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中国儒学通志”总序
魏黄初元年 公元220年
1 仲长统卒
2 陈群立九品官人之法
3 魏以贾洪为白马王相
4 郑称为魏武德侯傅
5 曹丕诏王象等撰《皇览》
6 魏以邯郸淳为博士
7 蒋济上《万机论》
8 华歆议以经试举孝廉
9 刘寔生
黄初二年(蜀章武元年) 公元221年
1 魏举孝廉
2 王基察孝廉
3 魏文帝诏祀孔子
4 吴以唐固为议郎
5 尹默授蜀后主《左氏传》
6 刘廙卒
7 羊祜生
黄初三年(蜀章武二年 吴黄武元年) 公元222年
1 魏通经选士
2 杜预生
3 吴严畯使蜀
4 令狐邵卒
黄初四年(蜀章武三年建兴元年吴黄武二年) 公元223年
1 隗禧为魏谯王郎中
2 杜琼、尹默为蜀谏议大夫
3 虞翻交州授徒
4 华歆荐管宁独行君子
5 管辂与单子春论《易》之五行
6 薛夏为魏秘书丞
7 王肃为魏散骑黄门侍郎
黄初五年(蜀建兴二年 吴黄武三年) 公元224年
1 魏立太学
2 乐详为魏博士
3 苏林为魏博士给事中
4 嵇康生
5 谯周为益州劝学从事
6 杜畿卒
7 卫觊等撰述《魏史》纪传
黄初六年(蜀建兴三年 吴黄武四年) 公元225年
1 程秉以礼教进言孙登
2 锺会生
3 唐固为吴尚书仆射
黄初七年(蜀建兴四年 吴黄武五年) 公元226年
1 王弼生
2 士燮卒
太和元年(蜀建兴五年 吴黄武六年) 公元227年
1 魏明帝祭祀
2 高堂隆为魏博士
3 高柔请以学行优劣用博士
4 向秀生
5 傅嘏与荀粲、夏侯玄论名理与玄远
太和二年(蜀建兴六年 吴黄武七年) 公元228年
1 魏明帝诏令贡士以经学为先
2 魏华歆举荐郑小同
3 王朗卒
太和三年(蜀建兴七年
吴黄武八年黄龙元年) 公元229年
1 王肃为魏散骑常侍
2 卫觊卒
3 张纮卒
太和四年(蜀建兴八年 吴黄龙二年) 公元230年
1 董遇为魏大司农
2 魏明帝下诏课试郎吏博士
3 吴立都讲祭酒
4 王肃上疏宜遵旧礼
5 锺繇卒
6 张裔卒
7 何宗卒
太和六年(蜀建兴十年 吴嘉禾元年) 公元232年
1 魏张揖作《古今字诂》
2 王肃议禘祫之礼
太和七年(青龙元年蜀建兴十一年吴嘉禾二年) 公元233年
1 虞翻卒
2 陈寿生
青龙二年(蜀建兴十二年 吴嘉禾三年) 公元234年
1 王肃上疏请山阳公称皇以配其谥
2 谯周为益州典学从事
3 尹默卒
青龙四年(蜀建兴十四年 吴嘉禾五年) 公元236年
1 张昭卒
2 王肃领秘书监
3 高堂隆议礼乐
4 陈群卒
5 王基依郑学反对王肃
景初元年(蜀建兴十五年 吴嘉禾六年) 公元237年
1 王肃议司徒陈矫服
2 高堂隆上疏建议崇礼乐、尊儒士
3 魏明帝郊祀
景初二年(蜀延熙元年 吴赤乌元年) 公元238年
1 魏明帝尊儒贵学
2 李譔为蜀太子庶子
3 谯周为蜀太子家令
4 魏议考课
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 吴赤乌二年) 公元239年
1 刘劭著《乐论》
2 王肃议明帝丧礼
正始元年(蜀延熙三年 吴赤乌三年) 公元240年
1 王肃出为广平太守
2 薛综为选曹尚书
正始二年(蜀延熙四年吴赤乌四年) 公元241年
1 魏齐王芳通《论语》
2 魏立三字石经
3 阚泽论三教
正始三年(蜀延熙五年 吴赤乌五年) 公元242年
1 阚泽为吴太子太傅
2 薛综为吴太子少傅
正始四年(蜀延熙六年 吴赤乌六年) 公元243年
1 王弼与裴徽论孔圣与老子
2 王肃为魏太常
3 阚泽卒
4 薛综卒
正始五年(蜀延熙七年 吴赤乌七年) 公元244年
1 魏齐王芳讲《尚书》
2 王弼与何晏论学
3 傅玄为魏著作郎
正始六年(蜀延熙八年 吴赤乌八年) 公元245年
1 魏以王朗《易传》为课试之书
2 何晏等上《论语集解》
3 刘靖上书陈儒训之本
正始七年(蜀延熙九年 吴赤乌九年) 公元246年
1 魏齐王芳讲《礼记》
2 刘劭执经讲学
3 蒋琬卒
正始八年(蜀延熙十年 吴赤乌十年) 公元247年
1 何晏谏讲论经义
2 射慈为吴中书郎
3 刘劭卒
正始九年(蜀延熙十一年 吴赤乌十一年) 公元248年
1 王弼为魏尚书郎
2 何晏与管辂论《易》九事
正始十年(嘉平元年 蜀延熙十二年吴赤乌十二年) 公元249年
1 何晏卒
2 桓范卒
3 王弼卒
4 王昶陈“治略五事”
嘉平二年(蜀延熙十三年 吴赤乌十三年) 公元250年
1 王肃作《家语解》
2 杜琼卒
嘉平三年(蜀延熙十四年
吴赤乌十四年太元元年) 公元251年
1 郑冲为魏司空
2 王基修学校
嘉平四年(蜀延熙十五年 吴太元二年神凤元年建兴元年) 公元252年
1 郭象生
2 吴令周昭等撰《吴书》
3 杜恕卒
嘉平五年(蜀延熙十六年 吴建兴二年) 公元253年
1 王肃徙为河南尹
2 锺会撰《四本论》
嘉平六年(正元元年 蜀延熙十七年吴五凤元年) 公元254年
1 王肃迎高贵乡公
2 皇甫谧举孝廉
3 刘靖卒
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 吴五凤二年) 公元255年
1 魏高贵乡公讲《尚书》
2 杜预为尚书郎
3 傅嘏卒
4 王沈与荀觊、阮籍等共撰《魏书》
正元三年(甘露元年 蜀延熙十九年吴五凤三年太平元年) 公元256年
1 王肃卒
2 孙炎著论驳王肃《圣证论》
3 高贵乡公与太学博士论《易》、《尚书》、《礼记》
甘露二年(蜀延熙二十年 吴太平二年) 公元257年
1 杜预拜魏尚书郎
2 高贵乡公诏令群臣修明经典
甘露三年(蜀景耀元年 吴太平三年永安元年) 公元258年
