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第十五辑)(《资本市场评论》精粹)电子书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售       价:¥

纸质售价:¥39.40购买纸书

26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吴晓求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3

字       数:23.3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会计/金融投资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资本市场评论》创刊于2000年1月,每月1期,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主办的侧重于基本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内部学术刊物,由吴晓求教授担任主编,其论文主要是来自FSI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资本市场评论》精粹是发表在《资本市场评论》上的精品论文集粹。“审视市场效率,探寻投资真谛”是《资本市场评论》创办者的初衷,也是《资本市场评论》精粹出版的宗旨。所谓审视,不仅主张批评与否定,更多地是慎思、责任和建议。《资本市场评论》精粹试图用思想之光烛照资本市场的历史和今天,以智慧之火指引资本市场的未来,以理性的人文精神和超然的心灵感悟去探寻投资的真谛。<br/>【推荐语】<br/>导语_评_推荐词<br/>【作者】<br/>吴晓求,男,汉族,197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证券投资理论与方向,资本市场。<br/>
目录展开

总序

一、从金融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融理论的发展

二、关于金融活动的发展方向

三、金融学一方面可能越来越技术化,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又需要重新加以研究

作者简介

上篇

理论、政策、借鉴

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

一、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缺陷

(一)存在较大程度的垄断性,市场化程度不够,金融效率相对较低

(二)金融结构弹性较低,吸收和平滑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开放度不够,国际化程度低

二、中国金融体系的“三维”改革

(一)中国金融的“宽度”改革

(二)中国金融的“长度”改革

(三)中国金融的“深度”改革

三、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对社会组织结构的重塑和对产业运行模式的重构

(一)互联网实现了对信息的整合,进而创造了价值无尽的信息流

(二)互联网以信息流为基础,推动着物流的整合

四、互联网金融:一种新的金融运行结构

(一)我们先从金融的规模或者容量说起

(二)互联网与金融功能的耦合分析

五、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与未来

(一)现状及评析

(二)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三)互联网金融的替代边界:新的金融业态

参考文献

互联网引领下的信息技术与商业革命

一、互联网的发展

(一)电子计算机的形成与发展

(二)互联网发展起源

(三)互联网在科学界的推广与运用

(四)互联网的社会性普及

二、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网络信息流的变更与融合

三、互联网催生网络经济的发展与运用

(一)网络经济学经典定律

(二)网络经济的冲击与机遇

互联网与信息社会:基本定律与大趋势

一、网络新技术带动社会变革

(一)互联网带动下虚拟的实体化

(二)网络互通下的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

(三)网络延展下的生活模式无形化

二、互联网迎来大数据时代

(一)大数据的产生背景及特征

(二)互联网无边界平台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无限财富与机遇

参考文献

互联网发展与经济结构变革的关系

一、引言

二、互联网发展与经济体制结构变革

三、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变革

(一)互联网发展对产业模式变革的影响

(二)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

四、互联网发展与微观市场结构变革

(一)互联网发展与企业、消费者及市场供求的变化

(二)互联网发展与市场失灵

参考文献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含义

一、什么是商业模式

二、商业模式概念出现的背景:互联网是催生因素

三、什么是互联网商业模式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类型

一、商品流通类互联网商业模式

二、信息(内容)服务类互联网商业模式

三、社交类互联网商业模式

四、金融类互联网商业模式

五、线上线下交互类互联网商业模式

六、未来可能出现的商业模式

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演变

一、我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

二、我国互联商业模式的发展逻辑

三、驱动、影响互联网商业模式演变的因素

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超越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改变了企业经营服务的对象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改变了顾客价值

三、改变价值创造流程和价值生成机制

四、改变顾客沟通及信息传播方式

五、改变收入模式

基于金融深化理论的互联网金融分析

一、传统的金融深化理论

(一)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

(二)金融深化的最优路径

(三)金融深化程度的度量

二、互联网的金融深化逻辑

(一)第三方支付

(二)网上资源配置

(三)货币自由化

三、小结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中国金融业态的历史性变革

一、当前中国金融业态分析

(一)中国金融业态的基本构成

(二)当前中国金融业态格局的成因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现有金融业态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证券业的冲击

(三)互联网金融对中国保险和基金业的冲击

三、互联网金融兴起后中国金融业态的重构:基本设想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内在发展逻辑分析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兴起的一个基本视角

二、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基于制度变迁的一般性考察

三、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基于中国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互联网金融分析

