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自由体系的展开——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电子书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15CZX049)研究成果,结项等次为优秀。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尤其实践哲学需要关注他之前的沃尔夫和克鲁修斯哲学。他们构成了理解康德哲学的语境和背景。本书以康德的后期伦理学的自由概念为基础,系统地展现了法权学说和德性学说。

售       价:¥

纸质售价:¥49.00购买纸书

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刘作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字       数:35.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把康德的伦理学放在德国近代启蒙运动的语境中,把康德后期伦理学看作康德在批判哲学时期所确立起来的自由概念的系统展,试图回应“定言命令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等质疑,并通过考察康德的历史哲学和教育学,试图呈现出康德伦理学的多重维度。<br/>【推荐语】<br/>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后期伦理学研究”(15CZX049)研究成果,结项等次为优秀。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尤其实践哲学需要关注他之前的沃尔夫和克鲁修斯哲学。他们构成了理解康德哲学的语境和背景。本书以康德的后期伦理学的自由概念为基础,系统地展现了法权学说和德性学说。<br/>【作者】<br/>刘作,1983年6月出生于湖北仙桃,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康德学会工作委员会委员。200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6月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11 年了月—2020年7月,在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以及伦理学。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哲学与文化》等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译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并出版译著《康德〈伦理形而上学的莫基〉系统释义》等。<br/>
目录展开

前言

第一章 康德伦理学说的语境

第一节 沃尔夫的伦理学

(一) 沃尔夫的心理学

(二) 沃尔夫的义务学说

第二节 克鲁修斯的伦理学

(一) 克鲁修斯的意志概念

(二) 克鲁修斯的义务学说

第二章 康德后期伦理学的基础和体系

第一节 康德后期伦理学的先验基础

(一) 义务与道德价值

(二) 义务的原则和规定根据

(三) 形式的就一定是空洞的吗?

第二节 康德后期伦理学的经验人类学基础

(一) 人的非社会的社会性

(二) 根本恶

(三) 非社会性与根本恶的区分

第三节 作为义务学说的自由体系的后期伦理学

(一) 康德义务体系划分的背景

(二) 康德对义务学说的划分

(三) 对自我的完全义务的归属问题

第三章 自由体系的外在方面——法权学说

第一节 法权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划分

(一) 康德的Recht概念

(二) 自由作为唯一的生而具有的法权

(三) 法权义务的划分

第二节 私人法权下的义务学说

(一) 对占有概念的演绎

(二) 具体的私人法权

第三节 公共法权

(一) 与国家法权相关的义务

(二) 国际法权

第四节 法权是否存在例外:许可法则

(一) 许可法则的概念

(二) 存在着几种许可法则?

第四章 自由体系的内在方面——德性学说

第一节 德性义务的基本概念及其划分

(一) 德性的概念

(二) 同时作为义务的目的

(三) 对德性义务的具体划分

第二节 对自我的德性义务

(一) 对自我的义务的概念

(二) 对自我的完全义务

(三) 对动物的间接义务

(四) 对自我的不完全义务

第三节 对他人的德性义务

(一) 对他人爱的义务

(二) 对他人敬重的义务

第四节 德性学说是否也具有许可法则?

第五章 自由体系的现实性

第一节 教育学——个体如何成为道德的

(一) 人为什么需要教育?

(二) 如何进行教育?

(三) 教育的难题:如何从强制中培养自由?

第二节 历史哲学——人类整体如何成为道德的

(一) 历史哲学与类的延续

(二) 历史哲学与类的希望

(三) 历史哲学与个体的希望

第三节 道德法则的现实运用——道德冲突

(一) 义务冲突还是道德冲突?

(二) 道德冲突的核心概念——责任的根据是什么?

(三) 如何解决道德冲突?

第六章 康德自由体系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康德伦理学与亚里士多德的沟通问题——以不能自制为例

(一) 亚里士多德论不能自制

(二) 不能自制的疑难

(三) 基于康德的视角

(四) 二者沟通的可能性

第二节 为什么要承认他人的权利?——费希特和黑格尔对康德的发展

(一) 康德:承认与自由的自我认同

(二) 费希特:承认与确定的自我意识

(三) 黑格尔:承认的辩证发展与自由的完善

第三节 罗尔斯的万民法

第四节 罗斯的显见义务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