1 孙休下诏立五经博士
2 高贵乡公诏以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
3 杜夷生
甘露四年(蜀景耀二年 吴永安二年) 公元259年
1 王昶卒
2 郑小同卒
甘露五年(景元元年 蜀景耀三年吴永安三年) 公元260年
1 蜀李譔卒
2 贺循生
景元二年(蜀景耀四年 吴永安四年) 公元261年
1 魏王基卒
2 束皙生
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 吴永安五年) 公元262年
1 荀崧生
2 来敏卒
景元四年(蜀景耀六年炎兴元年吴永安六年) 公元263年
1 郑冲为太保
2 何随蜀亡去官
3 杜轸施行教化
4 孟光好《公羊春秋》
景元五年(咸熙元年 吴永安七年元兴元年) 公元264年
1 荀顗等人受诏撰《晋礼》
2 文立为郎中
3 司马胜之为梁州别驾从事
4 王化为乐涫令
5 锺会卒
晋泰始元年(魏咸熙二年 吴元兴二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
1 范平敦悦儒学
2 荀勖为中书监
3 陈邵为燕王师
4 王懋约为燕王师
5 伊说为乐安王友
6 晋武帝崇儒兴学
7 崔游为朗中
8 晋武帝重用儒家大族
9 董遇等七人被尊为儒宗
泰始二年(吴宝鼎元年) 公元266年
1 袁准卒
2 傅玄上疏陈尊儒重教
3 傅玄与羊祜论三年之丧
泰始三年(吴宝鼎二年) 公元267年
1 裴頠生
2 文立为晋太子中庶子
3 行乡饮酒、乡射礼
4 姚信为吴太常
5 晋徵李密为太子洗马
6 谯周拜骑都尉
7 孔震为奉圣亭侯
泰始四年(吴宝鼎三年) 公元268年
1 王祥卒
2 杜预论黜陟之课
3 傅玄起为晋御史中丞
4 孔衍生
泰始五年(吴建衡元年) 公元269年
1 应贞卒
2 傅玄迁太仆
泰始六年(吴建衡二年) 公元270年
1 晋武帝于辟雍行大射礼
2 陈邵拜给事中
3 谯周卒
4 晋武帝幸学
泰始七年(吴建衡三年) 公元271年
1 晋武帝亲躬临拜宗庙
2 裴秀卒
3 吕忱撰《字林》
4 晋皇太子衷讲《孝经》通
泰始八年(吴凤凰元年) 公元272年
1 晋武帝下诏整顿太学生
2 向秀卒
泰始九年(吴凤凰二年) 公元273年
韦昭卒
泰始十年(吴凤凰三年) 公元274年
1 郑冲卒
2 荀顗卒
3 张靖、杜预等奏议皇太子除服事
晋咸宁元年(吴天册元年) 公元275年
1 卫瓘为晋尚书令
2 晋武帝将郑冲、荀顗等人列于铭飨
咸宁二年(吴天玺元年) 公元276年
孙毓为博士
咸宁三年(吴天纪元年) 公元277年
1 司马衷讲《诗》通
2 刘寔为晋太常
3 晋武帝临学宫
咸宁四年(吴天纪二年) 公元278年
1 司马衷行大射礼于辟雍
2 傅玄卒
3 晋武帝初立国子学
4 王恂卒
5 郤正卒
6 卢钦卒
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 公元279年
1 汲郡竹简出土
2 荀勖著《新簿》
3 文立卒
晋太康元年 公元280年
1 虞溥大修庠序
2 晋武帝行教化
太康二年 公元281年
1 挚虞等讨论荀顗撰《五礼》
2 裴頠为晋太子中庶子
3 蔡谟生
4 卫瓘议宜复古乡举里选
5 阮侃著《毛诗音》
6 束皙校编汲冢竹书
太康三年 公元282年
1 皇甫谧卒
2 杜预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3 司马衷讲《礼记》
太康四年 公元283年
华峤著《汉后书》
太康五年 公元284年
1 修明堂、辟雍、灵台
2 杜预卒
3 何随卒
太康六年 公元285年
1 陈寿撰成《三国志》
2 刘毅卒
太康七年 公元286年
孔坦生
太康八年 公元287年
李密卒
太康九年 公元288年
傅咸上书言宗社事
太康十年 公元289年
1 荀勖卒
2 刘兆不应公府辟
3 刘智卒
晋永熙元年 公元290年
1 群臣议《晋书》之起始年
2 崔豹官至太傅
3 裴頠为国子祭酒
晋元康元年 公元291年
1 卫瓘卒
2 挚虞上礼议十五篇
3 欧阳建为冯翊太守
4 皇太子讲《孝经》
5 杜轸卒
6 董景道隐于商洛山
元康三年 公元293年
1 裴頠奏修国学
2 晋诏国子学品第诸生
3 华峤卒
4 潘尼上《释奠颂》
元康四年 公元294年
张华召束皙为掾
元康五年 公元295年
束皙为晋著作佐郎
元康七年 公元297年
陈寿卒
元康八年 公元298年
贺循补晋太子舍人
元康九年 公元299年
1 孙盛生
2 裴頠为晋尚书仆射
3 阎缵论皇族子弟教育
4 邹湛卒
5 晋惠帝临学宫
晋永康元年 公元300年
1 裴頠卒
2 欧阳建卒
3 束皙卒
晋永宁元年 公元301年
1 王长文卒
2 赵王伦以郭琦为吏
3 赵王伦以贺循为侍御史,辞疾去职
4 张轨在郡立学
晋太安元年(永宁二年) 公元302年
1 徐苗卒
2 刘寔为太傅
晋永兴元年 公元304年
1 刘渊以范隆为大鸿胪
2 崔游卒
永兴二年 公元305年
1 王接卒
2 江惇生
3 徵贺循为丹阳内史不就
4 庾翼生
晋光熙元年 公元306年
1 司马彪卒
2 纪瞻与顾荣共论《易》之太极
晋怀帝永嘉元年 公元307年
1 公车徵虞喜为博士
2 徵杜夷不至
3 孔衍为安东参军
永嘉三年 公元309年
1 续咸历廷尉平、东安太守
2 缪播卒
永嘉四年 公元310年
1 刘寔卒
2 刘殷为前赵大司徒
3 江统卒
永嘉五年 公元311年
挚虞卒
永嘉六年 公元312年
郭象卒
晋建兴元年 公元313年
