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社会建设: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 (代总序)[0]
一、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基本脉络
二、普适性与特殊性:西方理论的应用限度
三、探寻社会建设的中国道路
导言:西方中产阶级的历史脉络与理论演进
一、中产阶级: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性产儿
二、西方中产阶级的历史脉络
三、新老中产阶级:理论争论与阶级归属
四、全球化与中产阶级的世界性成长
上篇 古典中产阶级
第一章 前现代中产阶级的理论与历史
一、古代中产阶级理论
1.“阶级结构论”与柏拉图的公民美德
2.亚里士多德:“阶级构成论”与中间阶级的功能
二、近代中间等级的崛起
1.近代工商业“资产者阶层”的兴起
2.城市化、工业化与中间等级的壮大
3.中产阶级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形成
4.中产阶级的政治革命
三、从市民等级到资产阶级
1.市民等级发展与资产阶级的三个阶段
2.市民等级与资产阶级的历史分界与逻辑标识
四、从中间等级到中产阶级
1.从“等级”到“阶级”
2.从“中间”到“中产”
第二章 古典中产阶级理论的两种范式
一、马克思:中产阶级的“阶级结构”与“阶级构成”
1.马克思中产阶级理论的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中产阶级理论的两种范式
二、阶级结构的理论范式与老中产阶级
1.“阶级结构”范式的形成
2.资本(资产):“阶级结构”范式的核心概念
3.老中产阶级的“阶级结构”分析
三、“阶级构成”的理论范式与新中产阶级
1.商业工人与产业经理阶层:新中产阶级的阶级构成
2.马克思新中产阶级理论的历史背景
四、资本的形态与中产阶级的类型学
第三章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探索
一、现代化道路与新中产阶级的成长
1.德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
2.工业革命、产业结构调整和阶级结构变化
3.大公司、金融资本的发展和海外扩张
二、德国的理论传统与制度保障
1.德国中产阶级的理论传统
2.德国中产阶级的制度保障
三、社会民主党对中产阶级理论的发展
1.马克思的难题
2.社会民主党面对的问题
3.社会民主党的解决思路
四、伯恩施坦的中产阶级理论
1.中产阶级的“阶级构成”
2.中产阶级的阶级分析方法
3.伯恩施坦中产阶级理论的影响
中篇 现代新中产阶级
第四章 从古典到现代:新中产阶级的特征界定与理论经纬
一、从“镀金时代”到“爵士时代”:新中产阶级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管理革命”理论与新中产阶级的形塑
1.马克思:晚期图式与新中产阶级
2.制度经济学:先驱人物
3.管理革命:伯恩海姆及其同时代的人
4.钱德勒:管理革命理论在战后的回响
三、共产主义世界:官僚体系与“新阶级”
四、三次浪潮与三条脉络:“新阶级”的理论经纬
第五章 新中产阶级的历史实践
一、一战与“大萧条”:新中产阶级的顿挫与踯躅
1.“大萧条”:新中产阶级梦魇的开始
2.亲和力:法西斯及其中产阶级盟友
3.亲缘关系:半个世纪的理论系谱
4.社会的?心理的?抑或另一视角?
二、大战阴霾散去与白领阶层扩张: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
1.“黄金年代”的到来与新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
2.福利国家政策与新中产阶级的急剧发展
3.战后新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以美国为例
三、革命的1968年与中产阶级青年的“反动”
四、拆散福利国家与新中产阶级的未来
第六章 新中产阶级的主要理论
一、西方新马克思主义
1.普兰查斯:多元决定论与“新小资产阶级”理论
2.法国左翼运动与“新工人阶级”理论
3.布雷弗曼:垄断资本与阶级斗争
4.作为参照系的雷蒙·阿隆:《阶级斗争》
5.达伦多夫:工业社会中的新中产阶级
二、新韦伯主义
1.帕金:社会排斥与新中产阶级的建构
2.洛克伍德:“职员”的阶级意识与阶级地位
3.吉登斯:市场能力与社会分层
4.艾伦瑞克:“综合二元标准”与“专业管理阶级”
三、知识分子与“新阶级”
1.加尔布雷思:从丰裕社会到权力转移
2.贝尔:中轴转变
3.古尔德纳:新阶级的兴起与知识社会学的集成
下篇 全球中产阶级
第七章 全球中产阶级产生的动力机制
一、技术中轴、服务业经济与后工业社会
二、弹性生产、新产业空间与后福特主义
三、跨界生产、新国际分工与全球生产网络
四、内城更新、住房阶级与中产阶层化
五、世界城市、生产者服务业和两极化的世界
第八章 全球中产阶级的群体构成
一、消失的资本家:管理阶层
二、崛起的创造者:创意阶级
三、新型的知本家:知识阶层
四、复活的小企业:业主阶层
第九章 全球中产阶级的未来走向
一、萎缩的中产:欧美中产阶级的困境
二、虚无的阶级:新兴中产阶级的脆弱
三、由西迈向东:全球中产阶级的未来
四、有关中产阶级成长历程的简要表述
结语:中产阶级成长的中国视野
一、社会转型与中国中产阶级的再造
二、中国中产阶级的建构路径
三、中国中产阶级的两重特性
四、中产阶级的培育与中国社会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外国人名表外国人名表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