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批评认知语言学(外研社出品!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语言学核心话题系列丛书·认知语言学)电子书

批评认知语言学是批评话语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交叉研究,既是批评话语研究下的一个分支,也是认知语言学下的一个分支。本书系统梳理批评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和理论框架,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与范围,既为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作出重要贡献,也为批评话语研究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劲的新动力。

售       价:¥

纸质售价:¥60.60购买纸书

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张辉,张天伟

出  版  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4-30

字       数:25.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语言文字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共十五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概述,包括第一至六章,第一章概述批评认知语言学在整个批评话语研究中的位置和研究方法,第二至六章全面回顾、阐释批评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和理论框架。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包括第七至十五章,第七至十四章是理论的应用研究,第十五章探讨批评认知语言学面临的挑战和研究趋势及建议。  本书兼具理论述介的系统性、评论的深刻性和案例分析的深浅出,兼具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又可供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学者以及对批评认知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参阅。<br/>【推荐语】<br/>批评认知语言学是批评话语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交叉研究,既是批评话语研究下的一个分支,也是认知语言学下的一个分支。本书系统梳理批评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和理论框架,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与范围,既为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作出重要贡献,也为批评话语研究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劲的新动力。<br/>【作者】<br/>张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会长,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语习得的研究。在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Lingua,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Second Language Research,Frontier in Psychology,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和《外国语》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项目"汉语二语语法加工的神经认知与个体差异研究"。出版《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认知转喻》(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认知语义学研究》和《熟语表征和加工的神经认知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 张天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人文社科重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句法学、语言政策。<br/>
目录展开

出版前言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1.1 引言

1.2 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3 本章结语

第二章 隐喻、转喻与批评话语研究

2.1 引言

2.2 隐喻与框架化

2.3 批评隐喻分析

2.4 其他模态的隐喻

2.5 转喻与批评话语分析

2.6 意识形态与转喻

2.7 批评话语研究中的转喻识解操作

2.8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心理空间、话语空间与趋近化理论

3.1 引言

3.2 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

3.3 话语/指称空间理论

3.4 趋近化理论及其应用

3.5 本章结语

第四章 认知语言学的批评话语分析

4.1 引言

4.2 话语策略与认知机制

4.3 话语策略的识解解读

4.4 本章结语

第五章 van Dijk的社会认知与语境模式

5.1 引言

5.2 van Dijk多学科语境理论产生的背景

5.3 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

5.4 van Dijk多学科语境理论的核心思想

5.5 语境与话语

5.6 语境与社会认知

5.7 语境、情景与社会

5.8 本章结语

第六章 进化心理学与批评话语研究

6.1 引言

6.2 进化心理学与批评话语研究融合的整体思路

6.3 进化心理学与批评话语分析融合的分析背景

6.4 基于进化心理学分析的话语策略

6.5 评述与思考

6.6 本章结语

第七章 英汉政治话语中道德隐喻的对比研究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框架

7.3 英汉“肮脏/干净”道德隐喻对比分析

7.4 隐喻、认知与情绪

7.5 本章结语

第八章 农民工新闻报道话语的认知转喻研究

8.1 引言

8.2 认知转喻及其分类

8.3 本征性转喻与农民工称名性指称

8.4 非本征性转喻与农民工事件行为链

8.5 本章结语

第九章 多模态语篇的认知隐喻与转喻分析

9.1 引言

9.2 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

9.3 《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

9.4 本章结语

第十章 语言政策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高考外语改革政策话语为例1

10.1 引言

10.2 DALP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框架

10.3 高考改革政策的案例分析

10.4 DALP的本质、特点和主要贡献

10.5 本章结语

第十一章 政治演讲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

11.1 引言

11.2 话语体系

11.3 趋近化理论

11.4 政治领导人演讲的案例分析

11.5 本章结论

第十二章 政治冲突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

12.1 引言

12.2 分析框架:话语空间理论与趋近化理论结合

12.3 研究方法

12.4 语料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12.5 语料的可视化比较分析

12.6 本章结语

第十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1

13.1 引言

13.2 研究框架与问题

13.3 定量、定性分析与讨论

13.4 中外媒体趋近化策略对比分析

13.5 本章结语

第十四章 情报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

14.1 引言

14.2 文献综述

14.3 建构整合的分析框架

14.4 语料与分析

14.5 本章结语

第十五章 研究挑战与发展趋势

15.1 批评认知语言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5.2 批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参考文献

推荐文献

索引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