1 刘琨以续咸为晋从事中郎
2 蔡谟为晋丞相掾
3 后赵石勒立太学
建兴二年 公元314年
孙绰生
建兴四年 公元316年
1 虞溥卒
2 续咸卒
3 氾毓撰《春秋释疑》
4 张璠撰《周易集解》
5 《鲁诗》亡
6 义理易兴,费氏易盛
晋建武元年 公元317年
1 王导奏请复兴太学
2 晋元帝立太学
3 干宝撰《晋纪》
4 贺循为晋太常
5 元帝诏博议三年之丧
6 杜夷为晋国子祭酒
7 梅赜献《孔传古文尚书》
8 前燕慕容廆引纳儒生
晋太兴元年(前赵光初元年) 公元318年
1 孔衍为晋太子中庶子
2 孔坦补太子舍人
3 晋皇太子执经问义
4 孔愉《奏日蚀伐鼓非旧典》
5 郭璞、王隐受命撰《晋史》
6 董景道固辞前赵太子少傅
7 韦謏为前赵黄门郎
8 晋元帝议修学校置博士,荀崧作《上疏请增置博士》
9 范隆卒
太兴二年(前赵光初二年) 公元319年
1 贺循上书言置经学博士
2 贺循卒
3 庾亮侍讲东宫
4 后赵石勒立小学
5 后赵石勒崇信儒学
太兴三年(前赵光初三年) 公元320年
1 晋元帝司马睿诏议宗庙祭仪
2 晋元帝作《太子释奠诏》
3 孔衍卒
4 孔坦作《奏议策除秀孝》
5 赵主刘曜立学
太兴四年 公元321年
晋元帝置《周易》、《仪礼》、《公羊》博士
晋永昌元年 公元322年
王暠卒
晋太宁元年 公元323年
1 杜夷卒
2 荀崧领太子太傅
3 杨方著《五经钩沉》
太宁二年 公元324年
1 石勒亲临学校考学生经义
2 晋明帝诏议三恪二王
太宁三年 公元325年
1 明帝诏祀孔子
2 虞喜被徵为博士
3 荀崧录尚书事
4 干宝著《晋纪》奏上
晋咸和元年 公元326年
1 应詹卒
2 荀崧领秘书监
3 戴逵生
咸和三年 公元328年
王导、荀崧等入宫侍帝
咸和四年 公元329年
1 荀崧卒
2 谢沈为何充参军
3 蔡谟为琅邪王师
咸和六年(后赵建平二年) 公元331年
1 后赵石勒起明堂、辟雍、灵台于襄国城西
2 韩伯生
咸和七年(后赵建平三年) 公元332年
1 后赵命郡国立学官
2 晋诏举贤良
咸和九年 公元334年
孙绰徵拜太学博士
晋咸康元年 公元335年
1 孔坦任王导司马
2 江惇被徵为儒林参军、博士、著作郎
咸康二年 公元336年
1 干宝卒
2 孔坦卒
3 郗超生
4 王愆期议陈诜妻丧服
咸康三年 公元337年
晋国子祭酒袁瑰、太常冯怀上疏言复兴学校
咸康四年 公元338年
1 李充撰《学箴》
2 庾亮作《武昌开置学官教》
3 范宣辞郗鉴任命
4 李寿徵龚壮为太师
咸康五年(后赵建武五年) 公元339年
1 庾亮作《杂乡射等议》,修雅乐
2 范宁生
3 后赵石虎令郡国立五经博士
4 前凉张骏立辟雍明堂
咸康六年 公元340年
1 庾冰奏请沙门礼拜王者
2 王隐上《晋书》
3 孙盛与殷浩、刘惔等人论《易》
晋建元元年(后赵建武九年) 公元343年
1 后赵石虎遣博士洛阳写石经
2 谢沈为晋太学博士
3 孙盛与褚裒论南北学风
建元二年 公元344年
1 徐邈生
2 谢沈卒
晋永和元年 公元345年
1 司马昱录尚书六条事
2 庾翼卒
3 范宣在豫章讲授经学
4 前燕立东庠
永和二年 公元346年
1 蔡谟辅政
2 蔡谟、冯怀、司马无忌、孙绰、徐禅、虞喜、范宣议十月殷祭
3 张重华徵祈嘉为儒林祭酒
4 殷融以郑玄义议典礼
5 晋博士荀讷议忌月之事
永和三年 公元347年
1 前燕慕容皝考试诸生
2 蔡谟为扬州刺史
永和四年 公元348年
袁乔卒
永和六年 公元350年
1 蔡谟被免为庶人
2 韦謏卒
永和八年 公元352年
1 晋罢遣太学生徒
2 徐广生
3 李充为晋大著作郎,定目录四部分类法
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1 江惇卒
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 公元354年
1 谢安与子侄论学
2 张祚徵郭荷为博士祭酒
3 前秦苻健修尚儒学
永和十一年 公元355年
1 集群臣论经义
2 范泰生
3 曹耽议谥
永和十二年 公元356年
1 晋穆帝讲《孝经》
2 虞喜卒
3 蔡谟卒
晋升平元年(秦永兴元年) 公元357年
1 晋穆帝讲《孝经》
2 胡讷、王彪之议纳皇后礼
升平三年(前燕光寿三年) 公元359年
前燕慕容儁立小学
升平四年(前燕建熙元年) 公元360年
王欢为前燕国子博士
升平五年(前秦甘露三年) 公元361年
1 前秦苻坚广修学官
2 范宁作《春秋穀梁传集解》
3 习凿齿著《汉晋春秋》
晋隆和元年(前秦甘露四年) 公元362年
1 江逌议《尚书》洪祀之制
2 李充卒
3 前秦苻坚临太学
4 宣文君传《周官》
晋兴宁元年(前燕建熙四年) 公元363年
前燕慕容暐祀孔子,以王欢为国子祭酒
兴宁二年 公元364年
1 桓温奏请敦明学业
2 胡讷、王彪之议纳皇后礼
兴宁三年 公元365年
范汪卒
晋太和三年公元368年
1 王述卒
2 徐邈应选儒学之士
太和四年 公元369年
傅隆生
太和五年 公元370年
1 孟陋注《论语》
2 何承天生
3 王欢卒
4 孙盛卒
太和六年(咸安元年 前秦建元七年) 公元371年
1 孙绰卒
2 苻坚置礼学祭酒
晋咸安二年 公元372年
1 苻坚临太学
2 张凭为晋吏部郎
3 裴松之生
晋宁康元年 公元373年
车胤为中书侍郎
宁康二年 公元374年
1 傅亮生
2 范宁任余杭令时兴学校,养生徒
3 王坦之与殷康子论公谦之义
宁康三年(前秦建元十一年) 公元375年
1 孝武帝讲《孝经》
2 苻坚下诏增崇儒教
3 孝武帝亲祀孔子
