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论平等电子书

R.H.托尼文字摘录 1.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当然能够永久地结束整个可恶的阶级优势和阶级劣势,这些优势和劣势是我们现存社会体系的特征和恶习之一。 2.如果民主能够屹立不倒,那么其原因不是因为它到目前为止仍然屹立不倒,而是因为普通人坚信它将长存,同时致力于拓展其根基。在**,拓展民主的根基意味着摧毁金权政治,并以平等主义的社会取而代之。 3.对不平等的漠不关心并不是一个将使各方对立起来的政治问题,而是将各方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特征和习惯。

售       价:¥

纸质售价:¥64.60购买纸书

1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R·H·托尼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01

字       数:20.3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R.H.托尼(R.H.Tawney),英国20世纪早期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批评家。《论平等》是托尼阐述其思想的代表作,一部经典著作。托尼指出:古老的不平等已采取了不易觉察、更加复杂的形式,得到更好的掩盖,在统计数据上变得更令人误解;而社会不平等的两大支柱——财富与教育,仍未受到撼动。托尼尤其关注教育平等问题,他的思想,在**依旧鲜活而具有意义。本书版本信息:R.H.Tawney, Equality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Richard M. Titmuss),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 1964.<br/>【推荐语】<br/>R.H.托尼文字摘录 1.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当然能够永久地结束整个可恶的阶级优势和阶级劣势,这些优势和劣势是我们现存社会体系的特征和恶习之一。 2.如果民主能够屹立不倒,那么其原因不是因为它到目前为止仍然屹立不倒,而是因为普通人坚信它将长存,同时致力于拓展其根基。在**,拓展民主的根基意味着摧毁金权政治,并以平等主义的社会取而代之。 3.对不平等的漠不关心并不是一个将使各方对立起来的政治问题,而是将各方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特征和习惯。 4.显而易见的是,“平等”一词拥有不止一种含义,人们围绕这个词所产生的种种纷争,至少部分是因为大家对其持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它既可以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述,又可以表达一种伦理判断。 5.虽然人们的自然禀赋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致力于消除基于社会组织之上的不平等(而不是消除基于个人差异之上的不平等),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 6.阶级差异的本质是地位和权力的差异:至少以某些标准来看,它是不同程度的权威和从属关系的一种体现。 7.财富和权力的巨大悬殊并不是文明的标志,而是野蛮的标志。 8.一个文明的共同体将会尽力消除产生统治和奴性精神的原因,从而消除那种精神。 9.文明的共同体应该致力于使权力不要成为一种任意的权力,而应该成为一种负责任的权力,同时,当文明的共同体在社会制度中发现特权的构成要素时,应该尽力清除它。 10.平等的真实含义在于法律权利的无差异性。当且仅当在这种意义上,追求平等的目标才是适当的,或者才有可能实现该目标。 11.倘若正确理解机会平等,它就不仅意味着通常认为生活中值得获得的东西应该向所有人放,而且也意味着没有人应该遭受任意的惩罚。 12.强者的自由是对弱者的压迫。<br/>【作者】<br/>R.H.托尼(R.H.Tawney,1880-1962),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批评家。曾执教于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伦敦大学。主要著作有:《16世纪的土地问题》(1912年)、《贪婪的社会》(1920年)、《不列颠劳工运动》(1925年)、《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926年)、《论平等》(1931年)和《中国的土地和劳动》(1932年)等。 高景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和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译有贝兹《人权的理念》等。 曹钦,南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政治哲学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译有佩蒂特《依照人民的意愿》等。  <br/>
目录展开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导论

序言

第一章 对不平等的信仰

第二章 不平等与社会结构

第一节 阶级的含义

第二节 经济轮廓与社会轮廓

第三节 平等与文化

第三章 历史背景

第一节 法律特权的衰落

第二节 机会平等

第三节 新外表下的旧问题

第四章 平等的策略

第一节 再分配的方法

第三节 社会服务的扩大

第四节 拦路之狮

第五章 经济自由的条件

第一节 经济权力的集中

第二节 自由与平等

第三节 作为一种社会功能的工业

第六章 民主与社会主义

第一节 形式与现实

第二节 对民主的威胁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前提

第四节 工党面前的任务

第七章 结语(1938—1950)

第一节 收入的分配

第二节 集体供给的扩大

第三节 平等与自由

附录

附录1A

附录1B

附录2

索引

译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