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海德格尔的*后之神——基于现象学的未来神学思想电子书

《哲学论稿》是海德格尔神秘、晦涩的作品,生前一直隐而未发,直到他去世13年后的1989年才首次得以出版。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后之神”的思想,这也呼应了其晚年在受《明镜》周刊采访时曾说过的:“只还有一个神能救渡我们。” 虽则国内的海德格尔思想研究已蔚为大观,但国内尚未见对海德格尔的“后之神”思想行专题研究的著作。张静宜博士的这本书揭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否定神学之维,并基于现象学哲学的视角,在东西思想交会和融合的背景下追溯了后之神思想的源头和影响,对于推对海德格尔的后期存有思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售       价:¥

纸质售价:¥82.80购买纸书

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张静宜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01-01

字       数:29.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德格尔从“纳粹校长”的政治现实中回撤,先后写下了八个文本,并在遗嘱中约定需等他离世后才能出版,为这些文本覆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哲学论稿》是这八个文本中的本,也是重要的一本,被认为是继《存在与时间》后海德格尔的第二部代表性著作。但就其思想内涵而言,《哲学论稿》比《存在与时间》更奇特、更艰涩、更神秘,其中就包括他在书中提出的、既有哲学意涵又有神学意蕴的新概念“后之神”。 海德格尔为什么生前不愿意出版这些文本?“后之神”的思想内涵到底是什么?海德格尔为什么要谈“后之神”?本书尝试通过对“后之神”概念的多维度阐释,找出其思想渊源,为理解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给出方向性指引。<br/>【推荐语】<br/>《哲学论稿》是海德格尔神秘、晦涩的作品,生前一直隐而未发,直到他去世13年后的1989年才首次得以出版。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后之神”的思想,这也呼应了其晚年在受《明镜》周刊采访时曾说过的:“只还有一个神能救渡我们。” 虽则国内的海德格尔思想研究已蔚为大观,但国内尚未见对海德格尔的“后之神”思想行专题研究的著作。张静宜博士的这本书揭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否定神学之维,并基于现象学哲学的视角,在东西思想交会和融合的背景下追溯了后之神思想的源头和影响,对于推对海德格尔的后期存有思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br/>【作者】<br/>张静宜,1973年生,湖北武穴人。长安大学环境工程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同济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中南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研究总院城乡创新设计院常务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兼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海德格尔哲学、基督教神学、日本京都学派思想。中国致公党成员,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区政协人资环境委副主任。<br/>
目录展开

总 序

终结,开端,在路上……(序一)

最后之神与四重整体(序二)

最后的人与最后的神(序三)

前 言

绪 论

第一节 《哲学论稿》中的最后之神

第二节 最后之神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第一章 海德格尔神学思想的路径考察

第一节 海德格尔论现象学与基督教神学

第二节 从形而上学的上帝到神性的上帝

第三节 天、地、人、神与最后之神:显隐与差异

第二章 最后之神的思想来源:否定神学传统

第一节 西方否定神学思想及其历史传承

第二节 海德格尔否定思想的文本考察

第三节 否定神学与哲学:从谢林到海德格尔

第四节 海德格尔与京都学派:东西方否定思想的亲缘与印证

第三章 通向最后之神的路标:从现象学出发

第一节 从时间到时间性

第二节 从历史到历史性

第三节 时间—空间与最后之神

第四章 从上帝之死到最后之神

第一节 从向死而生到上帝之死:来自虚无主义的神学否定

第二节 哲学的时代变迁:从希腊诸神到最后之神

第三节 本有、存有与最后之神

结 语

第一节 20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运动

第二节 海德格尔与20世纪基督教神学

第三节 最后之神:一种朝向未来的神学思想

参考文献

附录 最后之神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