晋太元元年(前秦建元十二年) 公元376年
晋孝武帝集群臣论经义
太元二年(前秦建元十三年) 公元377年
1 周续之生
2 徐广被辟为谢玄从事
3 裴松之学《论语》《毛诗》
太元三年 公元378年
1 王淮之生
2 荀伯子生
3 戴颙生
太元五年 公元380年
1 谢安始立国学
2 范宁议辟雍、明堂礼制
3 韩伯卒
太元六年 公元381年
1 前秦焚其史
2 崔浩生
太元八年 公元383年
黄泓卒
太元九年 公元384年
1 谢石请兴复国学
2 习凿齿卒
3 颜延之生
太元十年 公元385年
1 殷茂与李辽上书言学
2 车胤领国子博士
太元十一年(北魏登国元年) 公元386年
1 封孔靖之为奉圣亭侯
2 雷次宗生
3 郭瑀卒
太元十二年 公元387年
1 范宁在郡兴学
2 车胤议郊庙明堂之事
3 徐邈议明堂郊祀
4 晋孝武帝徵戴逵、龚玄之,皆不至
5 博士曹耽议二王后与太子先后
太元十三年 公元388年
1 范弘之为晋太学博士
2 周续之从范宁受学
3 王珉卒
太元十四年 公元389年
1 徐邈迁晋散骑侍郎
2 裴松之拜晋殿中将军
太元十五年(北魏登国五年) 公元390年
1 徐邈议太子服生母礼
2 晋徵戴逵为国子祭酒,不至
3 北魏高允生
太元十六年 公元391年
徐广为晋秘书郎,改筑太庙
太元十七年(后秦建初七年) 公元392年
1 殷仲堪与慧远论《易》
2 后秦置学官
太元十九年 公元394年
徐爰生
太元二十一年(后秦皇初三年) 公元396年
1 后秦姚兴孝廉选士
2 戴逵卒
晋隆安元年(后秦皇初四年) 公元397年
1 徐邈卒
2 后秦姚兴与天水儒者讲论道艺
隆安三年(北魏天兴二年) 公元399年
1 北魏立五经博士
2 北魏广集天下经书
3 殷仲堪卒
隆安四年(南燕建平元年) 公元400年
1 车胤卒
2 南燕建学官
隆安五年(北魏天兴四年 南凉建和二年) 公元401年
1 北魏行释菜礼
2 北魏道武帝主持纂成《众文经》
3 南凉立学
4 范宁卒
晋元兴元年 公元402年
1 慧远讲《丧服经》
2 桓玄与慧远议沙门是否敬王者
3 梁祚生
元兴二年(南燕建平四年) 公元403年
1 徐广任桓玄大将军祭酒
2 南燕策试诸生
3 王淮之任桓楚尚书祠部郎
元兴三年(西凉庚子五年) 公元404年
1 西凉立泮宫
2 徐广谏桓玄宜追立七庙
晋义熙元年(西凉建初元年) 公元405年
1 徐广奉诏撰《车服仪注》
2 戴颙注《礼记·中庸》
义熙二年 公元406年
1 徐广受敕撰写国史
2 刘毅徵周续之为太学博士
义熙三年 公元407年
1 殷仲文卒
2 西凉以刘昞为儒林祭酒
义熙四年 公元408年
周续之注《高士传》
义熙五年(北魏永兴元年) 公元409年
1 周续之为刘裕世子讲《礼》
2 北魏改国子学为中书学
3 崔浩为北魏博士祭酒
4 北魏太宗以师傅之恩赐爵梁越祝阿侯
义熙六年 公元410年
徐广迁散骑常侍
义熙七年 公元411年
1 刘裕表天子依旧策试秀才、孝廉
2 孔琳之作《建言便宜》
3 裴松之作《请禁私碑表》
4 平恒生
义熙八年(北魏永兴四年) 公元412年
1 何承天除晋太学博士
2 北魏崔浩上《孝经》、《论语》、《诗》、《尚书》、《春秋》、《礼记》、《周易》解
3 阚骃典校经籍
4 王玄载生
义熙九年 公元413年
1 徐广议四府君迁主礼
2 何偃生
义熙十年 公元414年
徐伯珍生
义熙十一年 公元415年
1 周续之为刘柳所荐举
2 何承天为刘裕世子征虏参军
3 关康之生
4 臧荣绪生
义熙十二年(北燕太平八年) 公元416年
1 北燕建太学
2 后秦姚兴卒
3 裴松之任司州主薄,转治中从事史
4 徐广上《晋纪》
义熙十三年 公元417年
刘裕收书归江左
义熙十四年 公元418年
1 刘裕徵宗炳和周续之为太尉掾,皆不起
2 裴松之任宋国世子洗马
3 郑鲜之举颜延之为博士
4 游明根生
晋元熙元年(北凉玄始八年) 公元419年
1 裴松之议立五庙乐
2 范弘之作《与王珣书》
3 何琦著《为曾祖后服议》
4 曹毗著《论语释》
5 范坚著《春秋释难》
宋永初元年(北魏泰常五年) 公元420年
1 徐广辞官归隐
2 宋设雅乐
3 北凉以刘昞为秘书郎中
永初二年(北魏泰常六年) 公元421年
1 范泰上表请建国学
2 颜延之与周续之辩难
3 伏曼容生
永初三年(北魏泰常七年) 公元422年
1 崔浩与寇谦之论古治乱之迹
2 宋下诏兴学
景平元年(北魏泰常八年) 公元423年
1 周续之卒
2 北魏明元帝观石经,撰《新集》
宋元嘉元年(北魏始光元年) 公元424年
1 荀昶至中书郎
2 范晔始撰《后汉书》
3 孔默之治儒学
元嘉二年(北魏始光二年) 公元425年
1 宋徐广卒
2 陆澄生
元嘉三年(北魏始光三年) 公元426年
1 傅亮卒
2 颜延之被徵为中书侍郎
3 裴松之始为《三国志》作注
4 北魏起太学,祀孔子,以颜渊配
5 虞愿生
元嘉四年(北魏始光四年) 公元427年
陶潜卒
元嘉五年(北魏神元年) 公元428年
1 宋太祖令谢灵运撰写《晋书》
2 范泰卒
元嘉六年(北魏神二年) 公元429年
1 裴松之上《三国志注》
2 崔浩叙成北魏《国书》三十卷
元嘉八年(北魏神四年) 公元431年
1 宋殷淳撰《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
2 张伟拜中书博士
元嘉十年(北魏延和二年) 公元433年
1 卢丑卒
2 王淮之卒
元嘉十一年(北魏延和三年) 公元434年
刘瓛生
元嘉十三年(北魏太延二年) 公元436年
1 何尚之建南学
2 宋徵雷次宗,不就
元嘉十四年(北魏太延三年) 公元437年
