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乘用车底盘系统开发:车辆动力学原理应用与正向开发工程实践电子书

本书作者吴旭亭先生先后在通用汽车以及广汽集团工作,先后担任高级项目工程师、高级主任工程师、技术总监等要职。在2001年,获通用董事长荣誉奖,并获多项通用汽车公司工具/方法/机密发明奖。2016年获六西格玛大师黑带证书(DFSS Master Black Belt)。在车身动力学及底盘研发领域,吴旭亭先生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车研发交付经验,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售       价:¥

纸质售价:¥168.10购买纸书

1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美)吴旭亭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25

字       数:22.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工业技术 > 汽车与交通运输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车辆动力学是整车研发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影响到整车的操纵性和安全性,而且对于整车的用户体验和综合产品力也有着显著影响。即便是在汽车产业掀起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新四化”变革的当下,车辆动力学研究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分布式驱动、滑板底盘以及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书从大量实践应用出发,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整车动力学发的理论知识,并提供了实践指导。第1章介绍了车辆动力学简史及发展趋势;第2章介绍了车辆动力学性能和整车集成;第3章和第4章系统介绍了车辆动力学与悬架系统设计要素及轮胎动力学的关系;第5章到第7章分别从车辆动力学的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车辆稳定性及其控制、车辆操纵性和转向系统的发以及行驶平顺性与相关车辆系统的关系;后在第8章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车辆动力学在整车发中的应用。 本书适用于从事车辆动力学和底盘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整车前期性能和系统定义工程师、动力学性能仿真工程师、底盘性能调校和性能验证工程师、零部件配套工程师、整车架构和技术管理工程师等。同时,本书内容深浅出、图文并茂,对于汽车技术爱好者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也普遍适用。<br/>【推荐语】<br/>本书作者吴旭亭先生先后在通用汽车以及广汽集团工作,先后担任高级项目工程师、高级主任工程师、技术总监等要职。在2001年,获通用董事长荣誉奖,并获多项通用汽车公司工具/方法/机密发明奖。2016年获六西格玛大师黑带证书(DFSS Master Black Belt)。在车身动力学及底盘研发领域,吴旭亭先生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车研发交付经验,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书正是吴旭亭先生在车辆动力学及底盘研发领域多年研发工作的沉淀和总结,从车辆动力学基本原理讲起,系统总结出了车辆动力学和底盘研发调校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并在书中提出了多个在业内独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堪称车辆动力学和底盘研发领域的一部巨著。 在汽车智能化技术渗透率日益提高的今天,车辆底盘新的驱动及控制技术即将成为汽车行业下一个技术热。本书不仅对于车辆动力学在智能汽车时代发展趋势行了预测和介绍,而且书中的内容和方法论对于未来的技术突破更是不可或缺的——未来在车身控制领域的技术研发,更加离不基础的理论知识和研发思路。 希望本书读者能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取得共鸣,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为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帮助和灵感。<br/>
目录展开

序1

序2

前言

资源说明页

第1章 车辆动力学简史及发展趋势

1.1 概述

1.2 车辆动力学的起源

1.3 车辆动力学的覆盖范围

1.4 车辆动力学在智能汽车时代的发展趋势

1.5 本书的覆盖范围与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车辆动力学性能与整车集成

2.1 车辆动力学性能与整车架构参数

2.2 整车集成

2.3 模块化平台架构与平台拓展策略

2.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车辆动力学与悬架系统设计要素

3.1 悬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种类

3.2 主销几何

3.3 前视图几何运动学特性

3.4 侧视图几何运动学特性

3.5 悬架俯视图几何运动特性

3.6 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

3.7 悬架几何运动和弹性运动学特性试验

3.8 对麦弗逊悬架的特殊考虑

3.9 影响车辆动力学的关键悬架几何设计参数与K&C参数

参考文献

第4章 车辆动力学与轮胎动力学性能

4.1 轮胎动力学介绍

4.2 影响操纵性和稳定性的轮胎侧向力和回正力矩

4.3 影响制动和加速性能的轮胎纵向力

4.4 转向、加速或减速复合工况下的轮胎力

4.5 影响驾控体验的轮胎瞬态特性

4.6 行驶平顺性与轮胎的动态特性

4.7 影响能耗的轮胎滚动阻力

4.8 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轮胎不均匀性

4.9 与车辆动力学性能相关的轮胎客观性能指标总结

4.10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车辆稳定性及其控制

5.1 整车稳态侧向力学

5.2 整车稳态侧倾力学

5.3 转向输入下线性二自由度模型的瞬态响应

5.4 转向输入下非线性多体模型的瞬态响应

5.5 整车侧翻力学

5.6 车辆稳定性的主动控制

5.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车辆操纵性和转向系统的开发

6.1 转向系统的功能和种类

6.2 具有良好操纵性能车辆的特点

6.3 转向性能客观指标定义

6.4 转向系统关键设计参数与转向助力调校原理

6.5 转向干扰

6.6 极限操稳性和赛车动力学

6.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行驶平顺性与相关车辆系统

7.1 行驶平顺性涉及的范围与评价方法

7.2 路面激励与内部激励

7.3 粗糙路面输入下垂向线性刚体模型及用途

7.4 减振器设计与调校原理

7.5 主动及半主动悬架

7.6 车辆俯仰模型与前后悬架刚度比的选择

7.7 动力总成悬置与平顺性

7.8 对限速带类路面凸起的冲击强度和余振响应

7.9 平滑路上的抖动

7.10 不平路面输入下车身的侧向、横摆和侧倾响应

7.11 人-椅系统动力学对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7.12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车辆动力学在整车开发中的应用

8.1 整车正向开发流程概述

8.2 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阶段

8.3 详细设计与样车制造阶段

8.4 整车动力学性能调校与验证阶段

8.5 总结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