坛的创立

第六章 弘法大师及其门徒

第七章 真言宗的起源及其教义

第八章 真言宗分派的渊源

第九章 益信、圣宝二僧正及其门下

第十章 宽朝、仁海二僧正的出世

第十一章 东密事相的分派

第十二章 密教的兴盛和修法法会

第十三章 慈觉大师及其门徒

第十四章 智证大师及其门徒

第十五章 睿山的兴盛及慈慧僧正的出世

第十六章 山、寺二门的分立

第十七章 慧心院、檀那院的二僧都及慧、檀两派教义的差别

第十八章 天台圆教的分派

第十九章 台密事相的分派

第二十章 东寺密教与睿山天台密教的关系及其异同

第二十一章 山、寺二门及南北佛教的倾轧

第二十二章 觉鑁上人的出世和古义、新义分派的由来

第二十三章 净土教的逐渐兴起和空也上人的出世

第二十四章 融通念佛宗的创立及良忍上人的出世

第二十五章 皇室、贵族的皈依和营建诸寺(二)

第二十六章 关于佛教的制度(二)

第三期 净土宗、禅宗、日莲宗时代[1192—1603]

第一章 本期佛教的大势

第二章 南都佛教的状况

第三章 睿山僧侣的飞扬跋扈和元龟年间的大难及其再建

第四章 赖瑜和尚的出世和诸山教相的兴废

第五章 南京和北京律宗的兴隆

第六章 净土宗的创立和法然上人及其门徒

第七章 净土宗的源流及其教义

第八章 圣光、良忠和证空上人

第九章 法然上人门下的异义

第十章 净土宗的分派

第十一章 净土真宗的创立和亲鸾圣人及其门徒

第十二章 真宗的教义

第十三章 真宗的分派和觉如、存觉二位上人

第十四章 一遍上人的出世和时宗的教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传入和荣西禅师及其门徒

第十六章 荣西禅师以后临济禅宗的兴隆

第十七章 曹洞宗的传入和承阳大师及其门徒

第十八章 禅宗的源流及其教义

第十九章 圣一、大应两位国师的出世及其门徒

第二十章 梦窗国师及其门徒

第二十一章 圆明国师的出世和曹洞宗的分派

第二十二章 日莲宗的创立和日莲上人的出世

第二十三章 日莲宗的教义

第二十四章 日莲上人的门徒和日莲宗的分派

第二十五章 日像上人的出世和京都的日莲宗

第二十六章 莲如、真慧二位上人以及本愿寺派与高田寺派的关系

第二十七章 莲如上人灭后的真宗及石山之战和一向起义

第二十八章 真盛上人的出世和天台宗真盛派的分立

第二十九章 净土宗白旗派和名越派的繁荣

第三十章 皇室、贵族的皈依和营建诸寺(三)

第四期 诸宗持续时代[1603—1867]

第一章 德川氏的寺家制度和崇传长老

第二章 禁止天主教和改变宗门

第三章 天台宗的状况和天海大僧正

第四章 日光、东睿两山的建立和浅草寺

第五章 妙立、灵空的出世和圆耳、显道的复古及华严宗的凤潭

第六章 天台宗学风的变动和睿山安乐院的沿革

第七章 真言宗的状况和正法律的兴起

第八章 高野山的学侣、行人、圣方的倾轧

第九章 智山、丰山的由来及其兴隆

第十章 临济宗的状况和白隐禅师的出世

第十一章 曹洞宗的状况

第十二章 曹洞宗的复古和月舟、卍山师徒

第十三章 净土宗的状况和檀林

第十四章 东西两本愿寺的分立及其学黉

第十五章 两本愿寺的宗义纠纷

第十六章 日莲宗中兴的三师和谈林的起源

第十七章 日莲宗不受不施派的兴起

第十八章 黄檗宗的创立和隐元禅师的事迹

第十九章 木庵、高泉二位禅师和黄檗山其后的状况

第二十章 普化宗和修验道

第二十一章 增上寺和两本愿寺关于宗名的争论

第二十二章 神儒二道学者的排佛论

第五期 明治维新以后的佛教[1868—1898]

第一章 明治初年的状况

第二章 社寺局设置以后的状况

作者略传

校后跋

附录一 日本佛教史年表

附录二 翻译参考书目

附录三 日本国县名对照表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