宋傅隆论《新礼》
元嘉十五年(北魏太延四年) 公元438年
1 荀伯子卒
2 宋文帝立四学馆
元嘉十六年(北魏太延五年) 公元439年
1 萧道成治《礼》及《左氏春秋》
2 魏诏崔浩监修国史
3 刘义庆撰《世说新语》
元嘉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元年) 公元440年
1 刘昞卒
2 崔浩注《易》
3 常爽教授门徒
4 范岫生
元嘉十八年(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公元441年
1 沈约生
2 常爽撰《六经略注》
元嘉十九年(北魏太平真君三年) 公元442年
1 宋诏立国子学,皇太子讲《孝经》
2 苏宝为宋国子学《毛诗》助教
3 宋制崇孔圣诏
元嘉二十年(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公元443年
1 宋何承天上新历
2 明山宾生
3 宋国子学成
元嘉二十一年(北魏太平真君五年) 公元444年
魏禁私立学校
元嘉二十二年(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公元445年
徐湛之上表告发范晔、孔熙先、谢综等人谋反事
元嘉二十三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公元446年
1 宋文帝临国子学策试诸生
2 北魏太武帝灭佛
3 何胤生
元嘉二十四年(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公元447年
何承天卒
元嘉二十五年(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公元448年
1 雷次宗卒
2 魏刊刻崔浩所注五经
元嘉二十六年(北魏太平真君十年) 公元449年
何佟之生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 公元450年
1 北魏太武帝以太牢祀孔子
2 宋罢国子学
3 崔浩卒
4 谢庄改《左传》为国别史,制立体地图
5 崔光生
6 范缜生
元嘉二十八年(北魏正平元年) 公元451年
1 傅隆卒
2 裴松之卒
3 裴骃撰成《史记集解》
元嘉二十九年(北魏兴安元年) 公元452年
1 王俭生
2 孙惠蔚生
3 刘彧续卫瓘所注《论语》
4 游肇生
元嘉三十年(北魏兴安二年) 公元453年
1 刘芳生
2 荀万秋撰《礼杂钞略》
宋孝建元年(北魏兴安三年) 公元454年
宋孝武帝诏兴学诏
宋孝建二年(北魏太安元年) 公元455年
1 江夏文献王刘义恭撰《要记》
2 庾蔚之治《丧服》
3 宋议郊庙乐
宋孝建三年(北魏太安二年) 公元456年
颜延之卒
宋大明一年(北魏太安三年) 公元457年
1 沈麟士隐居吴差山讲经
2 严植之生
大明二年(魏太安四年) 公元458年
1 索敞作《丧服要记》、《名字论》
2 何偃卒
大明四年(北魏和平元年) 公元460年
1 陈奇遭游雅陷害致族诛
2 任昉生
大明五年(北魏和平二年) 公元461年
宋诏修葺庠序
大明六年(北魏和平三年) 公元462年
1 徐爰领宋著作郎
2 宋世祖使有司奏沙门敬拜王者
3 伏暅生
4 刘峻生
大明七年(北魏和平四年) 公元463年
宋豫章王子尚立左学
大明八年(北魏和平五年) 公元464年
许懋生
宋泰始元年(北魏和平六年) 公元465年
魏刁雍请制作礼乐
泰始二年(北魏天安元年) 公元466年
魏立乡学
泰始四年(北魏皇兴二年) 公元468年
1 刘芳、刘峻入魏
2 贾思伯生
泰始五年(北魏皇兴三年) 公元469年
1 裴子野生
2 孙惠蔚师董道季讲《易》
3 周舍生
泰始六年(北魏皇兴四年) 公元470年
1 袁粲为宋明帝执经
2 宋置总明观
3 刘瓛与袁粲论柳
4 北魏诏高允兼太常,至兖州祭孔子庙。
5 孙惠蔚师程玄读《礼经》及《春秋》三《传》
宋泰预元年(北魏延兴二年) 公元472年
魏立祀孔子制
宋元徽元年(北魏延兴三年) 公元473年
1 魏诏封孔子二十八世孙孔乘
2 王俭作《七志》
3 魏献文帝与程骏论《易》《老》之义。
元徽三年(北魏延兴五年) 公元475年
1 徐爰卒
2 徐遵明生
3 太史叔明生
元徽四年(北魏延兴六年) 公元476年
房景先生
宋昇明元年(北魏太和元年) 公元477年
1 关康之卒
2 袁粲卒
3 许懋入太学
4 孙惠蔚举魏孝廉
5 到洽生
昇明二年(北魏太和二年) 公元478年
1 刘之遴生
2 贺革生
3 刘芳著《穷通论》
昇明三年(南齐建元元年北魏太和三年) 公元479年
1 虞愿卒
2 齐于襄阳得科斗书《考工记》
3 裴明、孔逷、王俭议郊殷之礼
4 齐王逡之为国子博士
5 刘瓛谈《孝经》,讲《月令》
6 崔祖思奏修文序
南齐建元二年(北魏太和四年) 公元480年
1 齐豫章王于荆州立学
2 王逡之上表立学
建元三年(北魏太和五年) 公元481年
1 齐以刘瓛为会稽郡丞
2 魏徵刘献之典内校书
建元四年(北魏太和六年) 公元482年
1 齐诏立国学
2 张绪领国子祭酒
3 沈约奉诏撰齐国史
南齐永明元年(北魏太和七年) 公元483年
1 明僧绍卒
2 谢超宗注《仪礼》
3 王亮、谢朏造《四部目录》
4 陆澄、王俭议国学置经
永明二年(北魏太和八年) 公元484年
1 王俭领齐国子祭酒
2 齐定礼乐
3 关朗作《易传》
4 元延明生
5 李谧生
永明三年(北魏太和九年) 公元485年
1 北魏孝文帝令禁《孔子闭房记》
