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时间之箭,时间之环:地质时间发现中的神话和隐喻电子书

(1)关于作者:古尔德在《自然史》杂志的“这种生命观”专栏上,用散文体形式,向我们讲述了由自然现象引出的种种思考,包括对自然现象的遐想,对科学的反思,既有对社会偏见的尖锐批判,又充满了对于自然、人类、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深爱。这些文章的中心是生物的化和化的理论,但是由于作者联想的丰富、思考的独特、文笔的流畅和学识的广博,所以我们读来不仅感到惬意,而且还会跟随作者的引导,去思考周边事物及现象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而具普遍性的道理。因此,不仅普通读者爱读古尔德的作品,甚至一些严肃的学术论著中也常引述他在这类作品中的见解。

售       价:¥

纸质售价:¥65.3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美]斯蒂芬·杰·古尔德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4-03-01

字       数:13.3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地质学对人类思想的重大贡献——“深时”的发现及其理论渊源。 地球历史是一段古老、浩瀚而我们只能通过隐喻来理解的历史。本书围绕“时间之箭”(叙事历史,方向性和独特性)和“时间之环”(内在规律,周期和重复)的二分法,结合图像学的阐释,重新审视和解读了“深时”思想在西方地质学领域三位先驱及其经典著作——托马斯·伯内特的《地球的神圣理论》、詹姆斯·赫顿的《地球理论》和查尔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由此重构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 -------------------- 关联书目 《科学哲学导论》(第四版) Philosophy of Science,Fourth Edition 《技术哲学导论》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观念的发明者》(第三版) Inventors of Ideas,Third Edition 《物理学的概念》(第五版) Physics:concepts and connections,Fourth Edition 《时间之箭,时间之环》 Time’s Arrow,Time’s Cycle 《现代宇宙中的空间与时间》 Space and Time in the Modern Universe 《牛顿传》 The Life of Isaac Newton 《瓦特传》 The Life and Legend of James Watt<br/>【推荐语】<br/>(1)关于作者:古尔德在《自然史》杂志的“这种生命观”专栏上,用散文体形式,向我们讲述了由自然现象引出的种种思考,包括对自然现象的遐想,对科学的反思,既有对社会偏见的尖锐批判,又充满了对于自然、人类、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深爱。这些文章的中心是生物的化和化的理论,但是由于作者联想的丰富、思考的独特、文笔的流畅和学识的广博,所以我们读来不仅感到惬意,而且还会跟随作者的引导,去思考周边事物及现象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而具普遍性的道理。因此,不仅普通读者爱读古尔德的作品,甚至一些严肃的学术论著中也常引述他在这类作品中的见解。 (2)关于本书:本书从科学家发现“深时”这个地质尺度的时间观念,到通过三位科学家的三部专著中关于地球和地质学理论的探讨,引出了西方思想中关于时间这一中心主题的最深刻、最古老的设定,即线性和循环的构想,或者说是时间之箭和时间之环,而时间之箭正是《圣经》中历史的主要隐喻。本书深刻地反映了西方世界的科学家与神学、与宗教在文化和思想上的历史渊源,并围绕达尔文的化论展了“化和神创”的一系列思辨,涉及了许多科学与宗教的较量和融合。 (3)关于深时:在地球科学领域,这些地质学思想仍或隐或现地影响着当前的研究。如今“深时”越来越引起学界,尤其是古气候学和沉积学领域的关注。“深时”被定义为前第四纪的地质记录。“深时”气候变化的极限、速率及反馈作用已远远超出第四纪同类变化的规模和范围。学界也逐渐认识到时间尺度对地质过程的重要性,在该时间尺度上,以热年代学等为手段的沉积物“从源到汇”研究、抬升速率研究正在展。而且,在很多研究背后都可见均变/灾变、时间之箭/时间之环等二分法的影子——这也展示了地质学思想史的魅力。<br/>【作者】<br/>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化论科学家、古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散文作家,享誉世界的反伪科学斗士,百科全书式的真正大师。他和奈尔斯·埃尔德雷奇于1972 年共同提出断平衡理论,对达尔文化论行了修正。美国麦克阿瑟奖首批获奖者之一,2008 年被追授达尔文-华莱士奖章。 代表作有《自达尔文以来》(1977)、《熊猫的拇指》(1980)、《火烈鸟的微笑》(1983)、《时间之箭,时间之环》(1988)、《奇妙的生命》(1989)、《干草堆中的恐龙》(1995)、《生命的壮阔》(1996)、《达·芬奇的贝壳山和沃尔姆斯会议》(1998)、《时代的岩石》(1999)、《彼岸》(2002)、《化论的结构》(2002)、《刺猬、狐狸与博士的印痕》(2003)等。 刘年凯,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获第四纪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学史、科学仪器史、科学博物馆学等。 <br/>
目录展开

献给

前言

第一章 深时的发现

深时

深时的神话

关于二分法

时间之箭和时间之环

声明

第二章 托马斯·伯内特的时间战场

伯内特的卷首插图

教科书中的伯内特

科学与宗教的较量?

伯内特的方法论

历史的物理学

时间之箭与时间之环:冲突与解决

从时间之箭和时间之环看伯内特和斯泰诺作为智识伙伴

第三章 詹姆斯·赫顿的地球理论:没有历史的机器

描绘无尽的时间

赫顿的世界机器与深时的条件

赫顿传奇

赫顿反驳了他的传奇

必要的循环性之来源

赫顿悖论:为什么深时的发现者否认历史

博尔赫斯两难和赫顿的箴言

普莱费尔:特别的“鲍斯韦尔”

结论与前景

第四章 查尔斯·莱尔:时间之环历史学家

鱼龙教授的案例

查尔斯·莱尔:自制纸板

莱尔修辞手法的胜利:对灾变论的误判

莱尔对时间之环的辩护

莱尔:时间之环历史学家

莱尔世界观的部分揭秘

结语

第五章 边界

汉普顿的宝座和伯内特的卷首插图

时间之箭和时间之环的更深层主题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