一、互联网技术对信息传递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三、互联网引入第三方信用

四、互联网金融的几种模式——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

下篇

市场、机构、工具

2013—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基本分析

一、2013年资本市场总体回顾

(一)市场背景

(二)一级市场概况

(三)二级市场走势及特征

二、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

(一)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

(二)影响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

(三)2014年市场展望

2013年沪、深股票市场技术分析报告

一、对《2012年报告》中预测结论的评估

(一)2013年沪、深股票市场的阶段划分

(二)《2012年报告》的主要结论

(三)《2012年报告》没有估计到2013年初的上升是“短命”的

(四)春节效应在2013年是错误的

(五)《2012年报告》能指导2013年前两个月的投资

二、技术分析方法在2013年的买、卖信号

(一)技术分析在2013年的交易信号

(二)对上述交易信号强弱的说明

(三)技术分析在2013年中的止损信号

(四)创业板指数明显强于其余指数的原因

三、技术分析对2014年沪、深市场行情的预测和投资操作建议

(一)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2014年前几个月的总体格局

(二)在一定条件下春节效应依然有效

(三)几个具体位置的预测

(四)对2014年的投资建议

附录:沪深300指数、中小板指数、深圳综合指数的交易信号

股票退市机制:如何保持市场净化器的作用?

一、为什么退市难

(一)制度缺陷与监管漏洞

(二)“壳”资源的价值

(三)地方政府利益

(四)银行债务保全的需要

(五)减少社会矛盾

二、为什么要强化退市机制——退市的意义

(一)理顺市场定价功能,减少市场波动

(二)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三)优化外部治理环境,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约束

(四)引导上市公司分红行为,提高对股东的回报

三、以市场化为导向,实现我国股票市场退市功能的有效发挥

(一)不断完善退市指标体系

(二)简化退市程序

(三)推进上市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四)充分发挥合规指标的约束力,强化责任追究

(五)建立与退市机制相配合的做空机制

参考文献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格局

一、中国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

(一)证券发行上市

(二)跨境证券投资的开放

(三)证券机构的开放

三、问题与未来

LIBOR与SHIBOR的对比分析——基于2007—2014年的数据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对LIBOR的研究

(二)国内对SHIBOR的研究

三、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机制

(一)LIBOR

(二)SHIBOR

四、2007—2014年美元LIBOR及SHIBOR的运行情况纵览

(一)2007—2014年美元LIBOR的运行情况

(二)2007—2014年SHIBOR的运行情况

(三)美元LIBOR与SHIBOR运行情况的对比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我如何从一个乐观派演变成了忧虑派——一位学者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心路历程

在金融创新中成长的互联网金融

一、中国金融界“当今之世”的转轨特征

二、监管与突破监管——“猫与鼠”的游戏

(一)协议存款与同业存款

(二)超短期理财产品与“时点存款”

(三)同业代付业务与变相融资

(四)银信合作及银证信合作

三、金融领域的不速之客——互联网玩家

四、立规建制——互联网金融有序生长的基础

中国发展地方政府债券问题研究

一、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

二、中国对地方政府债券的探索

(一)城投债券

(二)地方政府债券

三、中国目前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现实可行性

(一)国外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市政债券市场经验

(二)分税制制度的建立

(三)地方政府债券存在较强的市场需求

(四)我国初步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债券制度体系

四、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面临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的限制

(二)地方政府财政独立不够

(三)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滥发债现象

五、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政策建议

(一)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

(二)完善分税制

(三)完善制度规则体系

(四)建立配套的信用评级制度

参考文献

地方债:在规范中发展

一、美国地方债的发展

(一)地方政府债券的起源

(二)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概况

(三)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特点

(四)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管机制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探索

(一)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二)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

(三)第三阶段:治理阶段

(四)第四阶段:稳定发展阶段

三、地方债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债总体规模过大,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债务风险较高

(二)地方融资平台的设立和管理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不够

(三)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四、积极探索促进我国地方债规范发展的良方

(一)落实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权利,强化发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合理控制地方债的规模,加强外部约束

(三)疏堵结合,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治理

(四)规范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五)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及财权

参考文献

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战略前瞻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的前提约束

(一)中国金融结构的转型与市场主导型金融模式的构建

(二)中国金融监管架构的适应性调整

(三)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

(四)中国金融文化以及经济主体金融行为与习惯的转变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规范

(二)创新

(三)安全

参考文献

沪港通的市场变革效应

一、沪港通推动A股市场现有制度的完善

(一)规则体系的完善

(二)交易规则的完善

(三)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完善

(四)市场监管及监管执法的完善

二、沪港通促进A股市场的制度创新

(一)推行注册制

(二)推行做空机制

(三)推出T+0制度

累计评论(0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