2 齐立国学
永明四年(北魏太和十年) 公元486年
1 魏改中书学为国子学
2 平恒卒
永明五年(北魏太和十一年) 公元487年
1 齐萧子良集《四部要略》千卷
2 齐太子长懋临国学策试诸生
3 高允卒
永明六年(北魏太和十二年) 公元488年
1 沈约上《宋书》
2 齐徵沈驎士为太学博士,不就
3 魏改中书学为国子学
4 梁祚卒
5 马子结入洛
6 锺嵘为国子生
7 臧荣绪卒
8 皇侃生
9 熊安生生
永明七年(北魏太和十三年) 公元489年
1 齐王俭卒
2 刘瓛卒
3 齐使何胤撰新礼
4 齐立孔子庙于京师,诏崇祀孔子
5 魏孝文帝临皇信堂引见群臣论褅、祫之义
永明八年(北魏太和十四年) 公元490年
1 齐萧子懋上《春秋例苑》
2 魏高祐上奏参造国书
3 魏孝文帝诏令高祐、李彪、崔光撰国纪
永明九年(北魏太和十五年) 公元491年
1 徐遵明师屯留王聪
2 魏高祐上疏论选举,又于西兖州立学
永明十年(北魏太和十六年) 公元492年
1 魏改孔子谥
2 裴子野撰《宋略》二十卷
3 魏孝文帝幸皇宗学
4 魏孝文帝诏令高闾定乐
5 何胤转齐国子祭酒
6 徐遵明师事张吾贵
永明十一年(北魏太和十七年) 公元493年
1 齐武帝赐萧子懋杜预手定《左传》及《古今善言》
2 魏孝文帝幸太学观《石经》
3 魏诏经始洛阳
4 顾越生
建武元年(隆昌元年 北魏太和十八年) 公元494年
1 陆澄卒
2 吴苞不就太学博士
3 江祀荐诸葛璩于齐明帝
4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 魏文帝诏立国学
建武二年(北魏太和十九年) 公元495年
1 北魏孝文帝亲祀孔子庙
2 北魏高祐于西兖州立学
3 王逡之卒
4 魏诏求遗书
建武三年(北魏太和二十年) 公元496年
1 魏立四门博士
2 周弘正生
3 孔子袪生
4 齐何佟之侍皇太子讲
建武四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公元497年
1 齐修国学,崇建庠序
2 齐姚方兴上《孔传舜典》
3 北魏孝文帝亲讲《丧服》、孝经
4 徐伯珍卒
建武五年(永泰元年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公元498年
1 齐议废太学
2 萧琛议即位朝庙之典
3 游明根卒
南齐永元元年(北魏太和二十三年) 公元499年
1 房景先为魏著作佐郎
2 刘献之撰《三礼大义》
3 张吾贵与刘献之同称儒宗
4 董徵为四门小学博士
5 高祐卒
永元二年(北魏景明元年) 公元500年
1 魏刘芳上表请立学
2 魏孙惠蔚上疏校勘典籍
3 齐后宫发生火灾,图书散乱殆尽
4 许懋号为“经史笥”
5 乐逊生
6 沈重生
7 李同轨生
永元三年(齐和帝中兴元年 北魏景明二年) 公元501年
1 李彪卒
2 魏元英奏校练州郡学生
3 刁柔生
梁天监元年(北魏景明三年) 公元502年
1 伏曼容卒
2 伏暅兼《五经》博士
3 褚仲都撰《易义》
4 卞华任五经博士
5 刘杳为太学博士
6 崔觐撰《周易注》及《周易统例》
7 孔休源与刘之遴同为太学博士
8 何佟之参与制定礼仪制度
9 许懋上表请停封禅仪
10 魏元澄上《请修立宗室四门学表》
天监二年(北魏景明四年) 公元503年
1 何佟之卒
2 沈驎士卒
3 任昉编集秘阁表书目录
4 沈文阿生
5 严植之治凶礼
天监三年(北魏正始元年) 公元504年
1 魏营缮国学
2 北魏崔鸿始撰《十六国春秋》
3 沈约作《均圣论》
4 游肇授魏黄门侍郎
天监四年(北魏正始二年) 公元505年
1 梁置五经博士
2 严植之兼五经博士
3 梁武帝立孔子庙
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 公元506年
1 魏帝讲《孝经》
2 卢光生
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 公元507年
魏树小学于四门
天监七年(魏永平元年) 公元508年
1 梁大启庠序
2 严植之卒
3 任昉卒
4 范缜作《神灭论》
5 诸葛璩卒
6 杜之伟生
天监八年(北魏永平二年) 公元509年
昭明太子讲《孝经义》
天监九年(北魏永平三年) 公元510年
1 梁命太子及王侯子入学
2 贺玚卒
3 到洽撰《太学碑》
4 周弘正起家梁太学博士
天监十年(北魏永平四年) 公元511年
1 魏李谧作《明堂制度论》
2 卞华为五经博士
天监十一年(北魏延昌元年) 公元512年
1 魏严敕立学速成
2 魏议明堂辟雍之礼
天监十二年(北魏延昌二年) 公元513年
1 魏刘芳卒
2 梁沈约卒
3 魏刘兰卒
天监十三年(北魏延昌三年) 公元514年
1 崔灵恩任梁国子博士
2 卢广、孙详、蒋显归梁
3 梁以沈峻兼五经博士
4 刁冲抗表极言司徒高肇擅恣威权
5 范岫卒
6 江式请撰集古来文字
7 郑灼生
8 张讥生
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 公元515年
1 李谧卒
2 范缜卒
3 刘峻撰《类苑》成
4 贺革领儒林祭酒
天监十五年(北魏熙平元年) 公元516年
1 梁撰《华林遍略》
2 北魏郑道昭请树汉魏石经
3 王元规生
4 刘昼生
天监十六年(北魏熙平二年) 公元517年
魏李崇请修国学
天监十七年(北魏神龟元年) 公元518年
1 崔光上奏修补洛阳石经
2 房景先卒
3 孙惠蔚卒
4 沈洙生
5 沈不害生
6 司马褧卒
7 何胤讲论经学
