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屡见屡鲜:在习惯化的日常之外电子书

★《助推》《噪声》作者卡斯·R. 桑斯坦、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者塔利·沙罗特重磅力作,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生活。 《屡见屡鲜》以沙罗特和桑斯坦数十年的研究为基础,对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机制行了深细致的阐释,为我们看待个体生活和世界提供了又一崭新视角。 ★困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觉得日子“一眼望到头”?或许你可以尝试“去习惯化”并重拾快乐。

售       价:¥

纸质售价:¥51.70购买纸书

59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英]塔利·沙罗特,[美]卡斯·R·桑斯坦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4-08-01

字       数:17.2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成功/励志 > 智商/智谋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为什么“红玫瑰”会变成“蚊子血”,当初的金童玉女 最终成了彼此冷眼相待的夫妻?  ●为什么在星期一激动人心的新工作,到了星期五就变得平淡无奇?  ●为什么许多人在步中年后,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失去了光彩,焦虑和抑郁踵而至?  ●为什么当初觉得无法忍受的事情,久而久之成了生活的常态,身处其中的人却并不知情?    “习惯化”源于人类的化机制。为了生存,我们的大脑总是优先考虑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过滤掉老的、意料之中的东西。“习惯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帮助人类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成功地生存和延续,又使人们如同温水里的青蛙, 逐渐适应恶化的情况,丧失行动力和竞争力,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知  纽约心理学及神经学博士塔利·沙罗特、哈佛大学法学教卡斯·R.桑斯坦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经济学和哲学的成果与方法,深研究了人类的习惯机制,展示了广泛存在于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现象。  在微观层面,这本书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学会对好事珍惜、对坏事脱敏,摆脱倦怠感,重拾创造力。  在中观层面,这本书为如何在商业环境中避免错误决策提供建议,探讨企业如何通过灵活的变革保持活力,提升竞争力。  在宏观层面,这本书带领读者重新审视各类社会议题,如健康与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全球环境、结构性问题等等,为思考这些议题提供了启发性的观和视角。<br/>【推荐语】<br/>★《助推》《噪声》作者卡斯·R. 桑斯坦、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者塔利·沙罗特重磅力作,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生活。 《屡见屡鲜》以沙罗特和桑斯坦数十年的研究为基础,对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机制行了深细致的阐释,为我们看待个体生活和世界提供了又一崭新视角。 ★困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觉得日子“一眼望到头”?或许你可以尝试“去习惯化”并重拾快乐。 好东西往往就在生活中,只是被蒙上了一把“习惯之尘”。将“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纳思维框架,我们会发现事业、爱情、人际关系、幸福感等等人生的许多事情豁然朗。这本书告诉我们,在追求幸福和意义之外,人生还有第三种选择。想要激发快乐、敏锐和创造力,你需要的只是改变本身。 ★扎实而有趣的研究,洞悉人性的心理实验。 温水煮青蛙,青蛙究竟会不会“逃跑”?人为什么会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掩饰第一个谎言?著名的“服从实验”是如何行的?这本书横跨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用有趣的现象带你走扎实严谨的研究中,启一个重新审视日常小事和社会变革的独特视角。 ★万维钢、彭凯平、何帆、姜振宇、沈奕斐鼎力推荐。 科学作家、得到课程主理人万维钢倾情作序;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变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何帆,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院院长、高维知行实验室创始人姜振宇,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等大咖学者鼎力推荐。<br/>【作者】<br/>塔利·沙罗特 纽约大学心理学及神经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系副教授,情感大脑实验室创始人,知名TED演讲人。沙罗特专注于行为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交叉领域,拥有多项创性成果,擅长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人类行为,并探究各类研究发现在金融、市场营销、卫生和公共政策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著有《乐观的偏见》。 卡斯·R. 桑斯坦 美国当代杰出的法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科学家,现为哈佛大学罗伯特·沃姆斯利校级讲席教授,曾任职于美国司法部、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和马萨诸塞州法院,2009至2012年担任奥巴马政府白宫信息和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202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任命为行为洞见和健康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主席。 桑斯坦著有《助推》《噪声》《简化》等多部作品,在宪法理论、政治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拓性贡献。 <br/>
目录展开

扉页

推荐序 这也将会过去

导言 我们为何总能习惯一切,为何不应习惯一切

第一部分 幸福

1 快乐:关于冰激凌、中年危机和一夫一妻制

2 变化:幸福和意义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3 社交媒体:如何从技术导致的昏迷中醒来

4 韧性:健康思维的关键因素

第二部分 思考与信念

5 创造力:克服思维的习惯化

6 说谎:如何保证你的孩子不会长出一个长鼻子

7 (错误)信息:如何让人们相信(几乎)任何事情

第三部分 健康与安全

8 风险:瑞典人的“右行交通日”

9 环境:夏天,身在南方的你住到了养猪场边上

第四部分 社会

10 进步:打破低预期值的枷锁

11 歧视:“温文尔雅的犹太人”与穿迷你裙的科学家

12 暴政:毁灭性过程的渐进本质

13 法律:如何给痛苦定价?

14 屡见屡鲜:去习惯化的未来

致谢

译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