天监十八年(北魏神龟二年) 公元519年
1 顾野王生
2 刘昭集注《后汉书》
3 戚衮生
4 张雕生
梁普通元年(北魏正光元年) 公元520年
1 魏诏立国学
2 魏源子恭请建明堂辟雍
3 游肇卒
4 伏暅卒
普通二年(北魏正光二年) 公元521年
1 魏帝兴国子学、祀孔子
2 刘峻卒
普通三年(北魏正光三年) 公元522年
乐逊就学于徐遵明
普通四年(北魏正光四年) 公元523年
1 贾思伯授孝明帝以《杜氏春秋》
2 阮孝绪撰成《七录》
3 崔光卒
4 江式卒
普通五年(北魏正光五年) 公元524年
1 明山宾为国子博士
2 周舍卒
普通六年(北魏孝昌元年) 公元525年
1 徐勉撰《五礼注》奏上
2 贾思伯卒
普通七年(北魏孝昌二年) 公元526年
梁刘之遴校《汉书》班固真本
梁大通元年(北魏孝昌三年) 公元527年
1 明山宾卒
2 到洽卒
3 徐孝克生
大通二年(北魏永安元年) 公元528年
刁柔为魏中散大夫
梁中大通元年(北魏永安二年) 公元529年
1 徐遵明卒
2 袁宪生
3 乐逊任魏安西府长流参军
4 杜之伟撰《仪注》
中大通二年(北魏建明元年) 公元530年
1 裴子野卒
2 元延明卒
中大通三年(北魏普泰元年) 公元531年
1 颜之推生
2 何胤卒
3 魏羊深请修国学
4 卢景裕除魏国子博士
5 梁太子纲召诸儒录《长春义记》
中大通四年(北魏永熙元年) 公元532年
1 梁置《孝经》助教
2 许懋卒
中大通五年(北魏永熙二年) 公元533年
1 北魏公卿显阳殿讲经
2 姚察生
3 董徵卒
4 李业兴上表为其师徐遵明求加策命
中大通六年(北魏天平元年) 公元534年
1 魏诏延公卿学官讲学,李同轨不得执经
2 北魏置国子生
梁大同元年(西魏大统元年 东魏天平二年) 公元535年
徐勉卒
大同二年(西魏大统二年 东魏天平三年) 公元536年
1 陶弘景卒
2 沈重为《五经》博士
大同三年(西魏大统三年 东魏天平四年) 公元537年
东魏侍读李业兴使梁
大同四年(西魏大统四年 东魏元象元年) 公元538年
皇侃上《礼记义疏》五十卷
大同五年(西魏大统五年 东魏兴和元年) 公元539年
1 西魏寇儁钞集经籍
2 李崇祖生
3 沈洙于士林馆任都讲
大同六年(西魏大统六年 东魏兴和二年) 公元540年
1 贾思同与卫冀隆辩《春秋》学之异
2 贺革卒
3 沈重为露门博士
大同七年(西魏大统七年 东魏兴和三年) 公元541年
1 梁立士林馆,周弘正启梁武帝《周易疑义》
2 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
3 司马筠等议慈母之服
4 百济求《毛诗》博士
大同八年(西魏大统八年 东魏兴和四年) 公元542年
1 梁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
2 卢景裕卒
大同九年(西魏大统九年 东魏武定元年) 公元543年
1 顾野王上《玉篇》
2 乐逊教授诸子
大同十年(西魏大统十年 东魏武定二年) 公元544年
1 刘焯生
2 苏绰撰《六条诏书》
大同十一年(西魏大统十一年东魏武定三年)公元545年
1 皇侃卒
2 牛弘生
梁中大同元年(西魏大统十二年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
1 孔子袪卒
2 李同轨卒
4 东魏移洛阳石经于邸
5 李业兴为国子祭酒
6 刘炫生
7 苏绰卒
梁太清元年(西魏大统十三年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
1 太史叔明卒
2 李铉著《字辨》
3 徐孝克起家为太学博士
4 梁元帝萧绎崇儒
太清二年(西魏大统十四年 东魏武定六年) 公元548年
1 刘之遴卒
2 孔佥卒
3 伏挺卒
4 沈文阿为《五经》博士
太清三年(西魏大统十五年 东魏武定七年) 公元549年
1 梁武帝萧衍卒
2 朱异卒
3 李业兴卒
梁大宝元年(北齐天保元年 东魏武定八年) 公元550年
1 北齐文宣帝诏奉恭圣侯,以奉孔子祀
2 北齐修立黉序
3 杜弼与邢邵共论名理
4 常景卒
5 贺琛卒
6 刘炫生
7 李铉与邢邵、魏收等参议典制律历
8 刁柔除国子博士
9 邢峙为四门博士
10 陆德明生
大宝二年(北齐天保二年 西魏大统十七年) 公元551年
1 魏收奉诏撰魏史
2 梁简文帝萧纲卒
3 北齐赵郡王以礼迎接冯伟
梁承圣元年(北齐天保三年 西魏元钦元年) 公元552年
梁命周弘正等校秘书
承圣二年(北齐天保四年 西魏元钦二年) 公元553年
乐逊教授魏废帝诸子
承圣三年(北齐天保五年 西魏元钦三年) 公元554年
魏收《魏书》撰成奏上
梁绍泰元年(北齐天保六年 西魏恭帝二年) 公元555年
1 张买奴卒
2 鲍季详卒
3 全缓除梁尚书水部郎
4 卢诞卒
5 沈洙除梁国子博士
6 顾越迁梁国子博士
梁太平元年(北齐天保七年 西魏恭帝三年) 公元556年
1 陆诩出使百济传礼学
2 北齐诏樊逊等校定群书
3 刁柔卒
4 沈旋作《尔雅集注》
5 贺述作《礼统》
6 沈洙议改葬之礼
陈永定元年(北齐天保八年 后梁大定三年) 公元557年
1 陈武帝欲诛沈文阿,后赦之
2 欧阳询生
3 贺德基任尚书祠部郎
4 乐逊治太学博士
永定二年(北齐天保九年 后梁大定四年) 公元558年
1 虞世南生
2 杜之伟等撰梁史
3 萧德言生
永定三年(北齐天保十年 北周武成元年) 公元559年
1 北周刊校经史
2 乐逊陈时宜一十四条
3 沈文阿议陈世祖谒庙之礼
4 杜之伟卒
陈天嘉元年(北齐皇建元年) 公元560年
1 张崖为尚书仪曹郎,撰五礼
2 沈德威讲《礼》、《传》
3 北齐诏国子寺置生员
4 陈徵陆庆为通直散骑侍郎
5 陆诩侍读,迁尚书祠部郎中
天嘉二年(北齐太宁元年 北周保定元年) 公元561年
张景仁除通直散骑常侍
天嘉三年(北齐河清元年 北周保定二年) 公元562年
1 陈沈不害请立国学
2 陆翊位陈尚书祠部郎
天嘉四年(北齐河清二年 北周保定三年) 公元563年
1 沈文阿卒
2 北周武帝临太学
3 北周牛弘奉敕修撰《五礼》
4 熊安生为齐国子博士
天嘉五年(北齐河清三年 北周保定四年) 公元564年
1 蔡大宝卒
2 沈不害迁国子博士
天嘉六年(北齐天统元年 北周保定五年) 公元565年
1 沈重被周武帝礼聘至京师
2 刘轨思任国子博士
3 马敬德除国子博士
陈天康元年(北齐天统二年 北周天和元年) 公元566年
北周武帝亲讲《礼记》
陈光大元年(北齐天统三年 北周天和二年) 公元567年
1 孔英哲为奉圣亭侯,奉孔子祀
2 北周立露门学
3 孙灵晖被徵为齐国子博士
4 卢光卒
5 刘轨思为国子博士
6 黎景熙卒
7 刘昼卒
8 鲍季详卒
陈太建元年(北齐天统五年 北周天和四年) 公元569年
1 北周武帝令道俗议三教优劣废立
2 顾越卒
3 沈洙卒
太建二年(北周天和五年 北齐武平元年) 公元570年
1 魏收等修订《五礼》
2 马敬德卒
3 张思伯为国子博士
4 张奉礼善《三传》
太建三年(北齐武平二年) 公元571年
1 卫元嵩撰《元包》
2 周以沈重为露门博士
太建四年(北周建德元年 北齐武平三年) 公元572年
1 北周樊深表乞骸骨
2 北齐修《修文殿御览》
3 元熙以《孝经》入授皇太子
4 石曜为黎阳郡守
太建五年(北周建德二年 北齐武平四年) 公元573年
1 周武帝召集道俗辨释三教次序
2 北齐张雕卒
3 郭遵卒
4 北齐诏史官撰《魏书》
5 张景仁封建安王
太建六年(北周建德三年 北齐武平五年) 公元574年
1 周弘正卒
2 孔颖达生
太建七年(北周建德四年 北齐武平六年) 公元575年
1 北齐章仇子陀上疏请废佛法
2 龚孟舒卒
3 鲍长暄为丞相掾
太建八年(北周建德五年 北齐隆化元年) 公元576年
权会注《易》
太建九年(北周建德六年 北齐承光元年) 公元577年
1 杜台卿以《礼记》、《春秋》讲授子弟
2 熊安生参议五礼
3 沈重至后梁
太建十年(北周宣政元年) 公元578年
熊安生卒
太建十一年(北周大成元年) 公元579年
1 陈皇太子幸太学,命徐伯阳为《辟雍颂》
2 周徙邺城石经于洛阳
3 乐逊为露门博士
太建十二年(北周大象二年) 公元580年
1 魏徵生
2 沈不害卒
太建十三年(北周大定元年 隋开皇元年) 公元581年
1 戚衮卒
2 顾野王卒
3 郑灼卒
4 乐逊卒
5 萧大圜卒
6 刘炫奉敕修史
7 何妥除国子博士
8 辛彦之与牛弘撰《新礼》
9 萧该拜国子博士
10 房晖远迁太常博士
11 马光授太学博士
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 公元582年
1 何之元创《梁典》
2 隋开皇求遗书,得《舜典》
3 颜之推上言考寻古典
陈至德元年(隋开皇三年) 公元583年
沈重卒
至德三年(隋开皇五年 西梁天保二十四年) 公元585年
1 陈后主下诏修复孔子庙
2 陈皇太子出太学讲《孝经》
3 萧岿卒
4 隋诏行新礼
5 隋徵山东马荣伯等六儒
6 王頍授著作左郎,与元善于国子监论《孝经》
至德四年(隋开皇六年) 公元586年
隋自洛阳移石经至长安
陈祯明元年(隋开皇七年) 公元587年
张讥为陈国子博士
祯明二年(隋开皇八年) 公元588年
王元规于江州讲学
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 公元589年
1 张讥卒
2 王元规卒
附: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他无法系年的儒者及著述
1 周生烈
2 杜宽
3 阮谌
4 邯郸绰
5 糜信
6 刘潘
7 孟康
8 殷基
9 王婴
10 崔逸
11 刘璠
12 韩益
13 徐钦
14 杨充
15 徐整
16 陈统
17 荀煇
18 栾肇
19 董勋
20 应琛
21 黄颖
22 李轨
23 蔡系
24 江熙
25 尹毅
26 杨泓
27 高龙
28 徐乾
29 梁觊
30 孔伦
31 杨乂
32 环济
33 蜀才
34 孔晁
35 薛贞
36 吴商
37 顾夷
38 綦毋邃
39 刘逵
40 方范
41 王义
42 程阐
43 刘昌宗
44 翟玄
45 陈铨
46 孔澄之
47 孙畅之
48 贺道养
49 费沈
50 何始真
51 舒援
52 蔡超
53 刘道拔
54 业遵
55 阮珍之
56 雷肃之
57 荀柔之
58 崔凯
59 任预
60 张略
61 田僧绍
62 楼幼瑜
63 丘季彬
64 杜乾光
65 虞遐
66 许容
67 费元珪
68 谢氏
69 尹涛
70 姚规
71 谢昙济
72 刘被
73 江系之
74 江逊
75 沈琁
76 阳惠明
77 沈宏
78 鲍泉
79 司马宪
80 宋褰
81 范歆
82 周颙
83 李玉之
84 萧伟
85 樊恭
86 何諲之
87 梁蕃
88 萧子政
89 谢峤
90 张冲
91 施乾
92 薛景和
93 刘叔嗣
94 巢猗
95 费甝
96 吕文优
97 顾彪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